小飞老师说: 你有没有想过,最终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 没想过的话,真的会害惨孩子。 我老家就有个邻居,孩子特别“优秀”。 一家人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考上重点大学。 学霸也不负众望,考到了全国排名前50的高校。 这学校看起来不算特别好,但在我老家,考上也是很难的。 那孩子所在的高中,一本升学率只有8%,重本率连3%都不到。 所以家人很开心,觉得总算前程无忧了。 可没想到,开始很美好,结局很糟糕。 孩子一进入大学,就完全松懈了,他此前唯一的目标,就是考上好大学。 上了大学后,他好像觉得已经把人生最大的任务完成,什么都不想做了。每天就是打游戏混日子,补考两次勉强毕业。 毕业后,他的绝望才刚开始。 本专业工作不想做,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每份工作都做不了几个月,在公司觉得同事都是傻逼,而同事不是傻逼的公司他进不去。 毕业两年,整个人都废了,频繁跳槽,最后索性呆在家里不出门。 家人花钱给他做生意,他也没有任何想法,不知道做什么。 一家人愁得不行,他们不懂,读书时那么优秀的孩子,怎么突然成了这样? 其实,这孩子不是突然变成了这样,而是一直都是这样! 他一直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懒惰,孤僻敏感,脾气还很大,一点不如意,就失控。 只不过,在读书时,因为成绩好,这些都被无视了。 他没有目标,没有想法,在家长看就是孩子听话。 性格孤僻敏感,在家长看是安静懂事。 脾气大,在家长看是学习压力大,很正常。 一点不如意就失控,在家长看是小孩子的小任性,长大就好了。 懒惰,从来不做家务,酱油瓶子倒了都不会扶,这完全是家人惯的,因为他们常说:你搞好学习就好了,别的都不用你操心。 一个如此糟糕的孩子,就因为学习好,竟被夸着,捧着,骄傲了那么多年。 这不是捧杀吗? 他不适应社会生活,几乎是必然的! 社会不需要一个很会考试的人。 只需要一个有主见的,勤劳的,有目标的,懂得团队合作的人!
我们一谈到教育,大家很自然地就想到孩子怎样才能听话,以及怎么考高分。 也是忒务实。 孩子的成绩,牵动着一家人的心情,稍微一下降,就全家进入警备状态。 点灯夜战,报补习班,奥赛班、英语班、兴趣班,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未来很“有用”的。 而那些看起来“没用”的事,绝不允许占用孩子的时间,比如读“闲书”,旅游,玩游戏等等。 当家长和老师的脸色,都随着分数变动的时候,很容易就唯分数论 这些家长想的,往往是好成绩——好大学——好工作——好人生。 然而,现实很可能会让人失望。 考试,仅仅考察了孩子掌握了某部分知识,并不表明他掌握了成为人才的钥匙。 家长这样月考过后盯期中考,期中考过后盯期末考的状态,其实是很短视的。 这就跟下棋一样,你只看眼前这一步棋,殊不知,整盘棋,正在走向满盘皆输的境地。 小飞老师没有否定考试,反而觉得,考试最起码锻炼了孩子的毅力、自律、拼搏及思维方式。而且文凭也是有用的,值得花力气追求。 只是不赞成家长,只关注眼前的考试。 却忽略了影响孩子一生的素质培养。 低头看脚下的路,所有家长都能做到。 但抬头眺望行进方向,才是家长真正的教育责任。 这也是家长的格局。
说实话,孩子各有不同。 有的孩子,就是不适应应试教育那一套。 全班那么多学生,总有一半人中下等。 这并不代表孩子失败,或者智商有问题! 如果学习不好的是你的孩子,也请不要那么焦虑。 其实我小时候学习就不好,最爱看各种“没用”的书。 当时我爸妈非常生气,觉得我的一生都完蛋了。 所以串通老师对我严防死守,不给零花钱,课外书看见一本烧一本,罚站、罚扫厕所,还要挨揍。 那时我经常拿着手电在被窝读,躲卫生间读,去朋友家读,在课桌上挖小洞,一点一点地挪着读。 因为课本知识真的无法满足我,我那时满脑子都是人从哪里来,活着是为了什么,爱情是什么,地球的寿命,宇宙的样子,国家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有宗教...... 这些问题,课本不会回答我,家长也不会回答我,只有去书中寻找答案,这也是求知欲的表现啊! 意料之中的,我没考上重点大学。 但如大家所见,我如今从事的职业,正得益于读的那些闲书! 六神磊磊,是个非常有名的自媒体写作者。 而他的主业,就是读金庸!! 我相信,在20年前,小六神磊磊读金庸时,肯定一帮人说他不务正业,尽读些没用的东西。 但是跟我一样的孩子,也许只是考试考不好啊。 我们性格随和,待人友好,求知欲旺盛,尊老爱幼,还喜欢运动,怎么就被全盘否定呢? 所以,一个孩子成绩不好,真的不可怕。 只要这孩子性格好,热爱学习!! 注意,热爱学习可不只限于学习课本知识,一味逼着孩子考好成绩,反而会抹杀孩子的求知欲。 因为在孩子眼中,学习会变得非常痛苦。 熟悉上面这图吧? 被书压成这样,要是还被家长逼。 孩子毕业后恐怕一辈子都不想碰书了。 这才是最恐怖的。 我们宁肯不那么紧追成绩,也得维护好孩子的求知欲。 热爱学习的孩子,也许不够聪明,走得不快,但他们一直不停歇,未来会走得非常长远,远超想象。
格局这个东西,看起来似乎非常宽泛。 甚至有人对它有很大误解。 觉得要很有钱,有见识,才能做一个有格局的人。 一个很直观的对比就是,有人说:大学教授怎么都比农夫农妇格局高吧? 还真不一定! 多的是大学教授,教自己的孩子成为目光短浅、自私自利的人。 其实这里的格局,更多的是指家长的一种长远目光,和对世界的看法。 比如,你让孩子学奥数,如果目的是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比追求分数有格局。 你让孩子学乐器,如果目的是让孩子有欣赏音乐美的能力,这就比逼孩子考级有格局。 你让孩子学画画,如果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这就比追求特长加分有格局。 你让孩子学英语,如果是为了让孩子体味异国文化,能与异国人交流,这就比追求四六级有格局。 教育孩子,要随时记得。 考试,只是极其短期的目标。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和观念。 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毅力、有品位的成年人。 让他们可以在未来得到尊敬和尊严! 其实这就是冰山理论,最上方的,是最不重要的知识、技能; 中间的,是学习知识技能的能力; 最底层的,那些看不见的部分,才是最庞大的,决定孩子一生的部分。 那便是格局、价值观、性格、人生追求和一切美好品德。 所以,考试获得的知识,只是冰山最上方的、最不重要的东西而已。 把冰山底层打实了,孩子未来什么学不会?不止能学,还很会用呢! 要知道,进入社会,才是学习的开始啊。 我对此深有体会,我其实转行了很多次,每次都是全新的领域。 经常有人问我:你那么努力学韩语,却又不做翻译了,那你不是白学了? 这世上没有白学的东西,从无到有的掌握一门知识,是非常珍贵的体验,学习方法还可以套用在其它陌生知识的学习上。 而且,通晓一门外语,就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 那对我的影响是伴随终生的,并不会因为工作中不使用了,就变得没用。
除了要在孩子的学习上,把格局打开,不要只盯着眼前的考试。 我们生活中更要注意。 生活中的大格局,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从古至今都不变的处事方法,也可以说是“真理”。 比如,人要有理想、善良、坚韧、真诚、有底线。 不要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丢了道德。 这种人可能短期看,好像吃了点亏,但长期看,一定是好的! 吃亏是福,老话不是瞎说的。 这些道理很难吗? 完全是个父母都知道的啊。 但真的,不是什么父母都能做到! 前些年,我看到一条新闻,到今天都忘不掉。 一辆拉满橘子的大货车,在高速路上翻车,被困在那里。 车主怕橘子坏掉,于是当场贱卖,原价70块钱一箱的橘子,只卖30块。 一开始,还有人帮助他售卖。 但很快,场面就失控了。 人群开始哄抢橘子。 车主一个人拦不住,于是边哭边祈求他们:你们可怜可怜我,别抢了行吗? 但没人听他的,一车橘子,不一会儿就被抢光。 尤其醒目的是,那附近有一所小学。 很多家长,是带着孩子抢橘子的!! 他们缺这几十块钱吗? 缺的是良心啊。 为了点蝇头小利,居然当着孩子的面儿,做出这种行为。 实在吃不起就不吃啊,不吃橘子又不会死! 我相信这些家长,平时也会教孩子大方、谦让、善良、不要偷东西...... 但问题是,这些家长自己就贪图小利,毫无道德啊。 孩子根本不会听家长说了什么,只会看家长做了什么。 从长时间来看,一定是格局高的人,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你很难想象,一个斤斤计较,尖酸刻薄,见不得别人好,还小偷小摸的人,能有什么大出息。 在格局培养上,家长不用讲大道理。 用你认为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就行了。 孩子会自发地看着你,跟你学。 今日话题 你觉得要有钱才能有格局吗? 你认为是成绩重要,还是能力培养重要? 在留言区告诉小飞老师吧 猜你还想看 老板说 每一条评论 都给小飞老师一块钱奖金呢! 一个分享转发两块! 我加班的宵夜就靠泥萌了 拜托拜托 ![]() 本文编辑:小飞老师 喜欢就转发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