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方法千千万,睡眠食疗很关键,你选对了吗?

 向玄先生之问道 2019-05-1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人,无论是衣食住行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改善的同时也有很多疾病开始打扰我们的生活。很多人会发现自己的身体不如老一辈人。特别是年龄到了40以上的人,这种感觉更是明显。甚至包括很多20出头的年轻人,都会往往感到疲惫乏力,没有精神。无疑是身体出了状况。大家开始纷纷注重起了养生。小编以为最好的养生其实是从日常的饮食生活习惯开始的。无论你吃多么贵的保健品,用多么贵的药品,都抵不上你日常的那些小习惯。看看们到底该如何养生。

养生这个词看上去很高大上,但其实很简单,学会睡眠就是一种养生,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习惯晚睡。每天晚上12:00之后睡觉那是家常便饭。包括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是12:00之后才睡觉的,无论是在床上玩手机,还是跟朋友出去吃烧烤,都不愿意在合理的时间内进入睡眠。而一些上班族迫于工作的原因,经常通宵加班,也错过了最佳的睡眠时机。再加上平时为了工作断不了的应酬和聚会,能做能保持良好的睡眠就更难了。我们都知道最好的睡眠时间是晚上11:00之前入睡,也就是要求10:30就一定要躺在床上。良好的睡眠习惯会让你第二天神清气爽。如果自己长期熬夜的话,不仅会精神萎靡不振,甚至有些人会表现在脸上,出现爆痘痘等皮肤的问题,这就说明你严重缺乏睡眠。

养生这两个字很简单,你要学会日常中保养自己,而不是简单的靠后天外力去养。晚上保证睡眠之后,午休也是一定要有的。很多朋友没有午休的习惯,有一些人虽然有午休的习惯,但往往发现,睡的时间过长的话,反而会一下午更没精神。其实午休睡眠也是有讲究的,午休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半个小时足以让你身体各项机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而睡眠时间过长,你的大脑则会自动的进入休眠状态,就算你清醒过来,你的大脑也没有开始真正运转,所以会导致你一下午没有精神,提不起劲儿睡眠在养生中的位置很重要,要想身体好,先从改善自己的睡眠质量开始。

养生的另一大块就是饮食,中国讲究食疗,说明吃饭也是一个很大的学问。在这里给大家说一个过满则亏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将碗里装满水之后,再加入一点点水都会溢出。这就是过满则亏的道理。平时的饮食也是一样,要讲究膳食平衡。由于我们饮食水平普遍提高,平时炒菜、做饭离不开油,所以我们自身的油脂的储备本身就很多,已经能够达到日常所需,再加上平时外卖等一些过于油腻的食物,或者是聚会聚餐烧烤之类,吃的大鱼大肉比较多。这会让我们的膳食不平衡。变胖还是小事,更重要的是它会影响你的脾胃。

胃不和则坐卧不安。过度油腻会给你的胃造成负担。长此以往必定会引发胃病。而胃不舒服,自然会影响到你的睡眠。人的五脏六腑都是互通的,只要有一个不舒服必然会互相牵扯,所以饮食也是养生的一个关注点。平时吃饭尽量选择清淡不油腻的食物。给胃减少一些负担。在这里小编给你推荐几种特别适合春季的养生菜。

首先就是菠菜。有人说菠菜比较涩,不好吃。这是由于菠菜含草酸比较多,你可以先用开水将菠菜煮一下,然后将煮过的菠菜捞出来之后,再使用其它的烹饪方法进行烹饪。此时菠菜身上的那股涩味已经被煮进了水里。菠菜有一个优势就是能稳血压,现在高血压的人比比皆是,多吃菠菜能够对调节血压起到一些作用。

另一个就是山药了,山药营养丰富,它的特点是健脾养气。大多数人去看中医一般诊出来两种情况,一种是脾胃虚弱,一种是肝火旺盛。其实这二者一个是前因,一个是后果,肝火旺盛自然会伤及脾胃。脾胃虚弱的人自然肝火较旺。可以将山药熬成粥,能起到健脾补肺的作用。脾胃虚弱的人可以选择山药。

有些朋友觉得,一日三餐应该只吃蔬菜水果,既能瘦身又能排毒还很清淡一定对身体好。其实不然,这同样也是在饮食中的一个养生的误区。无论是肉类还是主食,都一定要食用适当,特别是主食。中医讲谷入胃脉道乃通。只有正常的饮食,身体才能正常运行。所以吃五谷,吃主食也是滋养脾胃的一种方法。用食物来养生,并不仅仅是少吃肉,而是要膳食平衡。另外在饮食上需要注意还有一点那便是你所食用的食物,它是寒性的、温性的还是热性的,就比如说我们上火了,要吃梨,而梨就是一种寒性的食物,但是梨食用的多了会对胃造成伤害。所以在养生中饮食是很重要的。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的去选择食物。

最后无论是饮食还是休息,都一定不要忘了要多运动。无论是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应当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无论是下班回家路上的散步,还是饭后的遛食,都要尽可能让你的身体动起来。

所以不要提一提到养生,就是想着买一些很贵的大补的药。并不是花的钱越多,养生效果就会越好。其实真正的养生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日常作息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