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腐始祖劉安

 修身庭 2019-05-17

  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上,曾有過多少驚人的發明和發現,出現了多少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和發明家。

      

    淮南王劉安和他的眾門客,便是這群星燦爛發明家中的佼佼者。風味獨特、質地優良的淮南八公山豆腐創始人,就是淮南王——劉安。劉安,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襲父封為淮南王。淮南國當時的地域東到今鳳陽、滁縣,西到河南唐河,南至巢湖、肥西,北到淮河,都城建在壽春。壽春曾為楚國京畿腹地,山川秀麗,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文化發達,可謂人傑地靈。劉安喜讀書鼓琴,不愛弋獵狗馬馳騁,為飽學知識之士。他招養天下才俊之士三千餘人,雲集古都壽春,議論天下興亡,尋求治世良方,探討學術方技,搜集古史軼聞。一大批文學、哲學、自然科學著作應運而生,使淮南國成了當時國內重要文化學術中心,對我國的文化學術事業,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在眾多的人才中,蘇非、李尚、左吳、田由、晉昌、雷被、毛被、伍被等八人名氣最大,號稱八公。八公經常陪劉安在壽春城北山上煉長生不老之靈丹妙藥,北山因此改名為八公山。劉安等在煉丹時,偶爾將石膏點人丹母液即豆漿之中,經化學變化成了豆腐。豆腐從此問世。

    

    劉安發明豆腐之後,並不滿足現狀。他是位飽學之士,對每項事業總是精益求精。他同李尚經常一道研究豆腐製作方法和技術,成立豆腐生產作坊,培養豆腐專業生產人員,在生產操作的過程中,逐步完善生產設備,改進生產技術,提高豆腐品質。同時把豆腐製作技術傳授給當地農民,並逐漸向外地區擴散。

     

    當地農民學會了製作豆腐之術,並代代相傳,不斷改進豆腐製作工藝,嚴格操作,精益求精,使淮南八公山豆腐比外地豆腐更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

     

    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在典籍中有許多記述,記載劉安發明豆腐的典籍達45種之多。現簡述如下:

     

    《辭源》載日:以豆為之。造法,水浸磨漿,去渣滓,煎成澱以鹽鹵汁,就釜收之。又有人缸內以石膏末收者。相傳為漢淮南王劉安所造。

     

    南宋大理學家朱熹,作有八首素食詩,其中一首寫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這是現存文獻中最早提到豆腐為淮南術的。

     

    元代吳瑞作的《日用本草》一書道:豆腐之法,始于漢淮南王劉安。此書記錄食物540多種,分米、穀、菜、果、禽、蟲等8類,是元朝一部專論食療的代表作。

     

    明朝以後,關於豆腐的記載逐漸增多,其主要有:葉子奇作的《草木子·雜制篇》,此書寫道:豆腐始于漢淮南王劉安,方士之術也."

     

    蘇平寫的《詠豆腐》一詩曰:傳得淮南術最佳,皮膚退盡見精華。

    

明代著名藥物學家李時珍,在他的巨著《本草綱目》中,引用《淮南子》、《淮南萬畢術》、《淮南八公相鶴經》,對豆腐有詳細的記載:豆腐之法,始于漢淮南王劉安。

     

    明代陳煒在《山椒戲筆》一書中曰:豆腐始于淮南王劉安。

     

    ·陳繼儒在《叢書集成·群粹錄》一書中也雲:豆腐,淮南王劉安所作。

     

明代羅欣在《物原》一書中記載雲:劉安始作豆腐。

      

清朝汪汲在《事物原會》一書中敍說:西漢古籍有劉安作豆腐的記載。

      

    明清之際思想家方以智作的《物性志》中說:豆以為腐,傳自淮南王。以豆為乳,脂為酥。

     

清代江蘇巡撫梁章钜在《歸田瑣記》一書中說豆腐……相傳為淮南王劉安所造今四海九州,至邊外絕域,無不有此。

     

清初錢塘人高士奇的《天祿識餘》卷上載有:豆腐,淮南王劉安造。

     

·嘉慶年間翰林院庶起士李兆洛,在任鳳台縣令期間,親自纂修《風台縣誌》、《鳳台志·食物志·物產篇》寫道:屑豆為腐,推珍珠泉所造為佳品。俗謂豆腐創于淮南王,此蓋其始作之所。

     

《皖志綜述》:八公山豆腐,是淮南市著名地方風味

     

安徽省地方誌辦公室編的《安徽土特產資料類編》中寫道:八公山豆腐以做工精細,風味獨特,品質優秀而名貫古今。

     

英國最有權威的《不列顛百科全書》第二卷690頁提到:豆腐的製作技術始于中國的漢朝。

     

文史資料《古壽春漫話》、《壽春文史資料》、《淮南史話》、《州來古今》、《八公山古今》、《蔡楚古今》、《洛間春秋》和《安徽旅遊》、《神秀八公山》、《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壽縣》等書刊中,均有劉安發明豆腐的文字記載。

     

《人民日報》、《安徽日報》、《文化週報》、《淮南日報》、《淮南礦工報》等也都發表過八公山豆腐的文章。1994815日文匯報(海外版)《中國豆腐文化節簡介》一文中寫道:豆腐發明人淮南王劉安好讀書、善文辭,著有《淮南子》一書,又曾招方術之士煉丹,求長生不老之藥,煉丹無成,偶得豆腐

      

中國典籍和書刊關於劉安發明豆腐的記載和評價頗多,具有相當的學術價值。

     

古老的歷史遺跡是八公山豆腐文化考古的依據。

     

壽縣城西北15公里許,八公山東麓是淮南王劉安墓。清同治八年安徽巡撫吳坤修書淮南王墓碑,立於墓前。《清一統志》載:劉安墓,俗稱淮南王墓。安徽省人民政府已把劉安墓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天淮南王塚墓巋然,芳草茵茵,山花爛漫,彩光映空,遊人不絕。

     

八公山中五株山頂,有片開闊的臺地,這便是淮南王劉安神廟的遺址。據傳這塊寶地曾是劉安接賓宴客之所。據《水經注》記載:劉安廟內有劉安和八公的塑像。據《壽州志》記載:淮南王廟在五株山巔,遺址尚可考尋。世事滄桑,鬥轉星移,廟至清代只留下遺址。

     

據《中國文化名城壽縣》介紹,淝水之戰之後,淮南王廟又易名為謝公祠、湧泉庵。庵東側岩石下有一古井,石壁上刻有淮王丹井四字,這便是劉安與八公煉丹用水之處。古城壽縣19654月,在茶庵鄉瓦房村漢墓中出土一灰陶水磨,現收藏在壽縣城博物館。該磨與現代八公山下豆腐坊用的水磨形狀基本相同。從出土的文物來看,豆腐發明於漢代的時間、地點是可以確信無疑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