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这种纹饰的青花瓷要注意,极有可能是价值连城的元青花

 好书风 2019-05-17

元代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那硕大雄健的器型、精巧鲜丽的装饰,令世人啧啧称奇。

元青花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中国瓷器重釉色、轻彩绘的传统,将绘画技法与瓷器装饰深度结合,为明、清两代绚丽多彩的彩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对元代景德镇陶瓷的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的“瓷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那么,元青花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让它拥有这么高的历史评价呢?答案就在它的纹饰上。元青花的纹饰,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鱼纹

元青花鱼莲纹罐,高31cm,口径21cm,足径20.3cm,馆藏点:北京故宫

该罐唇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宽圈足。砂底上有不规则的釉斑。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海水浪花纹,肩部绘缠枝牡丹纹,腹部绘莲池鱼藻纹,近足处绘卷草纹和仰莲瓣纹。此青花罐以写实手法描绘鲭、鲌、鲤、鳜四条鱼游弋在莲花水池中,青花发色浓艳,使人赏心悦目。

鱼藻纹饰,起源于元代,是随后的明清瓷器中比较固定样式的纹饰之一,2017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的天价明嘉靖五彩大罐,纹饰就是鱼藻纹。绘有鱼莲纹的元代青花罐,在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日本出光美术馆、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等均有收藏。标准鱼藻纹饰,也是元代瓷器上的常见纹样,在当时的江南地区,也是一种流行的民间绘画题材。

牡丹纹

元青花 缠枝牡丹纹罐,高27.5cm,口径20.4cm,足径19cm,馆藏点:北京故宫

此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砂底。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为饰,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4个纹样带。颈上绘缠枝栀子花,肩部绘缠枝莲花,腹部绘缠枝牡丹,近足处绘仰莲瓣。这件青花罐造型饱满庄重。青花色调明艳,呈宝石蓝色而带黑色斑点,表明使用的是外来青料。画笔流畅,构图繁而不乱,每层纹饰之间因有弦纹相隔,既突出了主题图案,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龙纹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中,收藏有一只龙纹的元青花罐,罐子前后各绘一只龙,凶猛腾跃,身姿细长矫健。上半部纹饰并非我们常见的密不透风,而是舒朗的宽松风格,有些意外。

双题材纹

以上元青花器物的纹饰,无论是牡丹、鱼还是龙,基本都属单一题材。而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元青花特有的双题材纹饰,可以说是元青花标志式的纹饰风格

这里的纹样如:器体中段的主纹是上下分布的云龙和缠枝牡丹,这种组合十分罕见。

元青花 缠枝牡丹云龙纹罐,高28cm,口径22.3cm,足径18cm,馆藏点:北京故宫

此罐外壁饰青花纹样,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5个纹样带。颈部绘缠枝栀子花纹,肩部绘卷草纹,上腹部绘双云龙纹,下腹部绘缠枝牡丹纹,近足处绘仰莲瓣纹。此器形制浑厚饱满,纹饰繁密而有气势,所绘龙纹头小,颈细,身体细长,三爪动感较强,形象凶猛,是典型的元代龙纹式样。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中,也有一件类似纹饰的大罐子,这件大罐的纹饰与上面故宫馆藏的纹饰异曲同工:上半部是龙,下半部是牡丹。初看感觉不是很协调,但视觉冲击力很强,同时也将元朝人的粗线条性格展露无遗。

双题材纹饰中除了龙纹,同样有其他组合纹饰。比如此罐,上面是凤下面是牡丹,较特别的地方是罐子上多了两只兽头耳,应该是可以穿上绳子提着使用的。这一类器物更加罕见。

世界各大知名博物馆中,藏有元青花大罐的数量,基本都在个位数,更有甚者独此一件。自2005年“鬼谷下山图大罐”元青花拍出超2亿元的天价后,元青花的市场价格和知名度都水涨船高,直到今天仍未止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