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当龙华拳:雷震而龙现

 ane008 2019-05-18

武当武术是道教武术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分支。武当龙华拳,自上世纪由武当山钟云龙道长从素有“匡飞腿”美誉的崂山匡常修道长处修得,并将此拳请回武当祖庭。该拳法刚柔并济,以腿法为主。

1

青龙出水

龙华拳首式,为“青龙出水亮爪式”。青,甲骨文上面是一个“生”字,下面是一口“井”,表示从矿井产出的矿石。

《说文解字》解释为:“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中国传统五色与五方的对应关系中,青色代表东方,五行中主木,四季中代表春季。

二十八星宿体系中,青龙七宿为:角、亢、氐、房、心、尾、箕。

青龙,又为道教炼丹术语。《云笈七签》引《古经》四神之丹写有:“青龙者,东方甲乙木水银也,澄之不情,搅之不浊,近不可取,远不可舍,潜藏变化无尽,故言龙也。”

《周易参同契注》中写有:“青龙是汞,汞属水,水数一。朱砂属火,火数二。二与一成三,三数属木,木位东方,故号青龙。”青龙,就是汞,即水银。

龙变化莫测,从古人的“龙”的写法上便可以看出。

张三丰现存的“龙行大草”书法作品《刘长卿赠别严士元诗》碑拓取“龙行”一词,笔迹尽显太极之要。

青龙属木,所谓青龙出水,与五行中的“水生木”相对应。震卦为雷,类象为龙,其象如龙潜伏又时常飞升,雷震而龙现。

足见在龙华拳这一式中,内含阴阳与五行,承载着深奥的道家思想。

2

黄龙盖顶

龙华拳的另一特色招式为“黄龙盖顶”,拳谱里有“黄龙摇身摆尾”一式。

黄龙,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黄,占五方的中位。《山海经·海内经》郭注引《启筮》写道:“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
古代神话中,黄帝乘黄龙飞升。

《云笈七签》中写道:“黄帝乃斋于中宫,衣黄服,戴黄冕,驾黄龙之乘,载交龙之旂,与天老五圣游于河洛之间。”

黄龙,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

盖顶,意思是遮盖住头顶,此处用来描述黄龙的气势恢宏。盖,金文像一个护罩放在一个盒子上,引申为遮住。

《淮南子?说林》中有:“日月欲明,而浮云盖之。”顶,金文是一个头向一个鼎磕头,我们通常说的“顶礼”便源于此意。

在《说文解字》中,“顶”被解释为“颠也”,即头的最高部,也引申为物体的最高部。我们常言,做人顶天立地。

太极拳中亦有“虚灵顶劲”之说,而在道教内丹中的术语“三花聚顶”,是指精气神聚于玄关一窍。龙华拳“黄龙盖顶”,身法若黄龙摇身摆尾,尽显龙威。

3

神龙亮爪

龙华拳的招式,除腿法外,其最大的特色是模仿龙形。何为龙形?

《本草纲目·翼》中做了详细的描写,“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

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龙华拳要求习练者形如龙,动静相随,收发自如。

龙形百态中,最为显著的是双手呈龙爪形。龙爪,似鹰爪,有“亮爪”、“探爪擒拿”、“双爪龙抓”等式。

抓,本字为爪,意思是屈指用力稳住物体,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动作,存于多个武术流派中。

龙爪形象,除出现在武术招式之中,还用于描写道教神的样貌特征及用于描述仙物。

《道法会元》中,描写了飞捷报应张天君的“龙爪”形象:“肉角,红髮青面,双目,鹰喙,青身,双肉翅,龙爪,手足红裙飞仙带。”

刘道明在《武当福地总真集》中,描写武当山三十六岩中的一岩,“欻火岩,一名雷洞,在紫霄岩之北。石如火焰,树如龙爪。。。其正雷洞邓天君修炼处,在叠字峰,人迹不可及。”

位于紫霄宫北的欻火岩,又名“雷神洞”,周围的石头像火焰,树木都呈龙爪状。此处为武当道人张守清修炼雷法和祈雨的场所。

现如今,雷神洞中供奉着武当山最大的雷神像:邓天君。

武当龙华拳,以龙为名,深藏道家思想,是武当武术的瑰宝,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