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多年前,我们国家出了这样一个叫做王阳明的人。在他刚出生时取名为王云,但直到5岁还不能说话,王阳明自幼天资过人,可以默记读过的书籍。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给他改名为王守仁,没过多久他便开口说话了,王守仁直到十二岁才登入学堂读书,不幸的是,母亲一年后就去世了,这对一个孩童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王阳明自幼就逆商很高,他志存高远,心思也不同常人,也经得住苦难。 王守仁科举考试也是屡次不中,直到二十八岁才勉强考中了二甲进士,他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到了三十五岁的时候,他为了救人便向皇帝上疏,没想到却触犯了红太监刘瑾,最后被仗罚四十大板,逐出了朝廷,他的父亲也被赶出了北京,调离了工作。从王守仁的前半生来看,简直如同一部灾难大片。 但他的后半生取得的成绩,是不容小觑的,我们大家都看到了:他不光创立了阳明心学,还平息了地方叛乱,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无数士大夫心目中的千古完人,受到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以及无数后世的追捧。那么他是是不是真的有什么锦囊妙计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当初说过的三句话,就能如何历经人生坎坷、成功实现逆袭的呢?这其中够明白了。 第一句: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当年他被赶到遥远的西南边陲贵州的时候,为了躲避刘瑾的追踪和迫害,甚至不得不造出自杀的假象,历经九死一生才得以到达龙场驿站。在这个居无定所、缺衣少食的地方,跟着他的那些人一个一个都病倒了。但任何艰难困苦都打不倒他,他反过来伺候起自己的那些随从,用坚强的意志鼓励着他们,并告诉他们'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这句话按照现在人的理解,那就是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他从没有被这些所谓的坎坷绊住了脚,而是看作过眼云烟,从这段困苦中挺了过来。 第二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务者误也。 也正在是在这个发配之地,仆人们除了忙着开荒种地,回去后累的是倒头大睡,而他却在身体得到历练的同时,潜心问道、静坐向学,最终在一个深夜里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务者误也。'这里面含义主要就是:我们终日里追求的圣人之道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自己要有一颗善良的本心,我们要以它为最好的评判事物的标准,而不能被外界的事物蒙弊了自己的双眼。其实就是使得他赖以成名的心学的由来,他也毫不藏私地将自己的心学传授给了当地的乡民。地方上人的还为他建起了龙岗书院,他在此还培养了大量的门生。他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都没有消沉下去,所有才能取得日后的成就。 第三句: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内心世界的强大,使得他此后的人生道路越走越顺,在他身居高位的时候,他仍时刻谨记当初的苦难,要求自己时刻要做到警醒,不忘初心。接人待物要谦恭。为此,他还专门留下了'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用这样的话来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得意忘形,千万不要乐极生悲。正因为他能够保持自省,所以才会受到更多人的尊敬,也帮助他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王阳明注重内心修养,丰富自己的内涵,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个人只有不断的磨练自己,提高逆商,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凡事都要心平气和,审时度势,戒骄戒躁。因为如果你的内心不平静,那做事就会躁动,如若想把事情做好,那就要磨练自己的耐力和心智,稳步向前,从而实现更好的人生目标。 其实作为后人来看,不是要羡慕他所取得的成就,而是要学习他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这样就能够让我们自己汲取无穷的力量。五百年后,他对于我们的意义,不正是应该体现在这些地方吗? 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王阳明的智慧呢?可以留言和小编一起分享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