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六经传变解释

 longkill 2019-05-20

​第184条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看来有必要就此条文作个讨论了。邪传阳明后不再传他经了吗????

二、

这个问题实际涉及伤寒论的根本体系。

疾病发展深入,有传变次序,这是一般之规。

一切有序事物的发展存在这样的演变规律是一样的。

在伤寒论体系,感染疾病传变由浅入深,逐步恶化,

如果仅仅到阳明就断了,这传变发展就成了无稽之谈了。也不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世言据此称阳明无死症,这就不符合医学实践。

以葛根汤证的脊髓灰质炎发展其合并脑膜炎后,疾病感染从太阳入阳明肠道感染,第一次进入血液传脊髓大脑,第二次进入血液逐步在肝胆抵抗形成少阳抵抗,很快就会进入阴证寒性下利不止导致死亡。

西医记载高热,头痛,颈强直,克、布氏征阳性。随病情发展,逐渐出现畏光,喷射性呕吐,烦躁,谵妄,抽搐,神志不清,昏睡,肢体瘫痪,脑神经**等。若不及时抢救,晚期则出现缓脉,血压升高,呼吸紊乱,大小便失禁,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昏迷,最后因呼吸、循环中枢衰竭而死亡。

据此谈何病入阳明不复传。

三、

在脊髓灰质炎或者脑膜炎类病上,近现代历史都有医用白虎汤的,承气汤的,属入阳明无疑,治不好,不论你们认不认入少阳,后转阴证死亡是无疑的。

所以在这一点我是坚决不认可该条的。包括后面三个条文谈阳明病用小柴胡汤,就是入少阳,这是伤寒论的一般规则。

否定这一点,那么桂枝汤转白虎汤,承气汤,也要否认入阳明了。

这种做法是自我蒙蔽。

第229条是阳明转少阳??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第230条也是阳明传少阳???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第231条也是阳明传少阳???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五、

这条要真,后面三条阳明病用小柴胡汤传少阳则假。如果认为后面三条阳明病未罢用小柴胡汤不是传变。那么太阳篇用白虎汤承气汤也就不是太阳入阳明了,那传变都被否定。

这就是为解释一个漏洞,形成无数矛盾。

那么唯一可能前面那个漏洞根本是应该被质疑的。

六、疾病传到阳明就断了,

太阳传阳明你们都不否认,太阳篇说的太明白。

那么疾病如何恶化?

病从太阳到阳明断了?然后呢?

这不是扯吗。

看17楼看的我都要蒙圈了,难道是我理解错了?

少阳不能传阳明吗?太阳不能传少阳吗?阳明病为什三种,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为什么不叫阳明少阳?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这个是说正阳阳明吗?不是说热邪实寒邪实?如果阳明可传它经,那它居中这个实是不是不传其他五经呢?非要自己实起来?谵语直视,不尿腹满加哕。

灵魂剃刀:单行成线,复行成网。在分析整理上,首先有单行成线的逻辑,才能理解各种分支成网。

八、太阳篇各种分支,阳明篇各种分支,少阳篇各种分支。太阴篇也如是。。。

但主线传,太阳到阳明到少阳进入阴阳交界处,再进入太阴。

整个伤寒论编排,从处方上,正病表现上,篇章排列次序上,都是如此。

在气血多寡变化上符合,寒热变化趋势上,符合。疾病的恶化深入上也符合。

当然在医案实践上进行对照依然符合。该次序: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灵魂剃刀:伤寒论虽然不见最初原版,总体面貌还在,个别差异不影响整个轮廓线。

在近现代史上,发现少阳太阴进退关系的人也是不少的。

当然还是有小差异。小差异不谈。

比较能接受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被认为是疾病在少阳与太阴二区摇摆进退产生的处方。

关于传变到底是少阳到太阴,还是阳明到太阴

在我的观念其实很好分辨。

少阳是寒热往来,阳明是怕热。太阴是体寒。

这里涉及寒热往来中,寒的体温高于正常,还是低于。

可对比西医温度记载。

感染疾病发热有弛张热,间歇热,稽留热,波浪热四大类。其中

2.间歇热

临床出现恶寒或寒战后,体温骤升,可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后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间歇数小时至数日又如此反复,称周期性发热。见于疟疾,如间日疟或三日疟等。

可见寒是指体温下降到正常及一下,热指高于体温,出现寒热往来现象。

与太阳病的怕冷体温不降发热还提升是不同的。灵魂剃刀:其他三种热就不谈了。之所以引入西医记载,是因为体温记载西医数字化,减少语言文字上大家彼此猜疑。

九、体温从太阳正常到发热,到阳明体温整体上升怕热,到少阳气血消耗过多,维系体温不足出现波动,出现寒热往来,

然后到太阴,就是直接维系不住基本体温,出现初步的里寒。

这个过程符合疾病的发展历程。同样在医疗实践中可以进行验证。

这里最关键的实际是理解里寒在日常正常生息的情况下,它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或者说感染疾病是到底是如何使一个体温正常的人逐步发展成里寒的?

没有如何产生里寒这个观念,对伤寒论谈及的寒热变化是无法正确理解的。

十、从伤寒论来说病位有六种。

分别是三阳和三阴。阴阳都分表里与半表里。所以成六经区域变化,并形成相应的典型特征疾病表现。

三阳以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再进到少阳,少阳为半表里,但是这个半表里指的是阳表阴里之间的半表里。特征是往来寒热。

三阴以太阴为表,少阴为里,再深入厥阴,厥阴为半表里,同样是指阴阳之间的半表里。特征是厥逆冷加发热往来。

厥阴的厥冷发热与少阳的寒热往来差异

厥逆比少阳的寒是体温更低的表现。少阳的寒只是比体温略低。

厥阴发热体温低于少阳发热体温。因为前者气血更不足。

在我的观念里,厥阴病发热是依靠身体最后的储备来提升气血,提高代谢水平,来提升体温,储备消耗完,立马体温下降,维系不住而厥冷,昏倒都可能。在厥冷期间依靠饮食逐步补充储备,再次抗争,出现厥冷发热的间隔发作特征。

灵魂剃刀:这种疾病发展深入并不仅仅是肌体空间上的深入,而主要是机能划分抵抗区域划分上的深入与表里。

厥阴发热过程消耗的是人体最后的储备,这个过程非常危险,一旦没有抵抗住,后续无源,只有一死。

感染疾病体温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气血消耗超出饮食补充。

气血是逐步下滑的,代谢水平逐步维系不住。体温从正常上升到阳明最高,然后少阳滑落起伏,到阴证里寒。

总体趋势体温正常太阳开始发热代谢水平提高,到全身温度提高怕热阳明,到气血不足体温在正常点上下波动,到气血已经不足维系基础体温而出现里寒。

在这里身体表现有二块,一块是气血维系的代谢水平高低产生的身体现象,一块是疾病感染在区域抵抗与侵害产生的现象。

身体提升代谢水平的目的当然是要抵御外邪。加快各种物质的组织与生产都需要提高代谢水平来实现,这个过程大量消耗气血。

同时疾病态下,汗不止,大小便不止,肠道堵塞承气汤,都影响气血的补充,因此才有表里先后顺序的区别。才有少阴病肠道堵塞,急下存阴的意义所在。

在阳位气血还足,抵抗感染疾病,发热体温超过基础体温更多。

而在阴位气血已经不足,抵抗感染疾病,提升代谢水平不够发热只能勉强超过基础体温。

这是判别阴阳寒热虚实的基本特征。

这个轮廓是伤寒论的基础。

围绕人体防御,

1、保胃气,保证饮食正常气血补充,在阴位尤其重要。所以里寒下利是要先处理的。

2、引导气血运行到疾病区域去抵抗铲除对方,并排泄。

这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十一、

据此,184条存在就没有意义。其否定了张仲景伤寒论的其他各种条文精神和整体轮廓,是掺假。

从现代西医而言,他们可能不认可所谓外邪首先入侵体表。他们说是从口鼻血液等途径入侵。

这是二种观念表述。

西医看到那座山说那座山,中医说那座山那是东边。

外伤等特殊情况破坏防御体系等方法例外,

一般而言,无论外邪从口鼻血液等何种自然途径入侵,都会形成体表的抵抗反应,次阳明,再次少阳。进阴区。

这不光是我给出上面理由可以这样说。而是身体防御体系,它就是这样运作的,从而形成三阳三阴各区表现。

还以脊髓灰质炎为例,疾病感染入侵形成太阳阳明区域抵抗表现。西医观察,感染疾病是入侵到血液循环里了可以跑遍身体各地,为啥还是太阳阳明,而不是其他呢?

这个过程初起有刚痉表现,有皮下斑疹表现。

为何没有表现为其他区域抵抗。

人体防御体系就是这样运作的。

张仲景以理论的方式给予证明与预言。如:六经气血依次分层运行一日一经六日一循环。太阳病六日自愈规律。

这个是六区防御如此变化的人体客观依据。

十二、基本原理

1.疾病发展过程是由浅入深,从表到里,从阳到阴。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2.疾病痊愈过程是反过来的。厥阴少阳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因此在阳明以后篇有出现各种以前篇的药方处置。比如桂枝汤用法等,就很好理解了。

3.用药避免虚虚实实之误。

4.各区发展过程中还有第二次感染入侵的过程,比如阳明病的时候病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都可以再次形成表病。

5.在正常的感染疾病发展过程中,除了典型正病,还会出现其他区域表现,这不是否定传变本身。是告诉你要知常达变。人体由于其他因素引起存在的各种防御漏洞,而产生传变主线以外的分支变化,这种分支变化是无穷尽的,只能举一漏万,举一反三来解说。

十三、

历史上因为这个条文形成和接受阳明无死症,不复传观念说法的医家不知凡几。

这种观念同样传递给了今人。

缺乏整体观,是产生偏差的根源。

承认感染疾病发展到阳明还会继续恶化,这是进步。

感染疾病恶化深入,才叫传变。

依次经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阶段。其昭示了气血从相对充足到几乎维系不住生命的发展过程。

反过来的变化次序,那叫向愈,气血从维系生命都危险,如深度昏迷,慢慢退回到仅四肢逆冷,到身体里体温略低,到正常体温点附近波动,到有足够气血可以名正言顺的太热一场,到发热汗出,到体温正常痊愈过程。

病的一进一退,这个整体轮廓清晰,看病就能分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