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闺怨”是个深受文人们喜爱的主题。然而,令人搞笑的是,“闺怨词”的主角虽然是女子,可是作者却通常都是男子。其中不乏一些名人大家,比如温庭筠,欧阳修,苏轼,秦观,范仲淹,贺铸等等。这些名家的闺怨词广为流传。 无论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词人们似乎都对“闺怨”情有独钟。在词中,词人化身女子,凭借天赋才情,将女子的哀怨和相思写地如泣如诉,深挚感人。然而,有些词人是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了词作中,所以闺怨词就能写的真切感人;有的词人却只是把写作闺怨词当成是证明自己才情的方式。这样的闺怨词就不免有逞才斗巧的痕迹,毫无真情可言。 张先,人称张三影,一生写作“闺怨词”无数,在宋代词人中最是好色多情。他年逾70还迎娶了一个美貌如花与自己相差50多岁的年轻小妾,真是让人难以想象。张先的多数词作感情淡薄,但是有一首词作却情真意切,十分感人,堪称绝唱。这首词就是《一丛花令》。
这首词是历来传颂的名句,描写了一位女子在请人来离开后,独处深闺的相思和愁恨。尽管它写的是一个老掉牙的主题——闺怨,但是由于这首词非常细致地刻画了词中女子的心理感受,情绪变化,很是动人。 上阕写景,是带着满腔愁恨之心的景色。开篇一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写了情人离去后女子切身的感受以及由此生出的人生感悟。它将“离别之苦,相思之情”用一句“伤高怀远”就概括了出来,极其深切感人。 “几时穷?”是问句,但是作者在接下来的句子却不做回答,而是说“无物似情浓”。所以这“几时穷”就成了无穷无尽,成了“此恨绵绵无绝期”了。因为人都有情,只要有情,就会恨离别,就会“伤高怀远”。 后几句“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由一般概括的叙述离愁别恨转为具体的个别的离愁别恨。情人别去,渐行渐远,柳丝添愁,飞絮惹恨,令人伤痛。这几句很细致地描写了女子的内心活动,不写折柳赠别,而写见柳相思。 下阕写情,由景到情。“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池水溶溶,小船来往,大家各自干着自己的事情,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行进着。一对鸳鸯在池水上悠然来去,谁会懂得女子此时的心情?她于是触景生情,产生了人不如物的感慨。 后几句“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黄昏之后,连伤高怀远也不可能了,只能回到屋内独坐。直到斜月爬上了帘子。女子独坐难眠,不免心生怨恨,于是她在心里感慨到:我的命运还不如桃李。桃李还能嫁给东风随春天而去。 此句中,“沉恨细思”说明女子独坐了很久,心中怨恨很深切。此四字看似简单,实则沉重无比,深切有力,很好地照应了上阕中的“情浓”。因为“情浓”才会恨别,才会相思,才会怨恨很深。这位女子对爱情是执着的,否则她就会想桃李一样嫁给东风了! 这首词能从女子的心理描写入手,细致地描绘了女子由眼前景物所引起的一系烈情绪上和心理上的微妙变化,并时刻和女子的外在动作紧密联系,让读者也忍不住为女子叹息,产生深切的同情。这首词情真意切,不愧为闺怨词的一首绝唱。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