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养不良评定(诊断)标准沿革及目前存在问题

 SIBCS 2020-11-25

  • 杨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蒋朱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于康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路潜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

  • 许静涌|北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 赵维纲|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李潇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康维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叶欣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张献娜|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许红霞|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 李佳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营养支持疗法有助于改善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患者的临床结局,并已在外科临床实践中获得广泛应用,但临床工作者对营养不良的认知仍然不足。2015年版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营养不良评定(诊断)标准共识和2017年版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临床营养相关定义和术语指南发布后,许多临床营养专家提出了不同意见。营养不良全球领导倡议于2018年颁布,虽然尚未获得临床有效性验证,但已较之前有较大进步。分析和对比近年来营养不良评定(诊断)的核心内容,可以看到营养不良全球领导倡议并非替代“营养筛查—营养评定—营养干预”三步骤,而是希望借此更为合理地在临床工作中对营养不良进行更好的诊断和干预。

通信作者:蒋朱明,jiangzm@imicams.ac.cn

原文参见:中华外科杂志. 2019;57(5):331-33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