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的纹饰,最能反映器物的年代面貌特征。一些纹饰图案,历经时代延续,是永恒的绘画装饰主题。那么顺治时期的纹饰有哪些特点,和前朝后代有什么不一样呢? 龙纹是所有朝代瓷器当中一定会画的纹饰。假如找100件瓷器,其中至少有30件都画有龙纹。因为这是皇权、富贵和地位的象征,所以龙纹瓷器也贯穿了明清两个朝代。明清两代的龙纹完全不一样,顺治的龙纹一般在瓷器上表现出来的是若隐若现。假如一个罐,上面画了一条龙,你看到一只龙头,然后看到一个龙身,还有一个龙爪,在后面又看到了一个龙尾巴。而以往见的都是一整条龙,从龙头到龙尾一个不缺。顺治朝这种在瓷器纹饰上只体现出龙头、龙身和龙尾三段,在其他地方画上云的手法,叫做“云龙三现”。这个特征也是我们判断瓷器时代和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 ▲顺治 青花云龙纹花觚 这时候的龙有什么特点呢?明代的龙一般是上颚长,下颚短,而顺治时期的龙是上颚短,下颚长,而且变成了一个“鬼头龙”,比较凶猛,像鬼。到了康熙朝,“云龙三现”纹基本上不见了。 ▲顺治 青花云龙纹罐 第二个瑞兽就是麒麟。麒麟在瓷器、玉器、木器上都是必须雕刻的样式。不仅皇家喜欢麒麟,平民老百姓也喜欢它。明代的麒麟与清代是不同的。清代的麒麟像龙头一样很凶,特别是清早期。并且身体刚劲有力,前面两条腿撑着,后面两条腿蹲在地上,眼睛大若铜铃,身子上还飘着火。你看着它的时候,好像它正在凶狠的瞪着你。给你的感觉就是这个瑞兽突然从天而降,气势非常大。而且麒麟边上一定会有芭蕉和山石。 ▲顺治 青花麒麟蕉叶纹碗 这时候的山石与明代也是完全不同。明宣德的石头像仙人掌,明成化的石头像钥匙。到了明代万历天启的时候,石头虽然画得像石头,但是石头里面的孔像小白兔。 而到了清代,特别是顺治时期,石头讲究瘦、透、露。“瘦”指的是非常清瘦,“透”指的是孔比较多,“露”指的是从孔的一面可以看到另外一面。 顺治时期的瓷器也继承了明朝末期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体现在绘画人物的比例协调,人物勾线比较清晰,且人物身上用星字纹点缀,人物脚下也有鱼鳞草,旁边还有合欢树。这和崇祯时期相比较而言,几乎一脉相承。 另外在山石上面,崇祯时期喜欢在山石上面用“括号云”、“云气纹”。明代空白期时的云像弹簧一样,叫“弹簧云”或者“勾线云”。到了崇祯时期,出现括号云,像括号一样的云,左右对称绕下来。在山石的边上,画人的地方一定有山石,有山石的地方一定有云气纹,这如同一个模式,要画人物,就按照这个模式套上去。 ▲括号云 无论你画什么让人物,画什么故事,这种地皮景的鱼鳞草,人物身上的星点纹,旁边还有合欢树或者芭蕉叶,山石旁边有括号云,再在上面画上太阳或者月亮。这是种传承的纹饰模式,也是明末清初特有的一种模式。这样的话,我们通过纹饰对比,就可以发现顺治时期的纹饰比崇祯时期简约一些。也就是说,鱼鳞草画的不是很多,云气纹画的也不是很缭绕的那种,几笔画下来就可以。 ▲鱼鳞草 但是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这个时期的石头采用了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的皴(cūn)法。它的皴法有披麻皴,上面的山石画得一条一条的线,密布在山石上。还有斧劈皴,但是这种斧劈皴没有康熙时期的力度,但已经把石头的层次分出来了,由浓到淡、由深到浅。这样的画法使石头更有立体的感觉。深的地方一定是近处,浅的地方一定是远处,这就是中国水墨画的效果。 顺治时期,青花瓷器的胎釉有什么特点。在修足、青料上有哪些工艺继承了前朝,又有哪些本朝的特色呢?敬请期待下期文物大讲堂...... (本文根据文物宝库频道《文物大讲堂》徐鸿老师讲座整理) 历史上的今天 ①2002年4月12日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开幕。 ②1986年4月12日中国开始推行9年制义务教育。 ③1957年4月12日中国道教协会成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