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处不在的性别差异:女性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策略(上)

 渐近故乡时 2019-05-22

女性血压受年龄、月经周期、生育及疾病过程和特殊药物等多方面的影响,比男性高血压更为复杂。我们需要了解女性高血压的特征、机制,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第六届特殊类型高血压规范化诊治研讨会上,空军总医院吴晓君教授以《女性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策略》为题,为大家带来精彩报告。

女性高血压的特点

月经周期

1)初潮年龄越,高血压的风险越。肥胖者一般初潮较早,所以肥胖者易患高血压。

2)完整的月经周期包括滤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其间雌激素水平不断波动。雌激素能通过减少儿茶氨酚的分泌来影响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血压,并可通过降低血管紧张性和血管阻力来防止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滤泡期舒张压较黄体期明显升高

避孕药

1)口服避孕药使原有高血压的女性病情加重,减弱降压药的疗效,使患者血压不易控制,常呈现为重度高血压,甚至顽固性高血压。

2)口服避孕药可使极少数血压正常的女性血压升高,还可使有高血压家族史及过去有妊高症者发生高血压。停服避孕药后,血压在短期内即降至正常,而且不再上升。

因此,服用避孕药是女性高血压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不依赖年龄、体重及降压药等因素的影响。

妊娠高血压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降压治疗,并不能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或改善胎儿娩出,且会因为血压降低导致胎儿头部和子宫供血不足,如果血压不是很高(如高血压1、2级),患者也没有出现高血压所致靶器官损伤,可以不必积极降压;但是当血压过高时,降压治疗还是有必要的。

2)高血压患者如果在妊娠前就使用降压药物,可以继续使用,不过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更年期及绝经期

更年期的到来是女性激素变化的又一标志。

尽管雌激素通过许多环节影响血压,但有研究表明,大多情况下,激素替代治疗并不能降低绝经后高血压女性的血压。这提示,绝经后女性激素的降低并不能完全解释高血压女性绝经后的血压上升。

此外,绝经后女性雄激素降解减少,而雄激素可通过RAS使血压上升,RAS促进氧化应激的发生,使产生血管收缩物质,并减少NO的发生。因此,在更年期,雄激素也会对血压产生一定的影响。

绝经前后的血压变化可能还与体内女性激素变化带来的盐敏感性变化有关。绝经后女性盐敏感性明显增加,肾脏血液动力学调节与女性激素明显相关,同时钠的排泄也与女性激素有关。这一机制可以解释为什么老年女性患者利尿剂效果较好。

骨质疏松的发生

女性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易发生骨质疏松。

英国和美国学者对3676名妇女的研究结果发现,收缩压高于148 mmHg与收缩压正常(低于124 mmHg)的妇女相比,骨质疏松的风险几乎是后者的2倍

性别差异

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高血压患者,都能从降压治疗中获益

部分研究证实,降压治疗对女性高血压患者,在预防卒中方面获益高于男性,而在预防冠心病方面低于男性。

此外,少数降压药效果确实存在性别差异。因为男性和女性高血压,在发病机制方面确有差异。

如何针对女性群体的特点开展降压治疗?且听下回分解

编辑:兰叶、许桥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