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规声里驻年光

 江山携手 2019-05-23
最近听了一首很不错的音乐,名叫《子规声里驻年光》。让我想起诗佛王维一首诗,《送杨长史赴果州》: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埤雅·释鸟》中有:“杜鹃,一名子规。”子规因啼叫凄切,夜夜不息,好似催子回家,故又名催归,是中国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单课本中记得的,就有李白“又闻子规啼夜月”(《蜀道难》),“杨花落尽子规啼”(《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苏东坡“潇潇暮雨子规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等,若把杜鹃,布谷皆算作于内,怕有十来首之多。想来中国诗词中子规给人之感,大多可用“子规啼血”典故概括,意为别离,难过与相思。此典出自《史记·蜀王本纪》,如宋代诗人舒岳祥《虞美人草》诗中所言,“人生变化那可料,蜀王曾化为子规”。相传子规是蜀望帝禅位所化,又言是蜀国王杜宇所成。李商隐《无题》“望帝春心托杜鹃”亦是出自此典故。李白在《宣城见杜鹃花》写道: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宋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宋陈亮《水龙吟》:“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这些诗句都是子规代表相思之极致的注脚与例证。行笔于此,蓦然想起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亦是值得欣赏的好词: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那么子规在诗词中全是子规声断,杜鹃啼血,相思至极的意象?也不尽然,我极是喜欢的宋代翁卷一首《乡村四月》,就非如此。诗句写道: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全诗描绘出一片春光与春草齐在,子规与烟雨并飞的田园风光。给人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感觉。近期李咏离开了,金庸也离开了。全是熟悉的名字,却再也不见。有人感叹,90后们开始失去了。青春的逝去无非是陪伴你的那些人与那些风景不在了。剩下的更多是回忆,让人感叹起世事无常,物是人非。正如金庸所言,“你瞧那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蓦然想起《阿飞正传》里的那段名言,一生都在飞的鸟。又觉得每个人生命中都会碰到这样一只子规鸟,它穿过春光来到我们身边,以不同的轨迹飞翔出动人的曲线。当它陪伴你时,你得珍惜,当它离开时,就送上你的祝福。在某个多年后的春光里,想起来,还能满怀笑意。何况,在别人看来,我们又何尝不是一只飞过他们人生的子规鸟?正如泰戈尔所说,天空中没有留下飞翔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子规鸟,也飞好自己的轨迹。不要再成为中国诗词中那啼血的子规。时光总是一往向前,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而心态属于自己,白发戴花君莫笑,岁月从不败美人。所谓人生应该如何度过?不过大闹一场,悄然离去。明代张献翼写过一首诗,《杜鹃花漫兴》。全诗写道:
花花叶叶正含芳,丽景朝朝夜夜长。
何事江南春去尽,子规声里驻年光。我听着音乐《子规声里驻年光》,写下一篇不知所谓的文章,遥遥的祝愿子规安好。
今天长沙天气很好,风轻天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