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为什么有的领导能力平平,却能平步青云?

 昵称散步收藏 2019-05-23

碧翰烽/文

没有能力的领导,要么成为“庸者”,要么成为“乱者”。他们的心思,不在谋事上,而在谋人上。

王立群读《史记》时,曾经说过有几种人:一种是谋事不谋人,为的是事业;一种是谋人不谋事,为的是当官;最厉害的是既谋事又谋人,或能成就一番大事。

这个世界上,谋人的可能多一些,这与我们几千年的人情关系观念有关,大家都热衷于琢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职场,想的最多的是人,不一定是工作、是事业。

所以曾经有人感叹,当下之职场,有的生来就是当官的,每一次提拔重用都会有他们;有的生来就是做事的,数年数十年都不挪动一下。

令人忧虑的是,众多谋人者可能导致一些潜规则盛行:比如劣币驱逐良币,会学会干不如会玩,逆淘汰,等等,或许就是这种职场的现实体现。你可以有诸多感慨、牢骚、埋怨,但可能没有多少办法。

为什么会有如此情形?首先,没有谁说当领导者就是有能力者,也没有谁说有能力者就能当领导。所谓谁能当领导,没有一个严格、规范的标准,大多取决于又一个领导的标准,由他们来决定。

其次,什么是能力?也是有不同看法的。比如你认为能干事、会干事就是能力,可是有的却认为,会拍马、很听话才是能力。这里面存在着不同的认知,也就会导致不同的判断。以致于有的单位,奴才比人才更吃香。

另外,当今社会,比能力更重要的往往是关系。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告诉我们,国人是比较看重人际关系的,这也导致关系在社会交往当中的重要性。有的时候,一些用人标准让人费解,比如同样一个条件,一方面说这是个缺点,不行;另一方面又可能成为一个优点,还要予以重用。这其中最大的因素可能就是关系的因素,有人在说话。正所谓“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

最后,有的人之所以能为领导,是因为他们的精力放在琢磨“人”身上,而非去琢磨“事”。无非就是为了一个经历,并不在乎这个位置能够干多少事、创多少业。想干事的人没有平台,不想干事的占着平台,还可能觉得这个平台不够。

颇有意味的是,如果一个人只是老老实实做事,不去努力争取职位,不知道如何经营各种人事关系,往往还会被冠以“上进心不够”。可是有的人却把心思放在“人”的方面,虽然干事的能力平平,却往往在职场如鱼得水。

不能不说,社会上往往就是老实人吃亏,但偏偏又少不得这些老实人。因为他们老实,所以干事创业能够让领导放心,让社会放心;也因为他们老实,即便提拔重用轮不到他们,也不用担心他们有多少麻烦,他们是不会为自己争取的。

然而,一个单位的活力、一个社会的活力,必须要让老实人不吃亏,必须要有充分的人才涌现。否则,一旦逆淘汰形成趋势,就比较危险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