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及术前准备 切口体表投影 前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联合入路 胫骨平台前外侧和后内侧联合入路: 手术入路 胫骨平台前外侧入路 显露外侧胫骨平台:
沿体表投影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在深筋膜下方全层剥离,避免分层游离造成皮肤坏死。 牵开皮肤可显露Gerdy结节及附着此处的髂胫束,以及覆盖前筋膜室的筋膜层。 距离胫骨嵴外侧5mm切开前筋膜室,在胫骨近端骨膜外,将胫骨前肌从胫骨外侧游离,从远向近游离至关节囊水平。
胫骨平台关节面的显露: 胫骨平台后内侧入路: 沿体表投影切开皮肤,在深筋膜下方全层剥离力,避免分层游离造成皮肤坏死。 在表浅部位解剖时,应避免损伤大隐静脉和隐神经。 显露鹅足腱,并向前方牵开。或者沿切口方向切开鹅足腱,骨折固定后再行缝合修复。注意在切开鹅足腱肘时不要损伤内侧副韧带。 沿鹅足腱与腓肠肌之间,从骨膜外分离腓肠肌,即可显露骨折部位。 若需要向近端延伸显露,可部分切断腓肠肌内侧头,扩大显露范围。 由于关节内视线有限,一般不做半月板下方关节囊切开术,仅作关节外复位之用。
胫骨平台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联合应用上述两个入路即可。 骨折复位及固定 Schatzker Ⅰ型骨折: 首选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 在C形臂透视下,牵拉患肢,并应用一把或多吧复位钳,钳夹关节骨块,实现解剖复位。 复位后应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使用2~3枚半螺纹拉力螺钉固定。由于胫骨平台外侧皮质较薄,部分患者需使用垫片保护。 如果闭合复位不满意,可经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进行螺钉或钢板内固定。
Schatzker Ⅱ型、Ⅲ型骨折: 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 Schatzker Ⅲ型胫骨平台骨折: 通过钢板应用拉力螺钉技术加压固定关节内骨块: Schatzker Ⅳ型骨折: 此型骨折多属于高暴力损伤,经常伴随膝关节脱位。其中内侧髁骨折多为一个较大的骨块,同股骨远端一起与外侧胫骨平台脱位。 上述骨折脱位的模式,决定了Schatzker Ⅳ型经常合并外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等损伤。 与外侧平台劈裂骨折不同,Schatzker Ⅳ骨折单独使用拉力螺钉固定强度不足,失败率较高,应该采用钢板螺钉固定。 矢状面上劈裂的内侧平台骨折可采用胫骨内侧钢板,必要时辅助后侧小钢板固定:冠状面上劈裂的后内侧平台骨折根据其骨折线角度,选择后内侧钢板或者内侧钢板结合后侧钢板固定。
膝关节软组织的处理: 前、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术中应设法同时固定韧带止点的骨块。韧带止点的撕脱骨块一旦复位固定后容易愈合,能有效回复韧带的功能,因此应重视撕脱骨折的早期处理。 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受手术空间的限制,直接缝合修补困难,很难精确恢复韧带的长度,经常因韧带过长遗留膝关节松弛等并发症。因此,不主张一期修复,待骨折愈合允许膝关节屈伸活动后,再二期关节镜下重建韧带的完整性。 内、外侧副韧带:一般不增加切口修复断裂的侧副韧带,可通过石膏固定或佩带铰链式支具等获得韧带愈合。
半月板的处理: Schatzker Ⅴ型、Ⅵ型骨折: 终极固定方式的选择: 前外侧入路:可联合后内侧小切口辅助复位: 内侧平台骨块较完整,容易闭合复位的Schatzker Ⅴ型、Ⅵ型骨折,可以经外侧置入角稳定性锁定钢板单侧固定,即一块外侧锁定干板同时固定内外侧平台骨折。 内侧平台有冠状面方向骨折线,或者内侧平台骨折块较小的患者,外侧钢板很难固定内侧骨块。切勿以牺牲内平台骨折复位、固定为代价,勉强实施外侧单钢板固定。 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内外平台骨折粉碎程度严重、后平台冠状面骨折等,需要采用前外、后内联合入路,实施双钢板,甚至三钢板固定。
骨折的复位: 复位顺序多从内测开始,因为内测骨块一般较大,且为整体劈裂,粉碎成都低,容易找到复位标志。 通过外侧半月板下切口直视下观察骨折的复位情况。 注意在透视下观察内外侧平台的高度以及平台的宽度。 应用克氏针多平面交叉临时固定,注意克氏针应尽量避开将要安放钢板、螺钉的位置。 应用钢板固定前、需要回复下肢的长度和力学轴线。 可参考健侧肢体,对比回复患肢的长度。 使用预留的电刀线,确认患肢的髂前上棘、髌骨中心、第一二趾间恢复成一条直线。 透视确认胫骨平台的后倾角恢复正常。
根据骨折的情况选择内固定的方式: 双侧钢板固定: 可于胫骨干外侧放置解剖型锁定钢板、近端应用多枚水平螺钉达到对侧平台。螺钉恰好置位于软骨下骨,且于钢板锁定,起到排筏样效应,给予关节面足够的支撑。 内侧可应用普通1/3环形钢板或T型钢板做为辅助支撑,防止内侧平台骨块向远端移位。 必要时可在后方放置支撑钢板,防止后侧平台移位。 外侧LISS钢板固定: 复位并用拉力螺钉固定关节内骨折,选择合适长度的LISS钢板,组装钢板和导向器,沿骨膜外将钢板插入胫骨外侧。 调整LISS钢板,保证其近端、远端螺钉的方向和位置合理。 按照桥接钢板的固定原则,在骨折区域内空出3~4个钉孔,分别在近段、远端置入螺钉。
闭合切口 术后处理 术后应密切观察软组织情况,特别是在术后48h内,应防止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48h内切口换药,根据引流情况确定引流的拔除时间。 合并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者,术后应石膏固定或佩戴带铰链式膝关节支具固定,避免膝内、外翻。 无其他损伤和并发症的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可开始膝关节的被动活动。 应在4~6周恢复膝关节的全程运动。 术后10~12周开始负重行走。
经验与教训 应避免将钢板直接放置在切口下方。 在深筋膜以下剥离皮肤,避免破坏皮肤血运。 屈曲膝关节能松弛内外侧副韧带,利于手术暴露和骨折复位。 透视角度向尾侧倾斜10°,以获得胫骨平台切线位影像,观察关节面的复位情况。 植骨材料填充仅起骨传导和支撑作用,可选用多种植骨材料。 切开的关节囊应当予以仔细缝合 在切开关节囊时应当预留缝合的空间。 部分钢板近端设计了关节囊缝合孔,要善于应用,辅助关闭关节囊。 关闭切口时应当尽量给予内置物(尤其是钢板)足够的软组织覆盖。 干骺端骨折最好采用间接复位、有限切开、经皮固定等方法可以充分保护血供,减少软组织并发症。
文章不错,点个好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