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军舰与二战以及之前的军舰防护已经大不相同,再也没有厚重的装甲了,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导弹这种发射后可以任意改变飞行角度的武器。 和大众的印象不同,使用传统防弹装甲板的军舰,是按照潜在威胁轻重程度来铺设装甲的,通常是易于遭到敌军炮弹和鱼雷打击的地方,被命中后易于造成严重毁伤的地方,装甲防护较强,而其它地方防护较弱。这么做也是综合考虑的结果:军舰要保证浮力,保证航海性能以及给武器,探测等设备留下安装空间,面对炮弹、鱼雷以及航空炸弹,由于这些武器发射之后,除了惯性以及其它外力,自己是不能改变方向的,所以来袭方向可预判,装甲防护也好针对性的进行设计。 二战名舰“俾斯麦”号的装甲防护示意图 但是导弹的出现,改变了攻击军舰的方式,首先是动力方面,导弹的动力不依赖火炮或者压缩空气,而是自身的发动机,且能通过燃气舵等手段中途改变方向,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式信号,在敌军军舰防空区域方面内可以进行高过载的转弯和机动。也就是说,可以轻易地避开军舰防护最好的部分,针对薄弱部位发动致命的进攻。 另外导弹的杀伤手段比起传统武器来也有很大变化,一方面可以通过末端的高速增加冲击力,一方面弹头的样式多种多样,既有外爆式,也有内爆式,力求击穿敌军军舰外部防护后,在军舰内部造成更大的毁伤。 由于导弹攻击方向的不确定和毁伤手段的多样性,传统的的军舰装甲防护变得毫无意义,军舰转而寻求其它方式增加防护。 主动防御 军舰通过诱饵弹等方式干扰敌反舰导弹识别目标,通过近防炮和防空导弹攻击敌军的反舰导弹,以阻止敌导弹命中目标。 舰载反反舰导弹和近防炮 船体防御 现代军舰大多已经不采用传统的装甲钢板来防护,曾经出现一种“走极端”的设计,也就是大量使用铝镁合金材料来制造军舰上层结构,减轻重量,增加机动,但是马岛战争中“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遭遇表明,如此的设计一旦被反舰导弹命中,很容易产生严重损伤而沉没。 所以,现代军舰一方面从结构设计方面增强,贯彻隔舱的原则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导弹杀伤的影响,降低破片的杀伤和导弹在舰体内的二次杀伤。 一方面大量采用新式复合材料,比如芳纶(凯夫拉)、玻璃纤维、聚乙烯等等抗冲击,保护军舰上的人员。 这一军舰上的甲(军舰防护)弹(炮弹,导弹)之争,让笔者想起士兵单兵防护与子弹的变迁: 1.在火药武器刚出现的时候,骑士们依然穿着以冷兵器时代思路发展而来的全套盔甲。 2.随着火枪的威力、射速和精度越来越高,士兵们身上的盔甲越来越少。 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由于盔甲在防弹方面几乎无用,所以士兵们几乎不穿盔甲。 3.一战二战时代,虽然钢制的防弹衣有一定作用,但是过于笨重,大部分士兵依然不穿盔甲,只用钢盔来防护炮弹破片。 4.现代,随着新式材料的防弹衣出现,防弹以及其它性能都有显著提高,不少国家的军队穿上了“新式盔甲”——防弹衣。 单兵防护的变迁 现代军舰,似乎正处于第三个阶段,也许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些图纸和实验室里的设计会变成现实,重新让军舰配备“装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