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砂泰斗顾景舟毕生心血巨著,大陆版首次问世!

 gs老张 2019-05-24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早年别称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晚年自号壶叟。他出生于宜兴丁蜀镇上袁村(现紫砂村)的一个紫砂陶世家。年少读书,研习古文,聪慧过人,博闻强记。十八岁时继承父业,随祖母邵氏制坯,亦承袭家中制壶客师储铭的技艺,出手不凡,一举成名,从此开始长达六十多年的陶艺生涯。

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

1990年代初,港台地区拥有大批紫砂爱好者。捕捉到这种文化现象,时任香港三联书店总经理的董秀玉辗转邀请到紫砂大师顾景舟领衔,编著《宜兴紫砂珍赏》

76岁的顾老不辞辛劳,亲力亲为,带着两位爱将考察古窑址,走访博物馆,选汰藏品,厘定年代,点评考证,将毕生的紫艺研究和实践成就融汇其中。最终的《宜兴紫砂珍赏》一书,藏品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苏州市博物馆、宜兴陶瓷陈列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等十余家著名博物馆和多位藏家的紫砂珍藏,且均为一手拍摄资料。

1992年,台版《宜兴紫砂珍赏》与港版同步发行,随即掀起了港台紫砂界的一个小高潮。时任台湾《紫玉金砂》杂志主笔的黄健亮,见证并报道了这件盛事。

时隔27年,董秀玉将凝结顾老毕生心血的这本巨著搬回大陆,由活字文化策划出版。

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著名红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画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冯其庸先生为《宜兴紫砂珍赏》所著序言,共同了解宜兴紫砂与顾景舟先生的艺术造诣。

本文为顾景舟主编《宜兴紫砂珍赏》一书序言

文 | 冯其庸

宜兴紫砂,是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和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制陶工艺史上的一枝奇葩。

据现代考古所得,宜兴丁蜀镇(丁蜀镇即鼎蜀镇,现两种名称通用)周围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以及各代陶器遗存,羊角山的发掘,更证实了从北宋中期一直到明初,已经开始用当地的紫砂制陶。

特大高执壶,明·万历五年(1577)时大彬

高270mm 口径135mm

壶身铭:江上清风山中明月

宜兴又是著名的产茶区,唐代诗人卢仝的名作《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曰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阳羡是宜兴的古称。此诗下半部分描写喝茶的豪兴: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这一段文字,已成为描写饮茶的千古名句,殊不知它恰好是描写饮阳羡茶的,由此可见阳羡茶声名之高。

南瓜形壶清·乾隆陈鸣远

高105mm 口径33mm

壶身铭: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

宋代诗人苏东坡有写煎茶的名诗《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此诗短短八句,把汲水煎茶到茶熟而饮,一直到茶后不眠,坐听夜更种种情事,写得生动逼真。东坡晚岁曾买田阳羡归隐,至今宜兴东坡书院还有东坡买田碑的石刻,昔年我曾去书院亲见。现在宜兴紫砂中流行的东坡提梁,虽并非东坡实迹,但也足见诗人见爱于茶乡兼陶都的人们了。

莲蓬顾景舟 高75mm 口径39mm

底印:景舟

以上种种,都说明宜兴于陶、茶二事,是得天独厚,渊源极深的。

我的家乡无锡与宜兴紧邻,近年宜兴与无锡又合为一市。多年来我常去宜兴鼎山、庚桑、善卷、慕蠡诸洞,东氿、西氿水区,国山碑,周孝侯墓,蛟桥诸名迹寻访。

我十分欣赏阳羡山水,尤其是从宜兴到丁蜀镇的一段,真是风景络绎,如行山阴道上。据说南山深处茶区,风景更为清绝,无怪乎宜兴会成为人文之乡了。

宜兴紫砂自明供春、时大彬以来,盛名不衰。供春壶我只看过顾景舟老先生的临本,大彬壶则看过多件。书载大彬壶初期题刻系用竹签划刻,我在故宫看到了这样一件真迹,现在此壶还陈列在珍品展览里,实为难得珍品。大彬以下各家,我虽未能尽阅,但大都是目见过的。紫砂之得享盛名,一是因为宜兴丁蜀镇的紫泥优质独绝,冠甲天下,无与伦比;二是历代以来,工艺相传,青出于蓝;三是与文人结合,一握紫泥,诗画题刻,琳琅满目,虽黄金美玉,无以过也。因此数端,宜兴紫砂至今见重于世,珍贵胜于翠玉。

蝙蝠烟碟顾景舟 高45mm 长155mm

底印:景舟

我与当代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论交已四十余年,他的艺术,实在已是紫砂的至高境界。论历史,大彬、曼生等功不可没;论工艺,则今天已是后来居上,顾老先生早已度越前辈了。我曾有诗赠顾老云:

弹指论交四十年,紫泥一握玉生烟。

几回夜雨烹春茗,话到沧桑欲曙天。

然而,并不仅仅是顾老先生孤峰独秀,与顾老同辈的蒋蓉,以花器驰名天下,其所作瓜果草虫,传神文笔,妙绝一时;而顾老的传人高海庚(已故)、徐秀棠、徐汉棠、汪寅仙、周桂珍、李昌鸿、顾绍培等,也都是一时俊才,如群星灿烂,辉耀陶都。其中尤以周桂珍的曼生提梁、井栏六方、仿古如意、僧帽、追月等壶,线条端庄流畅,风格朴实凝重,呈现出大家风范。我也有诗题赠云:

长空万里一轮圆,忆得荆溪寒碧仙。

我欲乘风归去也,庚桑洞外即蓝田。

高竹提梁壶 周桂珍 高155mm 口径75mm

在紫砂雕塑中,徐秀棠天南独秀,一时无双。他的作品传神写意,别具风韵。他的罗汉、八怪诸塑,早已是驰名宇内、洛阳纸贵了。秀棠还能书能画,他的刻尤为精妙,我近年在宜兴所写茶壶,大部分是秀棠所刻,能与我的字妙合无间;我在壶上的书法也大抵借重他的刻,才得传神,所以我也有诗赠他:

秀出天南笔一支,千形百相有神思。

曹衣吴带今何在?又见江东徐惠之。

供春 徐秀棠 高243mm 宽950mm

紫砂工艺陶祖师。《阳羡茗壶系》载:“供春,学使吴颐山家青衣也。颐山读书金沙寺中,供春于给役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胚,壶匙穴中,指掠内外……”作者为塑造供春形象,曾反复推敲才定稿。他的供春,天庭饱满,脱俗超人,不同凡相,而又确是书童年华,正在给役期间。将供春处理成偷闲坐于池边石围栏上,也是作者在有限的雕塑空间中体现特定环境的手法。

今以顾老的声望功力,秀棠、昌鸿诸君的才思,编此一部大书,自然聚百代壶珍于一集,晴窗展玩,众美毕备,如对古贤,如接今秀,其乐为何如也!因乐为之序云尔。

一九九一年七月十八日于京

华雨窗,时苏、锡、宜、常正在洪水

包围中也。遥望南天,不胜神驰。

end

图书简介

一部图文并茂的宜兴紫砂史和紫砂工艺史;一本由紫砂大师顾景舟亲自编撰的、极具权威性的巨作。511件紫砂精品,选尽天下所藏,自明、清、民国至1980年代,并由顾景舟及其弟子评点解说。顾景舟先生去世二十三年,此书首次在大陆出版。

本书图版介绍宜兴紫砂精品511件(套),分历史、现代两大部分,按制作年代先后排列。历史部分以1949年为界限,展示了明、清、民国58位名家的167件作品;现代部分展示了97位名家344件(套)作品。

本书由冯其庸作序;图版之前,由主编、副主编撰写了三篇专论,包括紫砂陶史、紫砂工艺、宜兴茶事等,并配有60余幅图片。

历代名家作品多有仿制,本书精于选择,对真品、仿品做了鉴定。为便于读者鉴别、欣赏,重点作品都由鉴赏点评,这些文字,除个别藏品之外,均出自主编者手笔。

编者简介

顾景舟,又名景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九一五年生于江苏宜兴上川埠乡上袁村紫砂世家。少年立志紫砂陶艺,随其祖母邵氏学艺,悉心钻研紫砂名著,刻苦磨炼紫砂制作技法。二十岁便跻身于紫砂名工之列。数十年的刻意探求,使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形器雄健而严谨,线条流畅而规整,气格古朴而典雅,艺品细秀而工精。他饱览历代紫砂名作,凭自身的艺术素养,对紫砂壶艺的研究和鉴赏有独到之处。在书法、绘画、金石、镌刻、考古等方面也都有很高的造诣。

顾氏是近代紫砂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被誉为“一代宗师”、“壶艺泰斗”,所享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

徐秀棠,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九三七年生。一九五四年,随着名艺人任淦庭学习陶刻。一九五八年,在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泥人张”(张景祜)工作室学习民间雕塑。他能充分利用紫砂陶土材质的特点,借鉴其他艺术,创出了紫砂陶塑的个人风格。所制以古兽为题材的茗壶,有浓厚的雕塑味;其他作品题材具有生活情趣,人物刻画形神兼备,均为海内外爱好者所珍视。一九八一年曾赴香港参加第六届亚洲艺术节活动。

李昌鸿,高级工艺美术师。一九三七年生。一九五五年,随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学艺,功底扎实,知识面宽,勇于创新。一九五六年,曾用点、経、面美学构成法则,研究紫砂造型,创作了“化石纹饰”、“印装饰”、'纹泥纹饰”的紫砂器,受到中央美术学院高庄教授的赞赏。一九五九年,从事工厂企业行政技术管理工作以来,利用工余,深入探究紫砂历史和传统技艺,并专注于紫砂壶、盆和陈设陶艺的创新设计,作品构思邃密,技法严谨,装饰新颖,风格多样,博采众长而又独具个性。他设计的“竹简荼具”(沈蘧华制作,沈汉生装饰)获一九八四年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丙寅大吉”陈设壶(与徐秀棠合作)获一九八六年全国艺术陶瓷创作设计一等奖;“九龙壶” 获一九九〇年全国陶瓷评比三等奖。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