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剪纸的艺术形式及其文化研讨,看完真的涨知识!

 RK588 2019-05-26

民间剪纸根植于中国广大的民众之中,承载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追求。民间剪纸出自劳动人民之手,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下流传至今。今天,那些民间的剪纸能手们依然保存着那些祖传熏样,所以民间剪纸既带有程式化的特点,同时也具有中国传统民俗观念的文化因子。民间剪纸是我国传统哲学、美学与民俗的结晶,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和生命力,并以其特有的魅力及蕴藏其中的纯真情感打动和吸引着人民。

一、民间剪纸的造型语言 它的基本材料是纸张,主要的工具是剪刀;民间剪纸是通过剪刻的手法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基本造型语言是点、线、面。每一种艺术都有它的局限性,正是自身的这种局限性成就了它独特的形式特征。民间剪纸由于受材料和工具的限制,不便于表现过于复杂的画面和物体的体积透视,因而促成了民间剪纸平面化的构成形式。 (一)平面感造型 民间剪纸采用散点透视,不同于西方的焦点透视,不以反映真实的客观世界为目的。民间剪纸艺人的视点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变换着观察点,以不同的观察点观看到的事物都可以组织在一个画面中。民间剪纸在造型中不讲究透视,只有二维的平面观念,所有的物象都在一个平面上,在表现远近、虚实关系时,一般都采用上下、大小的表达顺序。 (二)抽象与概括 民间剪纸在表现物象时,因为要把所有的物体放在一个平面上,所以为了比较容易的完成形象的塑造,民间剪纸艺人都会对复杂的现实对象进行简化概括和抽象变形,使画面重点突出,形象生动传神。民间剪纸中简括的线条,疏密有致、空间得当,装饰意味浓厚,使整幅画面富有韵味和美感。 1.夸张的运用 民间剪纸中夸张手法的运用并不是随意和毫无目的的。民间剪纸艺人的造型观并不是对客观物体的真实表现,他们在评价一幅剪纸作品时关注的并不是像不像而是好不好看的问题。山东高密剪纸巧手齐秀梅说:“你想,要是剪一头牛,像真的牛一样,贴在窗上多吓人。”所以,民间剪纸艺人在塑造物象时,以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对所表现的物体进行夸张变形。

2.变异的运用 民间剪纸的造型不受客观规律的约束,是劳动者自我主观的创造体。民间剪纸艺人对此称为是自己心里发出的,想怎么剪就怎么剪。他们的自我主观意识非常强烈,随心所欲地对物象进行各种反常态的变异,来表达自己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祈祷。在我们看来这些不合常理的现象,在民间剪纸艺人那里是合情合理的。他们的物象造型是凭借主观经验来表现的。 在他们的剪纸世界里,千奇百怪,无奇不有,让我们不禁感叹民间劳动人民的博大的精神世界和丰富的想象力。树上既可以长树叶也可以长鸟儿,女娃娃的身上出现飞鸟,这些看似荒诞的现象,在他们那里只要是圆满的、称心的就可以表现在剪纸上,此可谓中国民间朴素的“立体派”和“未来主义”。 (三)象征与意蕴 中国民间剪纸有着自己独特的主观意象造型观,其意是思想观念,其象是事物形象。意象是思想过程与视觉过程创造的共同体,是观念和感情的表述形态。这种造型观念深受中国民族传统、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的影响。民间剪纸艺人有着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方式,他们在创造形象的过程中,更多地追求以意写形,将自己主观的情感表达寄予在意象化的形态上。民间剪纸的意象造型多采用象征、借喻、比拟的艺术手法,将质朴的审美理想与情感寄托交织在意象化的图形中。中国当时广大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状态为民间剪纸造型观的产生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困顿的生活、生命的脆弱、地域的封闭激发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民间剪纸成了他们表达自我情感的载体,把祈求平安幸福、延绵长寿、生活富足的朴素愿望呈现在剪纸图形中,看似简单的民间剪纸充满了劳动人民醇厚的创作思想。 二、民间剪纸的装饰特点 民间剪纸由于受材料的局限,反而促成了其特殊的表现手法和式样,多以线与块来塑造形象,形成富有韵律、意趣生动的特点。民间剪纸中有多种装饰纹样的出现,如锯齿纹、月牙纹等,增添了剪纸画面的装饰韵味,超越了剪纸的平面化特点。民间剪纸的装饰一般是在抓住外形大轮廓特征的基础上,在轮廓内进行随意装饰,以加强剪纸的艺术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