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岩石旮旯出金银!赤水8万亩金钗石斛年综合产值约9亿

 方兄 2019-05-26

5月的赤水,万绿从中多了一抹红色,上万亩金钗石斛花竞相绽放,这是一年一度的采花期,也是百姓期盼的收获季。

“丰产期的金钗石斛,每亩年产量可达到300公斤,在采花期每亩鲜花产量有200斤。”看到成片盛开的娇艳欲滴的金钗石斛,赤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万恩毅对今年的丰收满怀信心。

赤水自1996年开始发展石斛产业,目前,该市种植金钗石斛8.3万亩,年综合产值约9亿元,许多曾经的贫困户依靠石斛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石斛花蕴含着“钉钉子”精神

在赤水市旺隆镇红花村,建起了金钗石斛科普示范基地。走进红花村,记者所到之处,每家每户房前院后、山林地里,开满了红艳艳的金钗石斛,有三三两两的村民聚在一起采收鲜花。

岩石旮旯出金银!赤水8万亩金钗石斛年综合产值约9亿

村民在夏成华家帮忙装盘鲜花等待烘烤。

“采花期到了,金钗石斛花要早点采收,颜色才好,一大早我就到基地来采花了,一背篓能装鲜花20斤左右。”采花村民张云刚告诉记者,他家种植了40亩金钗石斛面积,这几天家里忙不过来,还请了十几人帮忙采收。

明熙,红花村原支部书记,是张云刚的父亲。张明熙是红花村培育种植金钗石斛的第一人,今年已经87岁了,依然精神抖擞。只要天气好些,他便会上山到基地里转转,察看石斛的长势。

1984年,红花村人多地少,平均每人分到的土地不足一亩,土地贫瘠,种植的作物只能糊口。

那一年,也是红花村迎来转机的一年。外地药商来到到红花村生产大队收购金钗石斛。这次收购,鼓动了一些村民上山寻找野生金钗石斛,得到了一笔收入。张明熙了解到金钗石斛的药用功效和市场需求后,开始动员群众尝试种植金钗石斛。

“当时种植金钗石斛没有技术,存活率较低,得了病害也无法防治。”张明熙十分感慨,由于金钗石斛自然生长在丹霞石上,对阳光、雨水等生长条件苛刻,在最初,他们种植了几批石斛,因栽种方式不当和病害,都失败了。

经过5年多的种植探索,张明熙尝试过石压种植法、水泥盖面种植法、打窝种植法,最终在卡钉种植和垒石栽培上取得了成功,以“钉钉子”一样的种植方法在那时就得到了村民们认同和接受。村民们都说,金钗石斛花中蕴含着“钉钉子”般的精神。跟随张明熙的步伐,红花村家家户户都种上了石斛。

 抓产业“脚踏实地”的精神

金钗石斛种植一次,可连续收益15年。现在,赤水市的荒山荒地大多被利用起来,石头多恰好种植石斛,石头身上也能挖出金宝贝。

岩石旮旯出金银!赤水8万亩金钗石斛年综合产值约9亿

旺隆镇的村民在金钗石斛科普示范基地采收鲜花。(张鹏 摄)

赤水市成功实现从“荒石荒坡无效益”向“岩石旮旯出金银”的完美转变。

为保证金钗石斛产业经久不息,赤水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金钗石斛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建立金钗石斛产业发展办公室、赤水农业园区管委会、金钗石斛产业发展专班,乡镇建立石斛办,深抓、严抓,积极发展金钗石斛产业。

发展石斛的这些年里,每一个石斛种植基地,每一场开花、采花期,每一家加工、销售企业,都留下了领导小组和村级两委的脚印。对此,赤水市旺隆镇党委书记赵忠良深有感触,他跑遍了旺隆镇的10座村庄,超过大半的村民家里他都去探望过。

“我们不仅引进了育苗企业,还入驻了加工销售企业,确保从生产到销售整体提高金钗石斛的产量和销量。”赵忠良说,2005年,赤水市引进了信天药业集团,做石斛驯化苗的培育研制以及产品的市场开发,旺隆镇新春村便是信天药业集团的育苗基地。

信天药业集团占地90亩的育苗基地里和3.1万亩野外种植基地此时十分“热闹”,新春村和周边村庄的村民都赶到基地里分苗、采收、剪枝,忙得不亦乐乎。

“通过组培将金钗石斛的开花期从5年缩短至3年,产量也提高了30%,育苗室里的石斛苗长到6厘米左右就可以移栽到山上,成活期可达到15年至20年。”信天药业金钗石斛育苗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入驻赤水14年来,科研人员往返在育苗基地和野外种植地间,在探索石斛品质更优的路途中,也不曾停下过脚步。

 以“自力更生”的精神脱贫致富

“这几天采花期收购鲜花就收了6000斤,今年,我准备收购10000斤鲜花呢!”金钗石斛花获得丰收,旺隆镇收购大户夏成华的家里“挤满”了人和花。伴随着家里3台烘烤机器的嗡嗡声,夏成华愉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今年预计收入能达到多少?”记者问。

夏成华算了一笔账,13斤鲜花能烤一斤干花,一斤干花按600元到800元的市场价计算,今年预计能收入50多万。

凭着10年如一日坚持收购、烘烤石斛鲜花的拼劲,夏成华将自己的烘烤成品的销售市场拓展到赤水市各大景区、零售店。前几年,夏成华还在微信上卖起了自家的产品。

金钗石斛既有生态价值,也有经济价值,旺隆镇的村民们大多都种上了石斛。65岁身患残疾的王世光,在看到乡邻村民靠着金钗石斛发家致富后,也产生了种植石斛的想法。

“种苗有供给,技术有指导。剩下的只需自己精心照看就行。”王世光说,自家地里他也中上了1亩多的金钗石斛,卖花和枝条一年也能赚10000补贴家用,家里的生活水平提升了不少。

看着石斛有了好收成,王世光对今年脱贫信心满满,他还筹划着再多种几亩石斛。

“金钗石斛是百姓的绿色银行,既增加了绿化率,也带动了百姓增收,种植石斛的经济价值高,他们自发加入种植队伍也有了干劲儿,更能凸显出他们自力更生的精神面貌。”万恩毅说。

根据规划,到2025年,赤水市种植金钗石斛的面积将达到15万亩。万恩毅说,赤水将进一步做大做强金钗石斛产业,打造一个全国响亮的全国品牌。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骏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