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行(三)一一草堂访圣原创 悠然剑岚 2018-04-19 阅读205 四月十五日上午,顺风车将我们送至杜甫草堂北门,草堂访圣之帷幕就此拉开。抬眼大门门匾,“杜甫草堂”四个大字写得不错,只可惜没有落款,不知出自何方神圣之手?但也恰恰是这个无落款,便我对这四个字更加崇拜,对这位大家更加敬佩。一是有谦虚品得。现在有些人甚至是名人,几个鸡爬字大杀风景,到处涂鸦,还敢落款署名!真是该留名的不留名,不该留的偏留名。二是有教畏之心。在诗圣故居题字,署名是一种自信,也无可非议。不署名是一种敬畏,值得提倡。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再往下看,就是两幅木柱楹联。 先看内木柱楹联: 万里桥西草堂佳句如新宛见卜居之兴;百花潭上水槛苍波依旧长留怀古之思。 这是明万历时夔州通判(相当现在的夔州市副市长,副厅级干部)何宇度撰写的。意思是说:坐落于万里桥西的草堂,诗人当年在此写下的优美诗句,如刚刚写成一样清新,透过诗句,宛然可见诗人筑草堂而居之雅兴。百花潭上,旧时水槛之下,苍凉碧波如故,诗人在此留下了怀古之情思。对此我不敢完全苟同,杜甫在此建茅屋应该是无奈多于雅兴。但一个封建社会的副厅级干部有如此文彩却也难得,可从另一个角度看,为什么封建社会时期有才华的人只能在副厅级以下当官,你看,在夔门干过通判的还有陆游同志。苏东坡从部级到副处级,郑板桥正处………。哎,又想多了!又犯了“看书流泪替古人担心”的错误。再看外联:游宦上峨眉看浣花溪畔濯锦江头合构草堂小住;置身参稷契忆万里依人百年伤乱只将诗卷长留。这就比较好懂了,草堂环境幽美,撰联人也想去草堂边构屋小住;回忆在动乱中漂泊流离,只得将一腔热血与抱负寄托于诗,留传后世。据落款这是清同治四川道员(四品,相当副省级干部)许光曙撰写的。从这幅对联的内容来看,北门不应该是正门,应该是出口。看来我们是逆行了,逆行就逆行吧,来个北进南出哈。进北门后,路过堂屋便是一个露天茶馆,四周几株大树没有千年也有八百。帅哥美女,三五成群,悠闲自在生风趣;古树参天,荫凉清爽,细品春风慢饮茶。快哉快哉!原来这就叫休闲。赴成都社情民俗深度考察团全体成员合影。杜甫名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两千多年过去了,杜甫当年的呐喊仍是今天百姓的心愿!虽然这也是一种共鸣,但在扣人心弦之际又觉隐隐作痛,叫人好不辛酸!好不心寒!这就是传说中的杜甫草堂,也就是为秋风所破歌的茅屋。屋不咱地,一看就是后盖的,但应该远比当年杜甫住的要好很多,起码它不漏雨。站在草堂门前,门前景色好旺啊,是块风水宝地。大有门向千棵竹,胸藏万卷书的气势。花径,这两个字真不好认。这便是所谓的花径,我倒觉得叫小巷子更确切。诗不诗的也来四句:无花何必称花径,有诗方知四季春。闲逛草堂心事重,红墙黑瓦竹林深。别看这两个字花里花哨的,这可是清代的青花瓷片拼成的,抠一块下来也是不得了的事。我能想到的,别人可能早就做到了。据说重修了好几次,现在这上面不知是否还有一两片原青花瓷片没有?大雅堂,这可是杜甫草堂中的高级会所。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据说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笔迹,厉害吧?幸亏没有落款,不然还真担心被贼惦记。还有更厉害的,大厅内有12尊大名鼎鼎的古代诗人塑像,个个栩栩如生、神采飞扬!这十二个人名气到底有多大?杜甫名气怎么样?他老人家还只能站在门口迎宾,里面的人还会一般吗?只有这样的兰花才配在大雅堂前摆放哟。再看大雅堂前的楹联: 文翁室永蜀相祠清曾寓锦城数载诗圣亦情圣观昔日历著篇章不废江河流万古; 大雅堂高浣花居逸重修茅屋几间柴门非朱门愿同人弥亲黎庶放怀天地建新华。 落款为钟树梁,据说此人为四川杜甫学会副会长。联是幅好联,但我认为把蜀相诸葛亮与西汉文翁相提并论不妥。文翁办学可谓功得无量,孔明六出祁山,有穷兵黩武之嫌。尤其是在杜甫草堂里歌颂老诸葛更不妥,杜是反战人士,倍加同情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孔明则是好战分子,只为帝王争天下,不管百姓的死活。 大雅堂门前左侧的这棵古树有点意思,紧缠着古树两棵似藤似树的东西,姑且暂时把它叫作藤吧,下并排而上相绕地与古树相衣为命。我绕行于树四周,本只望探个究竟,不料什么也没有探得,倒是仿佛听到他们在对话聊天: 藤:嗨,大叔,你好酷啊! 大树:是吗? 藤:你苍劲挺拔,傲立苍穹,高大上啊。 大树:真的吗? 藤:你积极向上、百折不饶……。 大树:嘿嘿。 藤:你还懂浪漫,有爱心。 大树:?! 藤:我好爱你😘,能吻你吗? 大树:这… 藤:抱都抱了,还 矜持个啥呀? 大树:能轻点吗?我痛啊。 藤:我也难啊!向上爬也不是人过的日子啊?我们都忍忍吧,马上就好哈。 大树:唉,嗯,哎哟… 藤:哇,阳光灿烂,空气新鲜,上面比基层强多啦! 大树:可我都快被你缠死了, 藤:没关系,你就安心地 去吧。今后,也许, 我会偶尔想起你的。 真有点叫人啼笑皆非! 这个杜甫草堂在园中的地位我没搞清楚,但这幅楹联很不错。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寓意深刻。口气之大、见解之独特,一扫阿谀奉承之风。上联是用清代诗人赵翼的诗意:“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对联作者,就这一点发出感慨:时代不同了,而江山依旧,可是历代以来,在祖国壮丽的河山里龙蟠虎卧的诗人,又有多少呢?向苍天、向历史长河发问,多么大的口气,多么有力啊!就从这一点看作者与陈子昂也有得一比。下联则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具体的回答。杜甫在政治上实在是很不得志的,只是在这巴山蜀水之间,过着流寓生活,可是却留下了长留天地的不朽诗篇,也留下了这长留天地的不朽草堂。回荅切贴,这种自问自答的形式在这幅楹联中冲击力极强,读罢有痛快淋之感,同成都的麻辣火锅有一样的功效。 来草堂参观的老外还真不少,不用问,这些人应该都是爱好和平的人事。因为杜甫的诗中流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战争给百姓造成的疾苦的同情。这块[恰受航轩]匾额为陈毅所书。打仗不怎地,写字还马马虎虎。 |
|
来自: 我是我32rsp58x > 《趣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