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物志】不想走马观花,博物馆“深度赏”走红

 zzm1008图书馆 2019-05-27

在博物馆里参观时,小朋友们好奇心爆棚。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全市126家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于5月18日、19日向公众免费开放,相比2018年增加21家。记者19日从市文旅局获悉,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全市共接待观众224591人次(18、19日两天),其中青少年观众53139人次,创下历年来的参观纪录。其中5月18日接待观众135870人次,同比增长42.5%(去年为95355人次)。

不少场馆门口排起长队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9时刚过,不少场馆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尽管是行业博物馆,规模也不大,却是历年来的博物馆日排队大户。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尽管平日门票才50元,还有各种免票、半价优惠,但大家还是喜欢在博物馆日当天来。”去年琉璃艺术博物馆的参观队伍从馆门口一直排到瑞金路,今年盛况依旧。9时许,参观队伍已经排到了徐家汇路上的某小区里,平均排队时间超过一小时。

平时收费的玻璃博物馆门口也人流密集,据工作人员介绍,队伍从8时30分排起,截至17时,参观人次已经超过7524人。玻璃博物馆从5月开始推出夜场参观,每周五、周六延长开放至21时,5月18日也为观众带来夜游体验。

平日免费开放的上海博物馆南门口同样排起长队,大约需要一个小时才可以进入馆内参观。有观众表示,尽管上博平时也可以参观,但在博物馆日当天来有特殊的意义。也有人是冲着博物馆日的特别活动来的,希望可以有不一样的参观体验。记者从上博获悉,截至16时,上博5月18日参观人数达到8298人次。

高质量博物馆导览受追捧

观众在上海博物馆参观“浮槎于海: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藏太平洋艺术珍品展”。 均 解放日报记者 蒋迪雯 摄

在博物馆日期间,219项文化活动与观众相约。上海博物馆推出“带你深度赏上博”系列活动,由馆内青年专家与专职讲解员担任主讲人,分为成人专场与亲子家庭专场,每个专场中又有不同主题、不同角度的导赏活动。由上博讲解员刘一翔导览的《博物馆里的中国通史》将上博10个展厅连接起来,用馆藏文物串起中国历史的脉络。观众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从青铜馆的云纹鼎开始,走到钱币馆去看秦汉半两铜钱,再去看印章馆的晋归义氐王印,雕塑馆的唐代菩萨石像……每个展厅都选择几件文物精读,介绍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比如说到具有明显西域特色的天王石像,刘一翔联想起了唐代著名少数民族将领高仙芝、哥舒翰,再讲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的唐诗,以及安史之乱的历史。上博教育部主管马云洁介绍,此次推出深度赏析上博的活动,在培养讲解员的同时,也希望观众在博物馆中可以尽量多看,培养一种新的参观方式。

此次博物馆日活动在官方微信平台发布后,约5分钟不到就被秒杀。市民陈女士首次抢到上博活动名额。以前,陈女士一直跟着自己的孩子来上博参观,通常一个展厅看两到三个小时,每次只能看一到两个厅,如今终于有机会把10个展厅全部走完,补上了很多参观空白。马云洁认为,当下观众已经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而追求更高质量的博物馆导览体验,上博通过博物馆日活动的尝试,也在不断探索更好的服务观众的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