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用分析来推演事物的发展

 无雍 2019-05-27

对于生活中的细节,比如说女朋友有时候想矫情下,她需要你对她说一句亲密的话,而此刻你正处于思考中,只想静静。毫无疑问,眼前的情况如何发展并非难以捉摸,而是取决于你,一是从你的思维中退出来,花几秒钟说一句安慰亲密的话,老婆会很满足,于是放下对你的依赖继续做她的事,而你也能腾出时间继续你手上的事情;二是你认为她过于幼稚,浪费时间,于是对此置之不理,继续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不过这种情况往往导致的是女朋友会生气,觉得你突然之间变了,接着会问你是不是不爱她或者是喜欢上别人了,你不可能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因为越是沉默情况会越糟糕,所以你会退出思考开始去解释。结果,这样会浪费更多时间。

在这种比较微观的情节中,事物下一步如何发展并不是未知或者是不可推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对方的了解,以及自己的行动去左右事情发展方向。同样的道理,基于事物随机性,我们不可能以百分之多少的概率去判定事物的发展方向,但是我们可以对事物的了解及作出行之有效的行动去推测和左右事物发展的可能,这样的方式绝对比胡乱猜测、抛硬币来的更准,更能获取我们所希望的结果。

结果吸引力法则!

影响我们思考作出某种行为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决定我作出某种行为的关键因素只有那么一个或者几个。从表象上看,事物发展的作用力有很多,但最终决定事物如何发展只在于较大的几个作用力。

对于贫困人口基数大的现状,国家是优先从城市发展先富带动后富,还是着力从农村进行扶持,实行共同富裕,这得看在什么阶段,哪项政策带来的前景吸引力更大。公司选择甲方案,还是乙方案,是选择把经营重心放在营销上,还是内部人员管理上,关键得看公司是处于起步阶段还是市场营销阶段,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这是基于结果最优的判断,结果的吸引力也就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事物的发展方向基于谁的作用力大。我们常常认为影响一件事情的因素太多,多到剪不断、理还乱,无从下手,这只是从事情本身着手,却没有从结果的吸引力上去思考,所以陷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尴尬境地。

在物理课上我们可以学到力的相互作用,5N的力与10N的力一起作用在木块上,如果方向一致,则木块将会朝着两者作用方向上运动;如果方向相反,木块则会朝着10N力那个方向运动;如果两个力成90度夹角,则木块会沿着两个力中间的某一个方向运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很多事情何尝不是如此,就是结果吸引力的问题,只要结果吸引力够大,人们朝着这个结果发展的推动力就越大。

高级的销售人员从来都不是用靠嘴巴来获胜的,这与我们平时所认为的有点不一致,因为销售人员上第一课就是讲销售技巧,而销售技巧基本就是如何锻炼口才,所以销售人员如果不是靠嘴巴取胜,那还有什么是他们的法宝呢!

实际生活中,如果一个销售人员跑过来或者电话里跟我们推销某种东西,如果他一开始就用那“中国好舌头”似的语速向我们狂轰滥炸,不出意外,我们会立马挂掉电话,或者说“不需要,谢谢!”之类的话,这种口才好比嘻哈中的炫技,完全打动不了我们的心,相反甚至让我们反感。而聪明的销售人通常都知道要让别人心甘情愿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购买,必须是一个对方渴望的过程,而不是通过口才恐吓式、压倒式营造稀缺感和紧迫感让对方晕头转向,掏完钱才知道被套路了。一个人购买一套护肤品,她买的并不是这套产品,而是买这个产品给她带来的什么结果,这个结果在她未选择购买之前就是一个蓝图,她会幻想如果用了这套产品,脸会变得更白净、更细腻,会更加俘获男士的心,回头率爆表等,这就是作出购买行为的最终结果,虽然现实往往不尽人意,但是这种蓝图的吸引力足可以让客户心甘情愿掏出钱来购买产品。曾风靡大众的苹果手机,如今也沦落到街机的下场,购买苹果手机的人难道是图这个手机吗!不可否认苹果手机的性能、反应速度都是一流的,对商务人士来说,极致的体验可以给他们节省一定时间和心情,但对普通群众观念来说,苹果手机无非就是为他们带来面子上的喜悦而已,所以当苹果手机成为街机的时候,也就是“面子”彰显作用弱化的时候,苹果手机市场也开始走下坡路。人性中对体现自我的重要性,面子、用户体验、甚至是为了不low而追求主流等一系列现象,都是他们选择购买苹果的蓝图,这个吸引力足可以让他们可以花掉超出平常手机几倍的价钱去购买。很多家长总喜欢告诉孩子,要好好读书,其实读书本就不是一个欢乐的过程,一味地让孩子好好读书无疑会加重他们的沉重感,就好比重新揭开他们伤疤。有些聪明的家长会告诉孩子,如果他这个学期能拿到第一或者第二,就能得到什么奖励,这种激励式和诱惑式的教育就是通过描绘蓝图来获取孩子内生动力的一种做法,也许有的家长认为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变得物质,会让孩子变得做什么事都要有目的,其实反过来思考,那些没有用这样奖励方式的孩子长大后难道就不物质吗!物质本身就是生存的必须,能够激发人们创造的源动力,只要不陷入锱铢必较,又何尝不是好事。有位专家说得好,还是孩子的时候一味地补习各种数学、语文,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算术和理解语言是伴随其身的。相反,把孩子本应培养兴趣和玩乐的时间抹杀了,才是对他们最大的伤害。

我们理解了结果吸引力对人们作出某种行为的推动作用,所以不管是在销售中,还是在教育和说服上,我们都可以利用描绘对方所向往的蓝图,让蓝图变得美好、具体,这样对方就会自我作出行为走向我们所设定的轨道上,达到我们所希望的结果。以上描述针对的是人,而如果对象是某个物呢!也许是一个公司、一件事等,其实我们没必要把思维僵化,不管是一个公司还是一件事,决定他们运行的关键还是人,所以对物的研究本质上还是对人的研究。一家公司能发展得好与坏是人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一件事如何发展也是人在其中起作用。把镜头对准人上就清晰多了,一个人的行为受结果的利益所驱使,一个团队的行为走向也是受群体的利益最大公约数所驱使。

结果呈现可能有好几种,但是你只能享受到其中一种,这和历史的演变一样,历史走向会有无数种可能,但是最终只能走向其中一种。在对人对物的行为抉择中,不同的人可能会选择不同的结果路径,这说明了人的不同,结果的吸引力也不相同,急功近利的人肯定倾向于快速名利的结果路径,而与世无争的人则倾向于安稳平静的结果路径,所以在分析哪种结果吸引力较大时,得先分析面对这种结果的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的判断就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物的走向,取决于这个物的属性以及哪一个结果利益最大化,也就是吸引力最大。

西楚霸王项羽本可以不用乌江自刎,但是因为他那不可一世的傲气和不甘屈辱的尊严,他选择了自刎以告江东父老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结果路径绝不仅自刎这一条,项羽可以选择带着残兵弱将过江重新开始,这个翻盘几率太小,也可以选择在刘邦面前跪地求饶,这个即使刘邦不会手下留情,项羽也断然不可能卑躬屈膝。虽然结果路径有好几条,但是项羽的本性断然不可能选忍辱偷生这一条,这是他的秉性所决定的,力拔山兮气盖世,七尺血性男儿宁可战死也不能偷生,所以自刎而不是屈辱地死在刘邦手里才是符合项羽期望的最佳选择。

很多人知道了结果吸引力,也知道如何为对方描绘蓝图,不管是痛苦的窘境,还是愉悦的场面,都企图用结果吸引力来促使对方进入自己的设定轨道。但是不加分别的运用可能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就如同前面在教育孩子的情况下,如果对某些本来就渴望上进的孩子,给他描绘的是一副负面的蓝图,对他进行反向的打压,试图去激发他能量的话,这样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孩子不仅不会释放本应有的能量,相反,可能会导致孩子一蹶不振,觉得在家长心中一直都是这么差,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实际上,对孩子正向的称赞和激励永远是那么有效,除非对少部分靡不振、不思进取的孩子,不管钓什么胡萝卜都无济于事,这类孩子就需要一个绝对性的打压让他们感受到消极带来的痛苦后,方能激发他们原始的能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