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顧德謙《蓮池水禽圖》,絹本設色,150.6×91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花神在民間信仰中是司花的神祗,每一種花都有花神,總花神一般被稱為“百花神”或“百花花神”。中國農曆二月十二日為花神誕辰,謂之“花朝”。花朝節的信仰基礎是百花生日、花王誕辰。關於花王、花神,歷來說法不一。大抵而言,被尊為花神遂成民間俗神信仰的主要人物有神農氏、顓頊帝、女夷、花姑等,與植物或農耕節令有關。 ▲[北宋]趙佶《池塘秋晚圖》,紙本墨筆,33×237.8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而“十二花神”是根據歲時花信的自然規律,按每年12個月冠以花名而形成。花朝節至晚在宋代就已經形成,《夢粱錄》(卷1) “二月望”條說: “仲春十五日為花朝節,浙間風俗以為春序正中,百花爭望之時,最堪遊賞。”《誠齋詩話》道:“東京以二月十二日曰花朝,為撲蹀會。”《昆山新陽合志》載: “二月十二日為花朝。花神生日,各花卉俱賞紅。” ▲[南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絹本設色,23.8×25.1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由花神神職、花王誕辰、花朝節可見:花神首先是作為一種民間信仰的存在,與人們的日常 生活、歲時節慶、遊藝娛樂等民俗活動密切相關。民間亦廣泛流傳著花祈福、花神 崇拜等,各地均見供奉花神的花神廟。早在南宋,蘇州一帶就有關於花神廟的記載,亦有花神誕辰百姓祭祀的宗教行為。平江府衙門內有座百花廟,《姑蘇志》(卷59) 云: 宋韓子師彥古鎮平江,夜聞鼓笛喧訇。問:“何處作樂?”老兵言:“後園百花大王生日,府民年例就廟獻送。” ▲[南宋]吳炳《出水芙蓉圖》,絹本設色,23.8×25.1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清之際,“祀花神”之傳統節日更為風行,《桐橋倚棹錄》云: 虎丘花神廟不止一所,有新舊之別。桐橋內花神廟祀司花神像,神姓李,冥封永南 王,旁列十二花神。明洪武中建,為園客賽願之地。歲凡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笙歌酬答,各極其盛。“南京的花神廟位於雨花臺南麓,該廟除女夷外,還有一百多尊花神塑像,幾乎每 一種花有一個花神。”廟門外的廣場上曾建有城南最氣派的“鳳凰大戲臺”,每年農曆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那天,要在這裡唱戲3天。據《蘇州民俗》載,花神生日當天中午,花農們要為花神換新袍,還要請“堂名”來演唱。北京豐台區花神廟村曾立花王廟碑,此碑記建戲樓事,立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之前。當地花農不僅捐資修葺廟堂,並建戲臺以娛神。其碑文如下: ▲[南宋]佚名《鶺鴒荷葉圖》,絹本設色,26×26.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茲因右安門外豐台者,所屬十八村也,中有花王廟,此廟建自聖朝,相傳百有餘年。此地居民植木養花為業,仰神麻,樹木叢生,蕃花茂盛,名園異苑,普被恩 澤。尓來日久年深,殿堂頹危,金神不輝。襄首枚舉司事,偈和眾發願心,捐資樂 助,構料興修巨工。又添蓋僧房客舍,並建立戲樓一座。觀瞻各秉虔誠,神現百世 之禎祥,人心向善,乃護千年……芳名以垂不朽矣。 ▲[南宋]佚名《疏荷沙鳥圖》,絹本設色,25×25.6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傳說中,六月花神是荷(蓮)花,又名蓮花、水芙蓉等,是蓮屬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屬山龍眼目,蓮科,是蓮屬二種植物的通稱,被稱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地下莖長而肥厚,有長節,葉盾圓形。花期6至9月,單生於花梗頂端,花瓣多數,嵌生在花托穴內,有紅、粉紅、白、紫等色,或有彩紋、鑲邊。堅果橢圓形,種子成卵形。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原產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且品種資源豐富,傳統品種約達200個以上。荷(蓮)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藥。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更是為世人稱頌。歷來為古往今來詩人墨客歌詠繪畫的主要題材之一。 ▲[南宋]佚名《太液荷風圖》,絹本設色,23×23.5cm。私人藏品。 其中,男花神是北宋哲學家(1017-1073)周敦頤,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諡號元公。他是北宋五子(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文學家、哲學家,著有《周元公集》。所提出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欲、順化等理學基本概念,為後世的理學家反復討論和發揮,構成理學範疇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于尋常百姓而言,則是他的《愛蓮說》最為著名,“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句國人耳熟能詳。自他開始,荷(蓮)花成為廉潔清正,不同流合污的道理規範的化身。 ▲[元代]王淵《蓮鶺鴒圖》,絹本設色,29.9×36cm。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女花神則是著名的西子姑娘,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國苧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苧蘿村),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相傳夏日荷(蓮)花盛開時,西施常到鏡湖採蓮,於是就自然成為荷(蓮)花花神了。 ▲[元代]張中《枯荷鸂鶒圖》(又名《荷花鴛鴦圖》),紙本設色,96.4×46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朝乾隆時期梨園抄本之《堆花神名字穿著串頭》(傅惜華藏),是目前可見 “十二花神”扮相中最早的文字記錄。其中荷(蓮)花的扮相服色如下:“六月花女,為華墩仙緣並頭蓮,小旦色扮。梳頭項圈,紗罩,手鐲。穿元色顧繡 紗採蓮衣,月華裙,手執荷花,持鵝毛扇。” ▲[清代]謝蓀《紅蓮圖》(冊頁),紙本設色,25.3×31.3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下面,請隨著璦瑅一起欣賞美麗的詩文和絢麗的荷(蓮)花花影! ▲[明代]陳洪綬《荷花鴛鴦圖》,絹本設色,183×98.3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江南 ▲[明代]呂紀《殘荷鷹鷺圖》,絹本墨筆,190×105.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周之冕《蓮渚文禽圖》,絹本設色,93×47.7cm。南京博物院藏。
▲[清代]戴有慶《荷花鴛鴦圖》,紙本設色,82×43cm。私人藏品。 採蓮 ▲[清代]高鳳翰《清高圖》,紙本設色,21×120cm。安徽省博物館藏。
▲[清代]華嵒《芰荷圖》,紙本設色,170×30cm。私人藏品。 山居即事 [唐代]王維(701-761) ▲[清代]沈銓《荷花鴛鴦圖》,絹本設色 187×105.2cm。安徽省博物館藏。 ▲[清代]石濤《荷花圖》,紙本設色,30×26 cm。私人藏品。 浣溪沙·荷花 ▲[清代]唐艾《荷花圖》,紙本設色 148.4×81.6cm。上海博物館藏。 南柯子·十裡青山遠 ▲[清代]吳振武《荷花鴛鴦圖》,絹本設色,56.7×56.8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