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先辈葛洪和他的《抱朴子》

 浪漫人的图书馆 2019-05-27

道家学术思想随晋室而南渡,许旌阳创道教于江西,抱朴子葛洪修炼丹道于广东,此皆道家荦荦大端的事实。葛洪著作等身,留为后世丹经著述及修炼丹道的规范,成为晋代列仙中的杰出奇才。而且葛洪与其丈人南海太守上党鲍玄,都是不舍夫妇家室之好而成为神仙的榜样。

葛洪所著《抱朴子》传述的丹道,以炼服药物而成神仙为主,以栖神存想为用,实为传统方士派的正统学术,并非后世道家专主身心内景,以性命双修为炼丹宗旨,故葛洪亦擅长医药,尤精于外科。所著《抱朴子》的外篇,又包括立身处世、政法策略与兵书军事等思想,可以媲美《庄子》、《淮南子》等道家名著。东汉时,魏伯阳著《参同契》,曾已指出道家法术流派的混杂,所谓旁门左道,归纳地说:“千条有万余”。

葛洪在《抱朴子》中,也曾记述方士之流的妖言惑众,自欺欺人者不计其数,他指出有人自称已活了八百多岁,亲自看见孔子出世,手抚其顶,许其将来可做圣人云云。由此可见道家者流,诳妄虚诞之辈混迹其间,比比皆是,古已如此,于今更甚,这是道教最大的流弊。

宋代张君房撰《云笈七签》,汇集道术精华的大成,可以概见宋代以前道教的大要。但从《抱朴子》中汇述神仙方士的记载,也可概见秦汉以来直到两晋道家的大略。但葛洪对于魏伯阳《参同契》的学术,一字未提,似乎葛洪当时并未亲见其书,或因限于古代的时代环境,学术交流,良亦不易。

关于葛洪的生平,按:《晋书》本传云:葛洪字稚川,晋代江苏丹阳句容县人。祖辈是三国东吴时的大鸿胪,父亲名悌,东吴灭亡后归入西晋,他担任邵陵太守。葛洪少年丧父,家境渐贫,他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乡人因而称其为抱朴之士,他遂以“抱朴子”为号。他性格内向,不善交游,也没有什么爱好,不懂琴棋之类,只闭门读书,涉猎甚广。遂究览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法。

葛洪伯祖父葛玄曾师从炼丹家左慈,号葛仙公,以炼丹秘术传于弟子郑隐。葛洪约16岁时拜郑为师,因潜心向学,深得郑隐器重。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葛洪一生影响很大,自此有意归隐山林炼丹修道、著书立说。加上在官场走了一圈,深感荣华富贵犹如过客,转眼消失,不如放弃名利俗物,继续问道。后来葛洪又拜南海太守上党鲍玄为师,鲍玄懂得占卜之术,算出葛洪将来必大成就,于是特别器重他,并他自己的女儿鲍姑嫁给他。葛洪继承岳父的功业,后返回家乡,隐居深山从事《抱朴子》的创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