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法制饴糖 “熬”出童年味道

 吴越尽说 2019-05-28

拿出水缸里发芽的小麦


蒸熟的大米


将麦芽汁倒入蒸熟的大米中


将搅拌好的饭块倒入缸中发酵


发酵好的糖水抽到大铁锅里烧制


测量糖水的温度


烧制好的饴糖出锅


将饴糖倒入桶中保存


张传海和女儿正在制作糖画


绕绕糖广受小朋友的喜爱



      “笃笃笃,卖糖咯!”小时候,听见货郎叫卖饴糖的声音,总忍不住飞奔出去,看着货郎从一大块饴糖上敲下来一块,放进嘴里,甜滋滋的,真乃人间至美之味。

      饴糖、绕绕糖、糖画,是吴江人儿时最甜蜜的回忆。如今,在几乎所有的传统手工食品都被放到了工业化流水线上的今天,仍然有一群匠人,他们坚守着需要更多时间、更多人工成本的传统工艺,一天又一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一代又一代传承着同样的故事。今年69岁的张传海已经是饴糖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人了,耳濡目染父亲制糖的工艺流程,打小便开始学着制糖。2013年,黎里饴糖制作技艺入选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传海被评选为该项“非遗”项目传承人。

      4月10日,记者来到黎里镇汤角村,走到张传海家门口,就被一股浓郁的麦芽香吸引住了,循着味儿往里走,一个直径1.5米的大铁锅正在蒸米饭,张传海制糖的屋子一半被蒸汽笼罩。环顾四周,屋子里都是制糖的工具,工具上满是斑驳的纹路。

      制糖的工艺有些复杂。

      小麦先在水缸里泡发,发芽后,平铺在地面上,每天都要给麦芽浇一到两次水,这样可以让小麦更好地发芽,还能避免腐烂。发好的麦芽被一勺一勺放入粉碎机的入口,张传海拉下黑色的闸刀,机器轰鸣、发条转动,醇厚的麦芽汁像豆汁儿一样流了出来,麦芽的香气渐渐飘散出来。

      忙完了这些,大铁锅里的米饭已经煮好,打开锅盖,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每当闻到这种熟悉的味道,张传海心里特别踏实。

      接下来,张传海将米饭和麦芽汁全部倒入搅拌机,开关一开,饭和麦芽汁在里面翻涌。每过5分钟,张传海都要按下暂停键,用手里的木块将未能与麦芽汁完全混合的饭块捣碎,帮助它们更好地混合。

      最难的一步,就是发酵。温度低了,糖会酸,必须保持在70℃以上。怎么确保温度达标呢?张传海的手就是温度计,伸到锅里,已知温度。混合好的饭与麦芽汁放入发酵锅内,加入40斤水,张传海贴心地给锅子盖上了棉被,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它们“吸”入水、“吐”出糖。

      发酵好的糖水用水泵抽到大铁锅里,烧制5个小时。锅里不断翻滚出甜甜的气泡。

      “浓度够了。”简短的四个字,给制糖工序画上了暂时的句号。张传海一勺一勺将黏腻的糖水舀入桶内冷却,浓度适宜的糖水成色清亮、黏性适中。这一道道工序都采用最原始、最生态的制作方式,都凝聚着制糖人的汗水与努力。

      取一小勺饴糖放入口中,甜而不腻、香而不厌。那些我们熟知的、正在悄悄远去老手艺似乎从未远去……

      本版文字:史韫倩  本版摄影:吴斌 庞崇崚

      2019-05-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