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海强教授团队鼻咽癌研究再传佳音,奈达铂同步放化疗不劣于顺铂

 刘沟村图书馆 2019-05-28

中国是鼻咽癌高发国家,鼻咽癌发病率居世界之冠。顺铂同步放化疗一直是临床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虽然与单纯放疗相比可以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但是其带来的恶心、呕吐、肾功能及听力损伤等副作用大,在治疗过程中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降低了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寻找与顺铂具有相似有效性而毒性更低的新的铂类药物。

奈达铂 VS 顺铂

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麦海强教授牵头,联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冬平教授开展的一项开放标签、非劣效、随机Ⅲ期临床研究[Lancet Oncol. 2018 Apr;19(4):461-473],在Ⅱ~Ⅳb期鼻咽癌患者中对比了奈达铂与顺铂同步放化疗的疗效。该研究纳入402例患者(两组各201例),中位随访47个月,主要研究终点为两年无进展生存(PFS)率。结果显示,顺铂组和奈达铂组的两年PFS率分别为89.9%和88.0%,两年PFS率、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在严重(3~4级)毒副反应方面,顺铂组呕吐反应、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奈达铂组,而奈达铂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顺铂组。除过敏反应和皮疹外,其他毒副反应包括便秘、恶心、呃逆、耳毒性及肾毒性等发生率在顺铂组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奈达铂组。该研究表明,奈达铂与顺铂疗效相当,毒性反应更少,患者具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中国医学论坛报》(以下简称“《论坛报》”)在研究发表后,对主要研究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麦海强教授进行了采访,请他分享研究背后的故事。

Q1

《论坛报》:在最初提出研究假设时,为何会将目光锁定在奈达铂?与其他二、三代铂类药物相比,奈达铂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麦海强教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晚期鼻咽癌患者接受基于顺铂的同步放化疗后具有实质性的生存获益,但是顺铂造成的副反应会带来较差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包括恶心、呕吐、肾和耳毒性、神经毒性。此外,基于顺铂的同步放化疗在治疗前和化疗期间需要水化,以便在顺铂给药期间保护肾脏,这也大大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卡铂的鼻咽癌临床研究显示其疗效差于顺铂,草酸铂没有头颈部癌的适应证,而作为第三代铂类药物的洛铂,在鼻咽癌的研究较少。奈达铂是一种顺铂衍生物,与顺铂具有相同的氨载体配体结构,但是离子基团不同。因此,奈达铂会降低顺铂造成的毒性作用,如肾毒性和胃肠道毒性。此外,奈达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额外的优势,比如不需要水化和利尿剂来保护肾脏,因此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明显减少。

既往有研究显示,奈达铂与顺铂在多种实体瘤中客观有效率相当,并且奈达铂可作为鼻咽癌细胞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细胞的放疗增敏剂。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提示,奈达铂与顺铂在鼻咽癌中疗效无差异,但奈达铂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更常见,顺铂组贫血和呕吐更常见。而我们的这项Ⅲ期临床研究也发现奈达铂更容易造成血小板减少,这是值得注意的。

Q2

《论坛报》: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后会对临床实践带来何种影响?如果推广应用于临床,您认为患者的接受度会如何?

麦海强教授:此项研究提供了科学证据支持基于奈达铂的同步放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安全性方面比顺铂还更胜一筹,而且不需要水化疗法,使鼻咽癌患者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治疗费用方面,奈达铂的单药价格虽然比顺铂昂贵,但由于每次使用顺铂时均需水化疗法及多种机制的止呕药联合使用,且不少患者需要改善副反应的后续对症治疗,这些无疑都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实际上奈达铂与顺铂同步放化疗方案的总费用并无明显差异。目前,奈达铂已被列入公费医疗和医保报销目录,患者无需自费用药。

鼻咽癌的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生存结局,尽量降低治疗产生的毒性。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基于多个因素,包括药物的有效性和患者偏好。我们的研究证实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方案毒副反应更低,患者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因此,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方案不失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的一种新选择。由于目前顺铂的证据非常多,而本研究是关于奈达铂的唯一一项Ⅲ期大样本随机临床试验,结果还需要在其他研究中验证,如果得到证实则有可能会被指南采纳。目前广西医科大学主持的一项鼻咽癌奈达铂临床试验正在入组,期待他们的结果。

Q3

《论坛报》:近几年来,专注于鼻咽癌研究领域的中国学者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了多项重磅成果,可谓是呈“井喷式爆发”,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麦海强教授:近些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这与国家层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着莫大的关系。国家鼓励和支持科技工作者与国内外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有效地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的创造精神,促进各种学术思想的交融。“学术贵在创新,创新重在交流”,科技工作者在交流中整理分析并提出问题,参考借鉴国际先进的原则和理念,来解决这些临床实际问题。

我国的鼻咽癌发病率居世界首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8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其中以广东最多,因此鼻咽癌也被称为“广东瘤”。丰富的病例来源为中国学者研究鼻咽癌创造了天然优势,多年来,一代代鼻咽癌防治专家辛勤付出,潜心钻研,不断积淀、传承。在前几代鼻咽癌研究领域领军人物的指引和带领下,我国逐渐建立和形成了研究方向稳定、学术思想活跃、创新能力突出的鼻咽癌研究团队。

另一方面,为了“规范药物临床试验,推动临床研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很早就组建了“临床研究部”,严格遵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对临床试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规定,遵循国际规范开展高水平的临床研究,有利于我们的研究成果得到同行的认可。此外,中山大学专项拨款鼓励和支持开展临床试验,“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5010计划”执行期为十年,每个项目支持200万。

丰富的病例来源、高标准的技术保障和雄厚的基金支持,使得科技工作者不愁“无米之炊”。正是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在单位的资金保障下以及GCP的标准规范下,厚积薄发,才有了近几年鼻咽癌领域中国学者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的多项成果。

附:专家简介

麦海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科副主任。

现任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质子治疗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鼻咽癌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华南名医专家委员会委员。《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实用癌症杂志》、《国际肿瘤学杂志》等编委。

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4年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第八批国家级培养对象。

以上内容首发于《中国医学论坛报》2018年7月5日B1版

采访 | 豆豆(中国医学论坛报)

编辑 | 水书君(中国医学论坛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