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初中只差3分,到高中差距会越来越大? 特级教师说这三点至关重要

 hong guangmin 2019-05-29

作为高中老师,不只一个家长问过我,我的小孩与某某初中时相差不大,例如物理每次他考98分而我孩子也是95分,怎么到了高中就差距却越来越大了,问题究竟出现在哪儿?

对这个问题我曾经一度也在迷惑中,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直到某次看见一个段子,于是乎我找到了答案。

你是比学霸少考了3分,这是因为满分是100分,如果满分是200分,学霸能考到198分而你还是考95分,你们之间的差距很大可能比103分还大。只差3分的原因很可能是学霸的成绩被封顶,而你的成绩达到了顶。

在初中的时,因为知识数量少及考试要求的层级低。学霸考试成绩再好,单科成绩顶多就是满分,而你使出了洪荒之力才得到95分。

从分数上看仅仅相差了3分,但在这3分的背后却隐藏了绝对不止3分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在初中仅3分之差,到了高中后分数差距会越来越大?

智力因素肯定不能排除,但是智力因素所占有的比重不是很大。

经验告诉我,如下因素是可能原因之一。

因知识储备不同而出现马太效应

很多同学在上高中以前,阅读量就阅读范围不同,所储备的知识数量与种类就不同。

在初中因为知识所限,通过阅读所储备的知识很可能在考试时显现不出来,但到了高中以后,两人会因为原来储备的知识量不同,在学习上出现了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即在相同时间内对一个新知识点的理解应用,知识储备量大的同学就会比知识储备量少的人理解掌握的快,理解掌握快的同学就会用余下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人在知识量的增长上与时间之间不是线性变化的关系,而是按照指数增长的关系。在拐点出现之前两人的知识增长量随着时间的增多差距不会很大,可是经过拐点以后随着时间变化,知识增长的幅度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个拐点来临的时间长短与知识储备量有关也与时间的长短有关。不同人知识增长的拐点,来临的时间可能是不同的,有的可能在高中开始时,也可能是高一结束时,也可能是高二结束。

这样很可能同学之间分数上的差距在高中以前相差不大,但是到了大学以后就不同的了。

所以建议孩子从小就要养成阅读习惯,通过阅读积累知识,随着阅读量的增大,知识的增长会像滚雪球一样的增长。读高中以前知识储备量会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因学习态度不同而得到不同结果

大家经常说,人与人之间能力相差可能不会很大,但是做事的态度可能相差很大。统计发现,不同人对完成同样一件事的态度是不同的。

还是拿学习这事来说,有人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有人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同样是考试,有人把考试成绩当成检验自己学习结果的一种手段,有人把考试成绩当成向别人显示自己能力的标识。

同样是一次不可回避的考试,前一种人如果成绩低了会很高兴,因为他知道自己哪里出现了问题,后一种人会因为成绩低而认为自己能力不足。

前一种人会因这次考试成绩低而激发出学习上的动力,后一种人会因为考试成绩低而失去学习信心。

对相同一件事情态度不同、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往往也是不同的,于是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一个人走入良性循环,另一个人走入了恶性循环。

意志品质是致胜关键

学习态度的重要性无可怀疑,但对于目前考试制度来说,学生的意志品质却更重要。

道理很简单,考试科目设置和题目安排是不考虑学生有没有兴趣的,考试不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只能从选拔的需要出发。

而绝大多数学生很难对所有的考试科目都感兴趣,不感兴趣也要学下去还要学好,这就只能靠学习毅力了。

统计发现,那些高考成绩好的学生,差不多都是在学习方面毅力比较坚强的学生,他们能忍耐,能坚持,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去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

反之,很多学生十分的聪明,学习成绩却不佳,或者严重偏科,他们的问题往往出在毅力上。怕苦和任性是毅力不强的典型表现。这就是通常说的“非智力因素”有问题,毅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非智力因素包括许多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毅力应该是一个重点。毅力薄弱对任何人都是致命的弱点,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上,将来在工作中也是相似的。

不要看只差了3分,3分背后的“差距”很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方面的差距都会显现出来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比的是良好的习惯和坚强的意志。面对那些难题,就像面对一座座山,要爬上去,必须得付出努力。除去父母给的天资不说,优秀成绩的取得,凭借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编辑:李晨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