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是人类应对烈性传染病的“制胜法宝”。疫苗的研制和使用历史中也在不断闪耀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今天我们来说说智慧的大宋医师。 我国宋朝医师堪称为疫苗领域的开拓者和“祖师爷”,其发明的预防天花疾病的疫苗即是疫苗研制和使用的开端。这种疫苗被人们称为“痘苗”。 说起这段历史的考证,我们要先熟悉两位实打实的历史人物:北宋真宗时期的著名宰相王旦和清朝初期著名医学家朱纯嘏。这两个不同朝代的人物如何扯在一起了呢?难道会穿越不成?不着急,下面我们详细道来。 先说说“宰相肚里能撑船”的王旦。王旦,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生于公元957年,仙逝于公元1017年,谥号“文正”。王旦先天相貌并不英俊,但是颇有才华和雅量,从公元980年考中进士后就多地为官,从七品芝麻官“平江(今属湖南)知县”官至一品丞相,仅仅历时26年。王丞相娶妻赵氏(封荣国夫人),育有三子(长子王雍,官至国子博士;次子王冲,官至左赞善大夫;三子王素,官至工部尚书)四女。 再谈谈太医院御医朱纯嘏。朱纯嘏, 字玉堂,江西新建县人,生于公元1634年,仙逝于公元1718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皇太极、顺治皇帝、雍正皇帝)。年轻的时候,朱纯嘏学习八股文(包括应试的诗文、学业、课业、文字等),准备科举考试,但是不太成功。后来专攻医学,以“救死扶伤、普济苍生”为己任,终于名留青史。天花在中国被称为“掳疮”,天花病毒当时被视为瘟神般的存在,“痘疹凶猛,谈痘色变”,所有人畏之如虎,但是朱太医不畏生死,不怕艰难,对“痘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为皇宫王室成员种痘,后又远赴内蒙古等地种痘,有效遏制了天花疾病蔓延,成果显著。朱太医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和前人成果,著有医学专著《痘疹定论》,其中也介绍了用人痘接种预防的历史和方法。 介绍完了王丞相和朱太医的基本情况后,我们看看宋、清两个朝代的他们如何发生了联系。朱太医的名著《痘疹定论》就是他们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朱太医在其名著中写道: “宋仁宗时丞相王旦,生子俱苦于痘,后生子素,召集诸医,探问方药。时有四川人清风,陈说:峨眉山有神医能种痘,百不失一。不逾月,神医到京。见王素,摩其顶曰:此子可种!即于次日种痘,至七日发热,后十二日,正痘已结痂矣。由是王旦喜极而厚谢焉。” 翻译成现代文即为:“宋仁宗时丞相王旦,生的儿子都饱受痘疹困扰,后来生下了儿子王素,王旦便召集诸位医生,问他们治病的药方。当时有四川人名叫清风。他说:峨眉山上有神医能种痘,成功率极高。不到一个月,神医到京,见到王素,抚摸他的头顶说:这个人可以种痘。于是他立即在第二天给王素种痘,到第七天时王素发烧,又过了12天,种的痘已经结了痂。因此王旦十分高兴,以厚礼感谢神医。” 据悉,这可能是最早一次天花疫苗接种的历史文字记录。不过朱太医也犯一点小小的失误,他将“宋真宗时”误记成了“宋仁宗时”。宋真宗和宋仁宗两个朝代时间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宋真宗赵恒(公元968年—公元1022年),宋朝第三位皇帝,是宅男们喜欢的名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作者。 宋仁宗赵祯(公元1010年—公元1063年),宋朝第四位皇帝,开创了仁宗盛治,有“千古第一仁君”的美誉。重视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 第二段历史的考证,我们要先熟悉一位清朝名医吴谦和一本医书《御纂医宗金鉴》。吴谦,字六吉,安徽歙县人,生于公元1689年,仙逝于公元1748年。历经清朝两代皇帝(雍正、乾隆),宫廷御医,曾任太医院右院判(相当于现在的卫生部副部长)。吴谦等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提议编纂新医书,收集地方官府购买或者抄录的、私家秘藏的、世传经验良方及私人捐献的医学典籍等,剔除其存在的“词奥难明、传写错误、或博而不精、或杂而不一”等问题,取其精萃,分门别类,来汇编成一本新的医书。乾隆皇帝同意,批准吴谦、刘裕铎等为总修官(即主编)编纂该医书,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完成,共计70册,乾隆皇帝亲自赐名为《医宗金鉴》,清朝太医院将其定为医学生经典教科书。 这本正规编纂的官方医书记载:“古有种痘一法,起自江右,达于京畿。究其所源,云自真宗时峨眉山有神人出,为丞相王旦之子种痘而愈,遂传于世。” 翻译成现代文即为:“古时有种痘这一方法,始于长江以西地区,盛于京城。探究它的起源,据说在宋真宗时峨眉山上有神人下凡,为丞相王旦的儿子种痘,帮助他的儿子痊愈,此法随后流传于世。” 第三段历史的考证得益于国外学者弗兰克·冈萨雷斯-克鲁斯(Frank González-Crussi),他在其撰写的一本书《A short history of medicine》(医学简史)中写道: “Immunization to smallpox is possible by giving a susceptible person material taken from smallpox lesions, a practice that is called variolation, and has been known for a long time. In China,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960–1280), scabs from healing skin lesions were ground into a dust and blown into the nose through a silver tube.” 翻译成中文即为:“人痘古代的时候就有了,人们早就知道:给疑似天花病人注入天花痘痂粉末,即天花接种,病人会获得免疫。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80年)时期,人们取天花者的痘痂研成细末,用一根银管吹入种痘者鼻中。” 疫苗“鼻祖”到底是中国大宋医师还是欧洲人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博士,其实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中国的 “人痘接种法”可以有效预防天花疾病,并经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传入欧洲,也成为欧洲欢迎的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疾病的重要方式,直到詹纳发明的牛痘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在公元1979年正式宣布天花作为一种疾病被全球彻底剿灭,这也是疫苗这个神奇武器彻底战胜一种高致病性传染病的伟大胜利。在这场伟大胜利的过程中,大宋医师贡献的疫苗接种法(人痘接种法)也始终值得世人尊重和关注。 致 谢 感谢文中古文译者老韩同学(武汉外国语学校初中部)、英文译者东雨老师(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感谢图片编辑者郑颖城博士、文章美编者罗凤玲老师(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参考文献 1. 朱纯嘏,痘疹定论,4卷,刊于1713年。 2. 吴谦等,御纂医宗金鉴,90卷,清乾隆七年(1742年)。 3. Frank González-Crussi, A short history of medicine, 出版社为Modern Library, New York, 2007. 4. 百度百科 5. 互动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