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死关头,你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吗?

 美丽家园sxy 2019-05-30

                                                ——题记

人活一辈子,得自己懂点医

                                          文 竞

对我来说,2018年是个伤痛之年。这一年,陪伴我走过62年人生之路的双亲相继过世。父亲是上半年走的,走的那一天,戊戌年的清明节刚过6天。母亲是下半年走的,走的那一天,距离己亥年的春节还差4天……

都说父母是挡在我们和死神面前的一堵墙,父母在,我们体会不到生命的宝贵,父母去,我们才知道人生的短暂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从这种悲恸中走出来,眼前老是晃动着他们的身影。看到他们坐过的轮椅、用过的氧气机,我会想起他们;走过曾经陪伴他们走过的街道、门店,我会想起他们;今年年三十,在一个朋友家共度除夕,我居然失态泪奔,泪流满面,不能自持。因为,以往的除夕,以往的那个时候,我都在家里陪父母,而现在,却永无可能了……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有一个问题始终在我心头纠结、缠绕。

父母亲怎么就这样就走了呢?

父母亲都是因为感冒,出现乏力、嗜睡、不思饮食后送进医院的。照说,不是什么急症、重症、绝症,送医及时,医生负责,检查、化验、会诊一样不少,用药也不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住院后,父母亲应该是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才对,怎么住院几个月,反倒越治越重,最后还往生了呢?

我承认,父母亲的确高龄了。父亲是1930年生人,母亲是1931年生人,都翻过八十七,吃八十八的饭了。这要活着会被称为“米寿”,辞世也会叫做“喜丧”。命皆有数,人老了,各项功能的衰退是不可逆转的事情。“小病从医,大病从死。”“医生治得了你的病,治不了你的命。”人活到头了,神仙都救不了,况乎医生?

但是,在现在这种物质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下,现实生活中活过九十、活过一百的人不是也大有人在吗?《黄帝内经》上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乃去,而尽终其天年”。就咱大重庆,我认识的杂文家杨钟岫享年就95岁,画家晏济元享年就110岁。

超度父亲的亡灵

现在回过头来看,在父母亲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我把他们托付给西医,很可能是做错了……

这样说,丝毫没有责怪哪一位医生哪一个人的意思。相反,对那些参与救治我父母亲的每一位西医大夫,我都始终心存一份感激。为了挽救我父母亲的生命,他们确实全力以赴,已经尽心尽力尽责了。医者仁心,他们当之无愧!

我所说的托付给西医,指的是托付给在西医观念、西医思维指导下的治疗方法。正确的观念才会有正确的决定、正确的行为。观念错了,再昂贵的药物,再先进的设备,再努力的医生不是也没用?

这不是信口开河。

在痛定思痛的日子里,我这个从来只知西医不知中医的人,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了中医;第一次发现除了西医这种治疗方法,这个世上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治疗方法。我第一次意识到:我们笃信无疑的西医其实并不完美。西医思维主导下的治疗方式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

中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由于对疾病、病因的认识不同,所采取的治疗、用药也完全不同。同样是感冒,西医认为是细菌病毒感染所致,因而会根据化验,根据血象,通过输液,采用抗生素消炎,抗感染、抗病毒等方法进行治疗;中医则认为是由于外邪入侵导致阴阳失衡所致,当外邪“风、寒、暑、湿、燥、火”进入体内无力排出时,人就生病了。既然是外邪入侵,中医就会想办法帮助人提升身体的阳气,扶阳固正,把身体自身的免疫力调动起来,通过排、泄、泻等方式把外邪排出去。

回顾父母亲的救治过程:在排除各种器质性病变后,父母亲的治疗主要就是通过输液进行抗感染治疗。当然,用药里面也有强心的、保持血压的、平喘化痰的、镇静镇痛的、支持营养的、等等,但最主要的还是抗感染。因为,在西医看来,这是造成一切问题的根源。住院期间,父母亲都经历过这样一个体液被反复化验、抗生素不断变化使用的过程。象邦达、亚胺培南、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他唑仙、万古霉素这些抗生素,父母亲都用过。父亲用得最好的抗生素叫伏立康唑,德国进口,一针1092.31;母亲用得最好的抗生素叫替加环素,一针866.42……

这就是典型的西医思维。

那么,这样做的结果会怎样呢?

山西籍名老中医李可

不妨先读一读山西籍名老中医李可,2007年6月2日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上的一个讲话。

李可先生在讲话中说:人的阳气是生命的根基,就像人身上的太阳一样,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即使讲阴阳平和,指的也是在阳气主导下的阴阳平和。因此,救阳,护阳,温阳,养阳,通阳,一刻不能忘。阳萎则病,阳衰则危,阳亡则死,生死关头尤以救阳为急。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他引用了《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引用了《黄帝内经》中的“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他说:只有当人的阳气处在一个固秘(饱满)的状态下,人才能达到阴平阳秘。“阴平阳秘,精神乃固”。

他说:人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因为阳气旺盛,阴阳平衡,就呈健康的状态。但到了老年,无缘无故地流鼻涕、流口水、流眼泪,或者是小便憋不住,尿频,就说明人的阳气衰弱了,阳气已经失去了统帅作用。所以,在老年人危险期的时候,特别是像一些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或者其他的并发急性心衰,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救阳,阳气救回来了,人也就活过来了。

他还特别举了一个病例:广州有位离休干部心衰病危,在ICU抢救无效,把李可请了去。李可要求停止一切西医手段,把脉拟方,病人服药后8小时,起来吃了一小碗面。几天后转院,因为没有交代清楚,值班医生又用上了抗生素,结果,上午输的液,下午病人就开始昏睡,从此,再也没醒过来。李可不无遗憾地说:“病人阳气刚刚恢复,这时候绝不能用抗生素,抗生素是非常寒凉的东西”。

按李老先生的说法,象我父母亲那种情况,根本就不能照西医的套路去治。抗生素是寒凉的东西,年迈者或者心衰者,往往肾阳不足,心火衰弱,一味地吊水消炎,就会耗散病人最后的阳气,一旦阳气耗散完了,人体平衡崩溃了,也就无药可治了。

李可先生在中医界被称为“临床疗效显著的中医大家。”特别在治疗危急重症方面,他独树一帜,卓有建树,享有“中医ICU”之誉。他写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校注的清末民初著名医家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被很多中医人奉为经典。2011年3月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专门设立了“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

我觉得李老先生讲得有道理。

你想啊,抗生素是寒凉的东西,输的盐水或糖水何尝又不是。一天三、四袋或者五、六袋地给病人输进体内,相当于给病人一天平添了几公斤水的循环负荷。病人是老人,心脏、肝肾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维持身体正常运转尚且困难,现在还要额外透支体力来化解这些水,岂不是提前消耗了他们有限的能量?

再说,任何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当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后,肝、肾就得加倍工作来进行排解,如果肝肾不堪重负,功能还能正常?譬如,母亲肺上发现了鲍曼不动杆菌,必须用万古霉素来灭杀,但万古霉素对肾脏的损害极大,母亲用后又解不出来小便,怎么办?医生只好再用呋塞米来帮助排尿。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母亲的肝肾还能挺住?

所以,父母亲最后辞世,都有一条:多器官功能衰竭。脏器都衰竭了,还救得回来?

如果说这样解读,是我一厢情愿的主观臆测的话。那么,因为救“阳”及时,从而成功地把老人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真还就有。

北京市公安局原《北京治保报》、《首都社区警务》的主编李雪萍是我多年的朋友,前些日子,在朋友圈里看到她推着她的老母亲在公园里晒太阳,直觉孝心可嘉,便和她通了个电话。没想到,她也刚刚经历了我2018年走过的路。一向身体健康的老母亲,因气候变化突然感冒,进而转为肺炎,浑身无力,生活不能自理,生命垂危。这种情况和我老爸老妈入院时的情况何其相似。好在雪萍应对得当,现91岁的老母亲已度过危险期,正在走向康复。朋友圈里的图片是她按照三申道长的嘱咐,推着老母亲出来接受自然疗法,补充阳气……

放下电话,我沉默了很久。

雪萍女士推着91岁的老母亲在户外晒太阳

我觉得雪萍比我做得好。这不仅仅是当老母亲病重时,她和她妹妹能够全天候24小时守护在老母亲身边。而是她遇到情况后,能够果断地采取西医救急,中医调理的办法进行应对。出于对输液的警惕,她只给母亲输了15天的水,便转而求助于艾灸、求助于中医。她很幸运,遇到了北京白云观道医馆三申道长这样的中医。服三申道长开的中药,五付药下去,老太太的精气神就恢复了。

真是人教人不精,事教人才精啊!如果2018年我知道世界上还有“阳气”这么一说,我能有雪萍一样的认知水平,我能采取和雪萍一样的应对办法,我的老爸老妈是不是也有可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呢?只可惜,反水不收,后悔何及,谁叫我当时没有这样的认识和觉悟呢?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这只能成为我心底永久的痛了……

写到这里,文章本来应该打住了,不想撞上了儿子回家。这小子平时难得来看我,趁着他陪我对酌的酒劲,我便把上述感触和体会一古脑儿倒给了他。不知他是想宽慰我呢,还是想挑他老爸的刺,他说:“老爸,别说中医介入,就一定能把爷爷婆婆救回来,我只问你,在青霉素诞生之前,是不是有很多病,根本医不到?”这拦中挑起的话题,让我欲罢不能,只好就此再多说几句。

儿子说得没错。在青霉素诞生前,确实有好多病是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的疾病,譬如肺结核。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写的就是这档子事。如果肺痨能治,华老栓能去买人血馒头?所以,1928年,弗莱明发明青霉素(抗生素)后,被誉为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好多人因此而相信疾病是可以从根本上治愈的。

但是,儿子不知道,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其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暴露无遗。譬如,它的耐药性。二战时期,青霉素多牛,25万单位的青霉素分三次打就能治病,现在800万单位的用10瓶,对小孩也没有用。所以,从那时到现在,青霉素就在不断地升级换代。看看现在有好多种抗生素?头孢都是第四代了。西方医学界早就不把抗生素看成是灵丹妙药了,而是倡导慎重使用抗生素。在美国,抗生素就被列为了管制药品。那里的人说:“买抗生素比买枪还难。”

我对儿子讲:老爸给你讲这个哩,不是想否定西医,否定抗生素。不是说把你爷爷婆婆交给中医就一定能够起死回生。“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老爸明白这个道理。在生命终将会死亡这个自然规律面前,任何医学都会心有余有而力不足。我们为了重建健康而求助于医学,本身就是带有“冒险”性质的尝试。但既然是尝试,当一种尝试明显预后不佳时,就应该积极果断地掉头。可惜你老爸那时候不懂,一条道走到了黑,所以至今悔恨不已。

我说,人老了,随着维持自我生存的各项基本能力的丧失,他基本上又回到了他的婴幼时代,这时候,他唯一能信任能依靠的就只有他的子女。他肯定希望:他没想到的,儿女能替他想到;他做不到的,儿女能替他做到。他肯定不希望:他的子女只是把他交给了医院就认为尽到了责任;他也肯定不希望:他最后要插着呼吸机和各种各样的管子离开这个世界。所以,人活一辈子,得自己懂点医。知道什么叫寿终正寝吗?寿终正寝就是老了老了,能够躺在自个儿家的床上,在子女的陪伴下,安详地闭上眼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