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社交媒体为你的DNA量身定制,细思极恐吗?

 博采简纳 2019-05-31

科幻小说为人类思考未来提供了宝贵参考,甚至常常出现神预言。以漫画《苏美尔传说》为例,作者预言的未来已经到来。

在《苏美尔传说》中,基因营销主导着整个社会,但公众仍然难以区分什么是真正受基因影响的,什么是伪科学,只能听任企业心血来潮,信口胡诌。

现实中,如果人类的基因数据以他们并不知晓的方式被利用,比如通过伪科学操纵市场或进行宣传,问题就会出现……把创意和产品分类并卖给人类,声称其DNA表明这“对他们有好处”,这种能力落到数据控制者手里,可能会成为一种可怕的力量。

未来社交媒体为你的DNA量身定制,细思极恐吗?

早在2011年,分析师彼得·桑德加德(Peter Sondergaard)就曾对商界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信息是21世纪的石油,而分析是内燃机。”从那时起,人类社会开始迈向一个数据收集的新时代,我们的社交媒体资料、GPS坐标,甚至我们的脸,都成了企业抢夺的猎物。然而,大家追逐的“圣杯”并不是某个人的搜索历史或洗发水偏好,而是他们的DNA。

这正是作家杰伊·韦伯(Jay Webb)和比朱·帕雷卡丹(Biju Parekkadan)在漫画小说《苏美尔传说》(Legend of Sumeria)中所预见的场景。在两人设想的近未来反乌托邦社会中,一家名为Nyima的公司收购了一家DNA血统检测公司(类似23andMe或Ancestry.org),获取其庞大的基因档案数据库。

接着,他们利用这些数据创建了一个新型社交媒体平台兼遗传安全系统,并称之为“SEQ网络”。SEQ网络根据用户的基因档案做出推断,并利用其DNA签名追踪从银行交易到地理位置等一切信息,从而向用户推荐产品、服务,甚至是理想的恋人。

《苏美尔传说》出版仅过去四个月,书中的预言已然成真。

未来社交媒体为你的DNA量身定制,细思极恐吗?

2018年7月25日,大型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简称GSK)宣布已斥资3亿美元收购DNA自助测序服务公司23andMe的股份。通过这笔新投资,GSK得以获取23andMe的DNA数据库,表面上是用于开发新药,但除此之外,这批尚待发掘的海量生物识别数据仍大有可为。

《苏美尔传说》描绘了一幅未来蓝图:DNA隐私消失,伪基因科学推动营销的新行业诞生,社会对人类基因“命运”的看法发生了范式转变。

对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生物医学工程教授帕雷卡丹来说,这本书不只是一次科幻小说的实践,而是一项紧迫的思维实验。“我们想把‘颠覆性’的技术发挥到极致,描绘一个遗传学深入社会的现实世界……观察社会会作何反应。”他说,“我们发现,遗传学在这个世界相当于一个‘楔子’,它创造了一种新的常态,容忍歧视、不平等,甚至腐败,造成身份和个性的‘创伤性’丧失。”

如今,这个社会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DNA匿名?不存在的

事实是:即使用户不同意放弃自己的DNA和身份信息也无法阻止企业将其据为己有。

《苏美尔传说》中的SEQ网络是所有现代科技公司的梦想:它是Facebook、谷歌、Venmo、Tinder、推特、亚马逊Echo和苹果支付(Apple Pay)的合体,对用户来说,选择退出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有趣的是,这个虚构的SEQ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主要原因之一是公众对身份盗窃丑闻的不满,黑客频频攻陷脆弱不堪的企业数据库,窃取用户的敏感数据。而Nyima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把你所有的个人资料和DNA给我们,我们保证没有人能够偷走你的生命。

未来社交媒体为你的DNA量身定制,细思极恐吗?

但事实是:即使用户不同意放弃自己的DNA和身份信息,也无法阻止企业将其据为己有。2013年一项研究发现,即使去除了DNA的识别信息,通过观察其Y染色体,并在公开的DNA数据库里简单搜索一番,也能够将其与主人相匹配;哥伦比亚大学最近一项研究也证明了,只需要DNA和一些基本信息,你就可以追踪一个人,即使这个人根本不在数据库里。事实上,警方正是采用了哥伦比亚大学所描述的这项技术,抓捕了神出鬼没的“金州杀手”约瑟夫·詹姆斯·迪安杰洛(Joseph James DeAngelo)。

康奈尔大学产业劳工关系学院教授伊芙玛·阿晶瓦(Ifeoma Ajunwa)表示,“涉及到DNA,匿名的概念完全是一个谎言,是不准确的。你的DNA就是你。你的DNA是不可能匿名的。”

这些发现结果的隐含意义令人担忧:DNA和个人数据公司收集的信息越多,他们能够填补的空白就越多。一旦所有数据被附加到一个基因档案上,SEQ网络就成为了现实,个人隐私也将彻底沦陷。

DNA透露(或隐藏)的故事

全网疯传的谣言:“智力遗传自母亲”。这类误解给了营销人员可乘之机,他们一贯擅长利用科学发现歪曲事实,比如好时(Hershey)和玛氏(Mars)食品公司赞助了多项研究,把黑巧“洗白”成保健食品。

在《苏美尔传说》中,基因营销主导着整个社会,但公众仍然难以区分什么是真正受基因影响的,什么是伪科学,只能听任企业心血来潮,信口胡诌。

未来社交媒体为你的DNA量身定制,细思极恐吗?

基因组学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存在许多误解。举个例子,去年,大量报道声称宇航员斯科特·凯利(Scott Kelly)从太空返回地球时,体内有7%的DNA发生了改变,这种说法误导了不少公众,再者还有全网疯传的谣言:“智力遗传自母亲”。这类误解给了营销人员可乘之机,他们一贯擅长利用科学发现歪曲事实,比如好时(Hershey)和玛氏食品公司(Mars)赞助了多项研究,把黑巧克力“洗白”成保健食品。

韦伯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我,如果《苏美尔传说》里的DNA营销技术能够实现,将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现实中,如果人类的基因数据以他们并不知晓的方式被利用,比如通过伪科学操纵市场或进行政治宣传,问题就会出现……把创意和产品分类并卖给人类,声称其DNA表明这‘对他们有好处’,这种能力落到数据控制者手里,可能会成为一种可怕的力量。”

未来社交媒体为你的DNA量身定制,细思极恐吗?

而在现实世界中,此类DNA营销技术已经开始发挥作用:雀巢在日本启动了“雀巢健康大使计划”,其中包含一项DNA检测,目的是帮助参与者改善生活(比如建立更好的饮食习惯)。但有人警告说,这些基于基因的饮食计划很容易沦为伪科学。根据纽约大学营养学教授马里恩·内斯特尔(Marion Nestle,与该食品公司没有关系)的说法,“雀巢的计划旨在以不太必要的方式对饮食进行个性化。如果我们认为某些东西会让我们更健康,我们很可能就会感觉更健康。”

《苏美尔传说》的未来愿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DNA讲述的是唯一重要的故事。”这句话出自Nyima公司——垄断企业,主导了故事中的反乌托邦世界——CEO达蒙·洛克(Damon Locke)之口。一方面,他说的是事实,人类的DNA是我们的健康、我们的过去乃至我们自身的基本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谎言,被Nyima这样的公司用来说服消费者,相信他们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未来社交媒体为你的DNA量身定制,细思极恐吗?

近来,关于决定人类命运的是DNA还是环境,这个话题又在现实世界中激起了争论,继而催生了《蓝图:DNA如何造就我们》(Blueprint: How DNA Makes Us Who We Are)等著作。行为遗传学家罗伯特·普洛明(Robert Plomin)在书中声称,“DNA是塑造人类最重要的因素。家庭、学校和环境很重要,但它们的影响力不及我们的基因。”

与此同时,史蒂文·J·海涅(Steven J. Heine)等心理学家认为,整个围绕基因影响的讨论充斥着心理偏见,使我们受困于一种说法,即基因控制着人类的生活。在《DNA不是我们的命运》(DNA Is Not Destiny)一书中,他声称有太多人成了“基因宿命论者”,但基因与个人行为之间很少存在直接的联系。

究其本质,《苏美尔传说》的反乌托邦愿景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让公众相信他们的DNA就是他们的故事,而不仅仅是故事的一部分,然后说服他们把故事的控制权交给Nyima这样的公司,而后者就成为了故事的唯一诠释者。《苏美尔传说》只是一本漫画小说,一个幻想,但它也是一个清晰生动的警告,警告我们,当下的人类正在书写这样一个现实世界。

未来社交媒体为你的DNA量身定制,细思极恐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