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子反目成仇人?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

 拈花微笑图书馆 2019-05-31

  文:vipJr

  我们的孩子究竟怎么了?

  一、为何用心深爱的孩子,却变成了我们最讨厌的样子?

  转眼间,2019年都要过半了,人到中年,最痛苦的事情不是钱挣少了,还有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并且做父母的我们还对此束手无策。

  在央视打造10年的纪录片《镜子》里,几位父母就遇到了这样的困境。

  14岁的泽清,正值青春年少,却窝在家里上网下军棋。妈妈趁下棋空档给他端菜端饭,孩子不仅没有道谢,反而还一顿谩骂与暴力。

  16岁的家明,辍学两个月,沉迷网络,生活变得黑白颠倒。尤其讨厌父母在他面前提上学的事,每次提起,他都会用各种武力方式威胁父母放弃劝说,甚至还差点跳楼。

  17岁的张钊,就读于著名的衡水中学,马上就要高考了,可是却因为早恋的问题而选择辍学。甚至还把父母赶出了家门,自己和女友住在家里。

  在父母眼中,《镜子》中的这些孩子是非常不可爱的:他们一边享受着父母给予的富足生活,另一边又与父母发生冲突,违背孝道。

  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这些父母到底做错了什么?

  心理咨询师李品宽老师在父母学堂上说过一句话,让很多家长瞬间泪目。

  “

  “对于现代孩子来说,最毒的一句教育信条,就是人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把孩子的其他路都堵死了,只剩下努力读书这一条了,这会让孩子失去很多人生的其他体验。”

  ”

  但是,作为家长的我们,身处高速发展的时代,很难做到真正的放养,尤其在学习方面,自然是希望孩子越优秀越好。

  所以,只能把孩子往学习第一这条路上赶,所有的事情都必须为学习开道。

  二、我捧着一颗真心,却为何变成了害子之刃?

  若说最无私的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我相信很少有去反驳这句话。

  遗憾的是,父母之爱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蓄满孩子的“爱之杯”,也能刺伤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父母学堂开学第一天,江校长让各位家长讲讲,他们觉得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而不愿上学。家长的回答几乎一面倒地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猜疑,而没有和孩子真正沟通过。

  在张钊父母的心中,孩子不上学的唯一原因就是早恋,不存在有学习方面的压力,如果有,那就是编出来骗人的。

  父亲还觉得孩子很“怂”,在他看来,孩子口中说的一系列偏激的事情,只是说说而已,不敢真正去做的。而事实上,张钊在辍学的这几个月里,几乎尝试了所有父亲认为他“怂”的部分,就想证明自己能行。

  家明的父亲一直认为孩子不愿上学,沉迷网络游戏,都是因为网上有太多的不良信息,不健康的思想在引导家明。

  当江校长告诉他,造成家明今天这个样子的不是别人,正是父亲时,父亲对此嗤之以鼻,否认道:“不可能的,孩子想当背包客,我们不可能纵容他独自一人去那些危险的地方。”

  在家明的心中,父母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他们出尔反尔,明明答应中考之后给他自由,他想干嘛都可以。当他说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时,父母又极力反对,从来都没信任过自己。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在很多时候,目的是正确的,只是选择了错误的方法。这句话用在亲子关系上再合适不过了。

  父母一心想为孩子好,只是在做的过程中,过于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了,失去了尊重和理解,所有的出发点也就变得背道而驰。

  表弟今年30岁了,还是未婚大军中的一员,几乎每个月都要参加一场相亲活动。

  其实,表弟之前也谈过几个女朋友,可是小姨要么嫌弃人家是单亲家庭,担心以后不懂得照顾家庭;要么嫌弃人家学历太低,担心以后和表弟没有共同语言。总会以各种理由逼迫他们分手。

  在小姨的各种干预下,表弟变得心灰意冷,相亲也只是应付性地走走过场。

  和我小姨一样的父母,肯定大有人在。

  明明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为何到最后却成了害孩子?

  正如电影《我们与恶的距离》中,李晓明妈妈所说:“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花20年时间培养一个杀人犯。”

  三、爱孩子,其实可以很简单

  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里写道:爱只会导致好的结果,而不会导致伤害,导致伤害的一定不是爱。

  每位父母为了孩子都愿意倾尽自己所有的爱,如何能真正让孩子感受到这份爱的阳光,不放抓住这三个锦囊。

  1、一句信任,激发孩子无限潜力

  看《镜子》这部纪录片,让我触动最深的,就是家明对着镜头说出了那番,与父母之间最大问题的隐患“信任”。

  父母越是对他进行否认,他就越要用过激的行为来证明自己。也因此,让他们的相处模式陷入了恶性循环中。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孩子一旦得到了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

  被父母充分信任的孩子,才会成长得更有底气。

  “球王”贝利来自巴西的贫民窟,他从小就有个足球梦,希望能为巴西赢得金牌。

  然而,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想而知有多艰难:来自富人子弟的嘲讽、教练的质疑、更不用说训练设备的简陋……

  然而,他却跨过了种种困难,成为一代“球王”。当记者问及成功秘诀,他说道:与父亲充分的信任密不可分。

  被人嘲讽时,父亲告诉他:“孩子,被人嘲讽,正说明你的能力和他们相当,我相信你能超越他们。”

  被教练质疑技术时,父亲鼓励他:“孩子,别人质疑你的技术,但是我相信你的能力会爆发。”

  临门一脚失败时,父亲安慰他:“孩子,我相信你已经尽力了,非常棒!”

  关键时刻,父亲总是无条件地信任他、鼓励他,才会让他在足球界一展抱负。

  2、一声尊重,保护孩子敏感自尊

  纪录片《镜子》的开头,是一名叫晏恒的孩子,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

  他说:“我是一名机器人,输入程序我就会照做。直到有一天,机器人被病毒侵入,程序错乱,开始变得不听话了,只是小小一部分的判逆,却遭到了父母全盘的否决,包括好的部分。”

  这一番话,何尝不是很多孩子内心的呼喊,失去父母的尊重和爱的孩子,就像一个冷冰冰的机器人,没有生命的活力。

  作家周国平说: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

  曾看过一篇关于尊重孩子的核心与边界的文章,里面的内容非常落地实用。

  尊重孩子的核心,其实是帮助孩子更懂事一些。这个懂事指的是明白事理和规则,明白每件事情的原因和后果,以及与自己的关系。

  比如:孩子想和同学一起出去玩,不想让大人陪同。由孩子们自己规划路线,父母们可以给孩子订酒店、订车票等一些辅助性的帮忙。

  这样的帮助能让孩子明白,原来出去玩一趟要做好很多辅助的东西,才能玩得酣畅淋漓。下次再有其他事情时,他能以这件事作为参考,来完善自己的计划。

  尊重孩子的边界,就是自己能承担后果的事情,有绝对自主权,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但是,当孩子的心智还不足以支撑他做出正确决定的事,可以不经过询问直接帮他做决定,这样还能避免亲子冲突。

  3、一份表达,拉近亲子距离

  哈佛大学花了76年,追踪268人,就为了解答这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可能成为人生赢家?

  研究者George Vaillant发现,决定人生能不能成功的,从来都不是智商,体型,父母收入,自己受教育程度。

  真正的答案是:爱。

  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中,焦俊艳爸爸说出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让坐在演播厅的众人很感慨。

  他说:“爱,就是要及时表达出来,你不说,别人永远都不会知道,包括子女、父母、伴侣之间,都需要交流爱,这样别人才能感受到爱。”

  在不懂得表达爱的父母养育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是一个不懂表达爱的孩子,因为唯有生命才能影响生命,而一味地说教只会激发出叛逆和反感。

  给孩子最大的财富就是真爱。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在真爱中成长的孩子,将来面对事情,才会无所畏惧,带着底气永往直前。

  愿全天下地父母都能握紧这三个教育锦囊,给孩子多一份信任、多一点尊重,再多一句纯粹的表达。

  如此,这样的爱才会真正庇护我们的孩子,远离世间的不堪和伤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