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象派=画得不像,这也是你对印象派的印象吗?

 WQ_AI_LYS_999 2019-05-31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剧烈变动中,艺术界也涌出了一股反叛的清流,现实主义画家们走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描绘乡村风景、农民生活,以此来呼吁民主和平等。印象派小团体就是在这样的土壤中萌芽的。


居斯塔夫·库尔贝就是法国大革命之后崛起的现实主义画家。虽然库尔贝不是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鼻祖,但他反对古典主义的装腔作势和浪漫主义的无病呻吟、注重真实和平凡之美的理念大大感召了后来的激进画家。并且,他的一次独立举办展览的举动,既是为自己创造表达主张的机会,也为后来的印象派艺术家参加非官方沙龙展争取了平等的权利。


叼烟斗男人的自画像,布面油画,居斯塔夫 · 库尔贝,1848~1849

1 曾经学院派眼中的“Loser”
 
1648年,法兰西美术学院成立。后来,美术学院每年会举办一次沙龙展,画展上售出的作品也多被富人阶级买走,用于装饰私人居所,因此官方判断的好恶标准十分明显。1855年,库尔贝送去沙龙参展的两幅大型油画被拒绝,他很生气,便在场外自己搭起一个棚子,展示了自己的40件作品,在当时开创了艺术家独立办展的先河。

在奥尔南的葬礼,居斯塔夫 · 库尔贝,布面油画, 1849~1850


艺术家工作室,居斯塔夫 · 库尔贝,布面油画, 1854~1855


“……画家必须张开眼睛看现在,他应该通过眼睛而不是通过脖颈后面去看。……不仅做一位画家,而且还要做一个人:一句话,搞活的艺术,这就是我的目的。”——摘自1855年库尔贝个人画展目录前言

1863年,沙龙展为了容纳更多的参展艺术家,选择了更大的场地,同时严格选择报名作品,将5000副中的3000副都筛掉了。这引起了艺术家的强烈不满,于是拿破仑三世决定在巴黎工业宫内单独举办一场“落选者沙龙”,而画家们则成立了“落选委员会”。这个展览所接纳的3000幅作品,正是后来印象派那些画家的经典作品。

虽然拿破仑三世自己并不欣赏这些作品,但先锋艺术家从此获得了自由表达的机会。而“落选者沙龙”所引发的社会评论也形成了不同的声音,慢慢动摇了学院派沙龙的权威。印象派绘画,在这次展览中正式面对大众亮相,开启了一个在艺术史上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流派。

2 感觉为先,捕捉当下,起来high

印象派可以算是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之间的过渡、现代艺术正式开端的前奏。因此我们可以将它与前一时期的两个艺术流派做个比较。

同样是取材于现实,前一时期的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强调创作要高于现实。

新古典主义借用了古罗马、古希腊的古典主义风格,认为艺术创作要排除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要从理性出发,体现宏伟、庄重、典雅,体现英雄主义和崇高理想,画的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在构图上要保证规整,造型的轮廓感要强,色彩则不那么重要。
 

约瑟芬皇后画像,布面油画,皮埃尔·保罗·普吕东,1805


皇位上的拿破仑画像,布面油画,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806


大宫女,布面油画,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814
 
而浪漫主义则反对理性,注重艺术家对创作主题的感受,怪异的、阴暗的元素也可以堂而皇之地成为浪漫主义画家所感知的“美”。色彩是表现情感的重要工具。在浪漫主义的画作中,我们总是能看出一种崇高又悲怆的激情,和浓浓的“抓马”(drama)味道。
 

运输船遇难,布面油画,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1810


梅杜莎之筏,布面油画,泰奥尔多·籍里柯,1818~1819


被风暴惊到的马,水彩,欧仁·德拉克洛瓦,1824


自由引导人民,布面油画,欧仁·德拉克洛瓦,1830
 
印象派则透露出了这样一种倾向——相比画幅、画面和造型,画家们开始把思考的关注点放在“时间”这个因素上。这其中应该不乏摄影技术对绘画的启示:

过去画一张画就是一个故事的全部,可是现在照相机拍下的仅是一个瞬间——它可以代表整个“真相”吗?
摄影机器移动着取景,对焦过程中的清晰模糊变化或许也给了画家另一方面启发——如果摄影机是更精密的眼睛,我们是不是可以模仿这样的“观看”过程?

自从巴比松镇里的画家们重新塑造了画家们的写生习惯,之后的印象派画家们就在光影的色彩间乐此不疲地捕捉事物在时间中的投影。
画家所看到的就是他要画下的。而当下稍纵即逝的就是他要全神贯注看到的。

花园里的年轻女人,布面油画,爱德华·马奈,1882


女神游乐厅的酒吧,布面油画,爱德华·马奈,1882


粉红紫的布局,板上油画,詹姆斯·麦克奈尔·惠斯勒,1884


等待出场的芭蕾舞者,纸面粉笔,埃德加·德加,1900
 
莫奈的老师欧仁·布丹画了许多海港边的天空,被称为“天空之王”。他曾对莫奈说,印象是瞬间获得的,然而艺术家还必须遵从艺术的规则和自己的感觉。莫奈曾特地跑到伦敦的重工业污染区在浓烟中进行写生,还就同一处场景画下多幅光影色彩各异的作品,比如雾霾中的伦敦国会大厦和查令十字桥、草垛、池塘中的睡莲。

印象派,可以说是一种用敏锐的色调搭配去记录瞬间的速写或作画方式。在这样生动又紧张的过程中,画家必须有所取舍。于是,他们的第一反应与真实情感,还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就这样不加修饰地通过画笔而流露。

3 团体解散,风格却从此开枝散叶

1874年4月15日,一群屡次被学院派拒绝的画家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里决定成立自己的协会,平等欢迎所有的画家,并举办自己的展览。这个协会名叫“无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等艺术家协会”,第一次展览也采用了同样的名称。莫奈那副最著名的《印象日出》就是在这次展览中露面,这种粗放大胆的画风因为一名评论家的讥讽而获得了“印象派”的正式称呼。
 

印象日出,布面油画,克劳德·莫奈,1873


从1874年到1886年,印象派一共在巴黎举办了8次展览,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流派。最后一次展览结束后,印象派解散,只有莫奈还在继续创作。新的一批画家从印象派中得到启发,发展出新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现代艺术即将随之拉开大幕。

尽管我们从印象派的画作中确实看到了很多不写实的成分,但它的理念并不是为了画得“不像”,而是捕捉画家在那一刻所“看见”的“感受中的真实”。

在现代艺术当中,一幅画让人看不懂已经变得理所当然——遇见一副看得懂的好像反而还让人出乎意料……不过,当我们了解了——或是意识到要去了解——一副画背后的那些故事,或许也能开始问自己几个问题:

一幅画是为了什么目的而被创作?
在准备画一幅画之前,作画者应该怎样“观看”他将要画的对象?
观众和画家看到的画,是同一个故事现场吗?

印象派启发了人们如何带着感受去“观看”所谓的“真实”。所以,我们像学习认字一样,费力地在一堆色块中努力去找能“看懂”的地方,这个真的很重要吗?

QL Art

了解现代艺术只要3个点
印象派=画得不像,这也是你对印象派的印象吗?

1. 曾经学院派眼中的“Loser”
2. 感受为先,捕捉当下
3. 团体解散,风格从此开枝散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