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监测血糖?你可能做错了!

 言小诺1488 2019-06-01

  1、糖尿病患者应监测血糖还是尿糖?

  糖尿病虽然顾名思义是尿中含糖,但实际上是血糖升高而导致的尿糖阳性。所以要了解血糖的水平当然是测血糖更加准确。过去,由于在家中测血糖不方便,患者一般都是用尿糖试纸测尿糖来大致估计血糖的水平。但尿糖要升高到一定程度(即超过肾糖阈约8.8 mmol/L)才能测出,且尿糖反应的是几小时以内血糖的混合水平,精确度也比较差,尤其是发生低血糖时,就没有意义了。

04.png

  2、应怎样具体检测血糖?

  ①如果病情较重、血糖波动较大,为了全面掌握病情,往往需要一周选择两到三天,测全天的“血糖谱”,包括空腹(或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及凌晨3点的血糖。另外,运动前、怀疑低血糖、低血糖治疗后直到血糖正常、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如出差、参加宴会等)或者身体出现状况时(失眠、感冒、心绞痛、怀孕等,)也要增加自测频率。

  ②如果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可每周选择一天,检测一下空腹及餐后血糖就可以了。具有良好并稳定血糖控制者监测的次数可更少。

  ③血糖控制差或血糖不稳定的患者以及患其他急性病者应每天监测,直到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3、你测糖化血红蛋白了吗?

  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最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且不受某些偶然因素(如饮食、睡眠、感冒发烧等)的影响,监测该指标可以更好的指导我们调整降糖药物。

  对于糖化血红的监测,2017年糖尿病指南是这么说的:

  (1)对于治疗达标(和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每年应该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至少两次。

  (2)对更改治疗方案或血糖控制未达标的患者,每3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一次。

  (3)应用即时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有助于更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所以,监测血糖的同时,要根据情况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4、监测血糖时,有些错误行为,应当避免:

  错误①:检查前暂停降糖药

  无论是化验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不宜停药。日常的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均按日常应用。

  因为化验的目的,是为了知道药物治疗情况下的血糖控制情况。擅自停药非但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病情,反而会造成血糖波动而导致病情加重。

  错误②:检查前一天故意少吃

  有些患者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血糖检查结果,有意识地在检查前节食,这样测得血糖结果不能代表平常状态下的真实血糖水平,可能会影响治疗,甚至导致病情加重。

  错误③:在家打完胰岛素之后再到医院抽血化验

  一些患者先在家打完胰岛素,然后再来医院抽血,这样做其实很危险。因为来医院途中以及在医院排队等候抽血这段时间,往往人多而无法控制时间长短,如果不能在半小时内完成抽血,势必要推迟进餐的时间,这样很容易因进餐延迟而发生低血糖。所以,应用胰岛素的患者要随身携带胰岛素笔,在医院抽完血之后,立即注射胰岛素,然后及时进餐。

  错误④:测“空腹血糖”抽血时间太晚

  空腹血糖可以反映患者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以及头天晚上的进食及用药量是否合适。严格地讲,只有过夜禁食 8~12 个小时后并于次日早晨8点之前釆血所测得的血糖才算是「空腹血糖」。超过12小时的「超空腹」状态以及午餐前、晚餐前的血糖都不能称之为「空腹血糖」,其结果可能因空腹时间太久而偏低,当然也可能偏高(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即「苏木吉反应」)。

  错误⑤:以为“餐后2小时血糖”=“吃完饭以后2小时的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能够反映患者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增加糖负荷后机体追加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以及当餐进食及用药量是否合适。“餐后2小时血糖”指从吃第一口饭算起,到2小时采血所测的血糖值,但不少患者认为是从进餐结束后才开始计时。

  正常情况下,餐后0.5~1小时血糖升至最高,餐后2小时血糖应基本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

  错误⑥:血糖监测只查空腹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餐后血糖重视不够。糖尿病在发病之初往往是先是餐后血糖升高,而后才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检测餐后血糖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密切,危害更加严重,严格控制餐后高血糖,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错误⑦:空腹血糖偏高忘记加测凌晨血糖

  空腹高血糖的原因既可能是由于头天晚上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所致;也可能是由于降糖药用量过大,夜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所致。

  这两种情况的临床处理截然不同,前一种情况需要增加降糖药用量,后一种情况需要减少降糖药用量。因此,对于空腹血糖高的患者,一定要加测夜间凌晨血糖,以便区分究竟是那种原因引起的空腹高血糖,而不可贸然增加药量。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够重视,血糖监测不能一劳永逸,也不能怕花钱、图省事,只要我们科学的监测,科学的治疗,我们都会好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