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刘玉堂先生‖周士元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9-06-02

(著名作家刘玉堂)

纪念刘玉堂先生

周士元

不知怎么,昨晚又失眠了,半夜醒来看朋友圈,震惊得知我们沂源人刘玉堂老师去世了。71岁,正是一个作家人生最成熟、最睿智的时候,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知道刘玉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读他的《钓鱼台纪事》,文中有“要看风景燕子崖,要看姑娘钓鱼台”的语句,我就惊异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口语化句子在他的文章里竟然那么妥帖。

后来,还是他写:“集体劳动就是行,能把爱情来产生。”多么经典的句子和场景,也是那时候我才知道,我们身边的作家竟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身边的作家,写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日常的生活,这些让我深埋内心的文学种子又翻起来了。虽然世事蹉跎,造化弄人,一切所谓的理想、兴趣后来都成了泡影,可是刘玉堂,从我们身边走出去的著名作家,我还是在心底里一直给他保留了一个重要位置。

        刘玉堂老师老家沂源县东里镇,曾经参过军,复员后在县广播站工作过,后调济南《山东文学》杂志社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后又调山东作协创作室任副主任、常务副主任;曾经是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他是被评论家称为“把沂蒙山疯迷一般写了三十年,结果成为文坛上一个罕见的文学灵手,一个让人津津乐道、啧啧称奇并且再也不能忘怀的作家”!他被誉为“当代赵树理”和“民间歌手”。他一生作品400多万字,主要有《钓鱼台纪事》、《温柔之乡》、《自家人》、《最后一个生产队》等等。

      说他是当代赵树理,那是没有疑义的,在我们沂蒙山,在我的家乡,大凡是知道点文学的人都是公认的。

       去年春天,“董方军公益基金会”和“国际文学社”组织了桃花岛采风,我有幸和县青作协纪主席、文友任维俊一块参加,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刘玉堂先生,一个一直保持着地地道道的沂蒙山农民本色的作家,当时他染了头发,黝黑的肤色,中等身材,很健壮,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小不少。

(右三为刘玉堂先生)

在那次活动中他拉二胡、唱吕剧,和桃花岛的一些工作人员及龙子峪村锣鼓队的村民们在一起,根本没有一点违和感,我想他就是一个农民,一个地地道道的沂蒙山人。

右二为本文作者,弗及拍摄)

       后来也是因为那次桃花岛之行,在朋友圈里,远在济南的文友王秀文老师特地联系我,他说,他认识刘老师,他说刘玉堂老师很有老乡滋味,没有一点架子,给他们的报纸题字,给他签名合影,待人非常亲热。他说,他收藏了很多刘玉堂老师的作品。

      还是他王秀文,今天因为这个变故,他联系我确认后特地发文,他说:“刘老师是沂蒙山走出的作家,惊悉刘玉堂老师辞世,顿觉心悲,十分怀念。其沂蒙山系列作品《自家人》《最后一个生产队》《温柔的冬天》等,纯朴幽默的乡情乡味,有切身之感。”更诡异的是他和我说他昨天晚上十点多还在读刘玉堂老师的《玉堂闲话》。

       再回来还是那次桃花岛之行,刘玉堂老师最后的讲话让人惊叹,完完全全是实打实的,没有一点虚的、假的。他对当前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让人心服口服,有好多话都说到我们的心坎上了,这就是作为一个名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或者说是担当。就是那次活动让我见识了刘玉堂作为一个名作家的高于现实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后来我数次去济南,参加活动、找张炜老师签名,去老舍故居及纪念馆等,我曾想如果有机会去找他,找老乡刘玉堂老师请他签名,该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件事。可是我知道,一个作家,特别是有点年纪的作家,他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他最怕的就是贸然而至的访客,一次没有提前安排的贸然造访有可能给他的写作造成很大的损失。再说了,刘玉堂老师在我印象中还是壮年,机会肯定是有的,不着急。等桃花岛他的文学馆落成开幕了,以后肯定能再见到的。而事实就是这么让人无奈!

        在朋友圈里看见好多朋友都发文吊念刘老师,身边的不算,济南的就好几位,也是一位王老师,她说前几天才和刘老师一块吃了饭,说刘玉堂在饭桌上时不时的有惊人之句,并特别提及刘老师在报纸上给她的散文集写的推介文章,还说刘老师现在又开始写小说了,刚刚写了一篇给了《上海文学》杂志。她说,席间刘老师还说关于刘玉堂文学馆,他不想搞成纪念馆的样子,落成后要搞文学活动。

       曾经非常羡慕大中城市的无处不在的文学活动,我曾想刘玉堂文学馆开馆以后,我们沂源县的人们,特别是喜欢文学的人们有福了,可以在家门口就能参加一些活动了,而谁又能想的到,文学馆一切准备就绪,已经进入内部布展阶段了,昨天上午刘玉堂老师还向文学馆捐赠了自己的签名藏书,而任谁也想不到的是晚上刘玉堂老师就驾鹤西去了。

        在路上,其实我们的一生就是在路上,在通往天堂的路上,刘老师不过比我们先走了一步,而对于我们这些还在路上的人,只有加倍工作、努力,才能不辜负刘老师等前辈的提携和嘱托。

        刘老师,一路走好。

 2019.5.29


本版编辑:格格

投稿信箱:240536304@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