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诗歌群“茗友会”群殴诗人韩闽山实录(上)

 子夏书坊 2019-06-02

【编者按】茗友会第二十七场群殴会于2015127日晚九时准时开始,此刻,大家一起煮酒品诗,共度良宵!大家带着刀叉剑戟踏雪而来,以风的眼睛和手指,揭开词语的火焰,唱响了灵魂的祷词!(本期主持:阿雅;最佳评手:祈鸿升;优秀评手:长篙,樵夫,育辉;文字编辑:自安,未来)

作者简介:韩闽山,1969年生于河北承德。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承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诗集《根的方向》《虚掩的门》《空镜子》《此生》等。现为承德清宫酿坊白酒制造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胡茗茗: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茗群高烛畔……主持人阿雅一派侠女之风,有请!

祁鸿升:自然美,形式美。

水边的阿雅:“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茗群高烛畔”,亲爱的茗友们,大家晚上好!

因为诗歌,因为热爱,因为茗茗,我们相聚在这里,今日大雪,但我们是带着整个的春天相逢的,在一次次的阅读和思考里,我们收获了光线和火焰,更收获了快乐和友情。

“众神退回宫殿,人间的灯火稍稍暗去…”今晚注定是一个难眠之夜,在词语的美妙和交锋里,我们每一位都会艳遇到一份心动。来吧,让我们高举酒杯和砖头淋漓碰撞,开始吧。殴起,砸起……

水边的阿雅:第一首:

晚节

人老色衰

已无利器防身

一根银丝

发出金属的声音

向前飞,百步之外

杨树的叶子

如惊弓之鸟

在秋风中东躲西逃

小小酥:开场精彩。

温柔刀: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桶无,殴耶!

祁鸿升:这首小诗精悍。

黄弢:《晚节》具有杰作的三个特质:语言洗练有力度,主题厚重有深度,结构独特有匠心。非常喜欢!银针的比喻振聋发聩,读到趋向暮年的刺痛感。杨树叶子的穿行轨迹暗含两个意思:一是前行的命运必然性,二是东躲西藏的逃遁和隐忍,这个轨迹暗合作者的人生轨迹与心理境遇,整首诗歌语言穿透性强,具有沉重的质感,发人深省。好评必须的!

胡茗茗:很有气势并且汹汹!

祁鸿升:人老色衰,这是自然规律。但人心不能老,人的气节不能丢,即使生命的光泽暗淡了,也保持人格与精神的亮色。诗歌《晚节》以小场景的格局,向我们形象地展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前两句是蓄势之笔,说明人老之后的自然状态,用笔平实,语不惊人。但后续的诗句来了精气神,一根银丝,一语双关,既是指人老之后的发丝,岁月年华的色泽形态,又代指具有人生积淀的如银气节,即所谓晚节。这种气节是贵重金属的一部分,具有向前的活力与态势,它百步穿杨,直指秋风中代表没落与腐朽的落叶。后面几句诗,血气贲张,充满铿锵气韵,使诗意的境界豁然大开,且具有感官上的冲击力。

整首小诗精致亮丽,尤其内景呈现生动,精神品性突显,整首诗用抒情的笔调表现了自己与腐朽势力斗争的铮铮气节和思想锋芒。

杨松霖:这诗是写白发魔女的!

黄土层:单宇飞(阿雅)?我最看好这首《晚节》,其他都逊了。

樵夫 ?:《晚节》:诗上下两节,上节实写,下节虚写,实写部分指出了年龄和状况,写出了一种“已无利器防身”的苍凉,精典的一句“一根银丝,发出金属的声音”,是把一个人近老年的生存状态,及积淀,银丝的金属声,绝不是自然界的,它是被诗人物化了的金属声,是代表多年岁月的积累,代表了一种成熟。背后,金属又代表着一种冰冷和坚硬,老了,人就不会委碗了。第二节,笔锋突转,写叶子,而且是杨树的秋月,诗人用秋天的叶子飞离大树,在风飞飘荡的过程,书写老人的凄惶和无助,“如惊弓之鸟,在秋风中东躲西藏”,诗很简短,两节,八行,却是丰富的,而又是浅显的。这首诗,不用过度解读,只要看到一种扎实,就够了,甚至于晚节的清誉,都会在风中摇摇欲坠。我觉得第一节要好于第二节,两节的衔接,不够通畅,中间有隔。

温柔刀:很有气势并且汹汹!

海湄:晚节保没保住?

林育辉:诗作一开始就显示多余的议论了

未来:天山童姥。

林育辉:(林育辉评)《论语》有曰:“老而不死,是为贼”意思少小不懂尊老爱幼,壮年无成就,老了迟迟不死,此为社会之祸根。作者在此表达的晚节所指为人到晚年已无法保障自己安身立命的节操或承受意外的打击。用“银丝”来隐喻岁月的枯老,并与“叶子”产生通感,这个引用有点巧妙,也就自然过度结尾的“东躲西逃”,把活生生的形象透出纸背,亦如一幅画卷漂浮起来。

只不过,作者不该在一开始就暴露了多余的议论,而导致缺失短诗固有的神秘感。我以为完全可以卸掉诗开头的两行。

江耶:晚节就是要节俭 ,节约,这首诗就很节约。

祁鸿升:晚节铮铮。

胡茗茗:惊弓之鸟,担心晚节不保,而已!而已!

祁鸿升:确实不一样。

水边的阿雅:第一首只保留前一节即可,后一节多余,人为。

黄弢:我觉得大家可以讨论下题目。如何理解《晚节》的拟题?

祁鸿升:理解不一样。

林育辉:这首诗不够简洁,更不凝练。

黄弢:我认为是生命走向暮年的总结与反思。

祁鸿升:晚节在银针上。

温柔刀:人老色衰,难道是女性?

黄土层:一根银丝可以百步穿杨,晚节很牛逼。

水边的阿雅:我认为是生命走向暮年的总结与反思。

胡茗茗:黄弢这是作者伏笔。

伊夫:

向前飞,百步之外

杨树的叶子

如惊弓之鸟..........让我想到了百步穿杨的气势。

祁鸿升:这是对晚年的生命气节的一种自我警觉。

未来:发如雪,但廉颇老矣,壮志在胸吧。

黄弢:胡茗茗,所以题目其实起的不错,有水平。

长篙:浅读:什么叫晚节?应该有很多定义,气节,情气,儒节,义节。都可称之。我们从第一句便看出“色衰”,这种色不知是指万物入眼之色,还是男女情爱之色。所以来说,诗歌对主题的明辨是不清晰的。其如果是男女之色,则偏谷,然而非得防身么?还得利器,还是一个“俗”字,“一根银丝”“金属”引用不合,前叙既无利器防身,后叙却有百步穿柳之利害,显然前后矛盾。这件作品虽然好看,却经不住推敲细看。善良一点,忘年之交吧。或如晚秋之芽吧,也未必不可。

海湄:晚节才是该诗的中心,至于怎么写到是次要的了。

祁鸿升:起笔不俗,色不是情色,色在古代指脸面。

江耶:晚节,更要删繁就简。诗有这个意思。

祁鸿升:容颜。

杨松霖:白发魔女幡然悔悟,舍不得杀人,杀树叶子去了!

祁鸿升:这是古代汉语的常识,还要我普及一下。

林育辉:诗作缺失神秘感,这是该诗败笔的理由。

胡茗茗:祁鸿升,是的。

祁鸿升:谢谢官儿的鼓励。

黄弢:单看诗歌文本其实没有明显指向晚节相关的意义。但是拒绝题目,作者的匠心就可揣测一二了。这首诗作蕴含着大悲凉。

海湄:首先你要明白作者想保还是不想保,其次是保没保住,三是个种心情。

楚茗:首先诗短小精炼,小小茗很喜欢,其次,已无利器防身这句连起后文读下来,不禁让人惊叹,哪里是没有,根本是不需要啊,走在路上,白发自带杀气!!

未来: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杨松霖。

祁鸿升:整首小诗精致亮丽,尤其内景呈现生动,精神品性突显,整首诗用抒情的笔调表现了自己与腐朽势力斗争的铮铮气节和思想锋芒,我强调其精神品性。

河北阿平:总体上这是一首精致诗歌,句子锋利,这显然是一首指向性诗歌。指向一个人精神尖锐性。这是一首单向度的诗歌写作,就是节制而意向但单一,造成过于套路清晰而破破坏了他想进一步层次开掘的力度。

林育辉:用“银丝”来隐喻岁月的枯老,并与“叶子”产生通感,这个引用有点巧妙,也就自然过度结尾的“东躲西逃”,把活生生的形象透出纸背,亦如一幅画卷漂浮起来。

樵夫 ?:第二节,之于地一节,有一些隔。

祁鸿升:一些正面的东西还是要写的

水边的阿雅:樵夫,同感。

乐乐乐:企图或说意志拿住“节'全部。

林育辉:但个人情绪与主观议论显多余。

祁鸿升:谢谢宇飞!!!

黄弢:雪发比作银针,真是妙喻。时光流逝带来的无法摆脱的痛感太强烈了!

胡茗茗:河北阿平,尖锐。

祁鸿升:银针一比非常智性独特。

馨怡轻舞:内省,节制。

长篙:银发作为岁月也太俗了吧。

海湄:祁鸿升,我和你看法不一样,一个正常的人,应该是在矛盾中才写出这类诗。

祁鸿升:性灵之比。

林育辉:开头两句我个人以为可以去掉。

兴刚:我也绝得第一段就够了。

黄弢:祁鸿升也许还有 人到暮年 智慧就是防身利器的意思。银发是岁月沉淀造就生活智慧的象征。

海湄:其实夸奖的话可以少点。

未来:前两句就够了,兴刚。

兴刚:晚节说清了。

祁鸿升:海湄,你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

长篙:后续有翻身和不屈之意。

伊夫:老骥伏枥。作品反差强烈,引起读者深深共鸣。

祁鸿升:黄兄说得对。

黄弢:我倒觉得。作者可能只是中年,这首是推想。

海湄:长篙,同意。

祁鸿升:这里面有一些内在的寓意。

高梁:第二节,不新鲜。

温柔刀:胡茗茗,同意这个观点。

祁鸿升:不能单纯从表象上去解。

卢卫平:《晚节》我只读出“晚”,没读出“节”。

祁鸿升:是吗?卫平也是老诗人了。

祁鸿升:如果你扣题而析。

温柔刀:题目和内容有点不太搭。

馨怡轻舞:祁鸿升,这里面有一些内在的寓意,赞同。

温柔刀:题目是《晚节》,以秋风琴瑟来应和,形式与内容的关联度不是特别紧密;从诗歌的切入与生发机制来看,以人的外貌及精神气象进入且以“发丝”这个主要特征为轴线延伸扩充文本,温柔刀以为,整体上只注重了在外观上的涂脂抹粉,没有生平事迹来为人物描绘脸谱,凸出个性作为支撑,在感性认识及内在审美上,也不是特别出色,打动人心扣人心弦的生活画面还是相对弱了些。如初学绘画者,刻意追求了形似,却疏忽了神韵(没有具体事件,感觉有些务虚和漂浮)。作品的形态及运行上也缺少变幻,显得平直了些。

河北阿平:第二节,过于熟练,有点流于俗气。

海湄:胡茗茗,对,显然挖到什么程度他是有顾忌的。

林育辉:作者不该在一开始就试着解读标题的含义。

祁鸿升:是不是能感觉到银针的隐喻方向呢。

胡茗茗:我同意作者有矛盾心态,但没有深挖出来。

海湄:胡茗茗,对,显然挖到什么程度他是有顾忌的。

祁鸿升:不排除茗茗的说法。

胡茗茗:海湄,他的一句惊弓之鸟,暴露无遗。

祁鸿升:枯叶之类的说不对就是他内心的东西。

河北阿平:单向度写作的问题就是表达受到限制,一旦出现矛盾心理,或者表达多样性时,就露出短处。

林雪:这个晚节很脆弱了。树叶就是晚节脆弱之喻。

祁鸿升:这是自我对立。

温柔刀:支持林雪。

伊夫:当然,作品缺乏深度挖掘,缺少气场。

祁鸿升:林雪说得有道理。

长篙:很潜的表意,又何强求更深的喻意?

林雪:单宇飞(阿雅)?辛苦。

楚茗:又读一遍,觉得其实是有悲情的,老了,老了连叶子都要躲起来,虽有节,但也未免孤单。

海湄:胡茗茗,所以,保还是不保是晚节的主题。

河北阿平:一首合格小诗。

馨怡轻舞:林雪,一语中的。

温柔刀:显得矛盾,冲突,此为表而不达的原因导致的

楚茗:海湄,同意!

江耶:是任何保的意思,海湄。

胡茗茗:海湄,他估计是不想保了,想破罐子破摔。

江耶:如何保?

祁鸿升:小诗很难写,如果在敛拢有致的同时,能豁然开朗地打开境界。许多诗人做不到,但这位作者做到了。

河北阿平:矛盾心理。

祁鸿升:小诗打不开是很多人的通病。

海湄:胡茗茗,保与欲求不容,不保与心难求。

林雪:之水,根本保不住了嘛,都飘摇了都。

祁鸿升:不要单纯从心理上去分析,可以扩开来。

乐乐乐:胡茗茗的,伊夫的,说法赞同。

林育辉:作者是在脱裤子表演。

祁鸿升:这就是正义与没落之间的角力。

长篙:不以为之,为以不之。既无强取,又何生烦恼。

楚茗:作者应该是保了节的,可叶子东躲西逃,未必是作者想要的结果。

楚茗:我觉得矛盾在此。

黄弢:我觉得大家思维固化了,晚节前面的谓语不一定非要是保与不保。作者可能只是白描一种暮年之境。这里的节若理解成操守,不过是一种客观性呈现。也许不存在选择的问题。

河北阿平:同意黄兄。

海湄:祁鸿升,正义应该是另外一个词。

楚茗:黄弢,可以这样讲。

伊夫:第二首。

枕秋

路从脚下开始,踢开悬崖

——谁将一直走下去?

夕阳翻卷着金黄的叶子

一片片,跃动着莫名的脸

遥远的墓地上空,一支

安魂的曲子,随风飘远

站在秋天里的树木,一丝不挂

留下背影和悬念,在山谷中

堆积如寂寞的波澜

如此苍凉之境

可是我人生的重新开启吗

抚摸这些巨石上被雕刻的字迹——

一边是:风雨兼程

一边是:一路平安

黄弢:《枕秋》立意不错,但抒情显得刻意,语言与上首相比相去甚远,个人不是很喜欢。最后一节的叙述应该不是作者惯常的水准。

河北阿平:一、 没有明显缺点,也没有明显优点,平衡中的平庸,技术熟练,诗意不够饱满,结尾不好,过于平滑。

祁鸿升:枕秋,即枕着秋天。枕着秋天,诗人的额际上便吹来了秋风,吹来了惆怅的意绪。这个心中秋声萧瑟的诗人,面对着未来会想些什么呢?

诗人的心境总体是沉郁的。开头两句就表明诗人内心对未来的疑虑,谁能一直走下去?人生本来就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即使生命途中,也难保证一路平安。后面的景致描写,是融情入景之笔,夕阳中跃动的叶片,墓地上空安魂的曲子,无不给诗人,给晚秋的大地烙上十分悲凉的意味。如此苍凉之境,诗人又如何不彷徨?这里为了充分展示全诗的抒情基调,诗人对安魂曲的描写非常细腻多维,出现了连珠妙语式的比拟与转喻,使这一段音乐有声、有形、有意。尤其“在山谷中堆积如寂寞的波澜”一句,将这种曲子的终极内含写得十分透彻而别致。在连缀性的拆解与融合之中,诗人写出了独特、微妙的人生体悟。

整首诗抒情格调统一,细节之处展示了诗人修辞之功,也彰显了诗人从细处彰显情怀的能力。文学离不开细节,即使诗歌也是如此,细节运用如何,完全与诗人的才情、天赋有关。在这一点上,我要为这位诗人点赞。

长篙:浅析:这件作品善用动词,如“踢”“卷”。虽然动词能带活陈叙,但不免会产生故意之嫌。因此,显的动作稍大而不成熟。而且“踢开悬崖”给人不清晰与突兀的感觉,“一丝不挂”引用也显突兀,虽然有着与自然共生,宁可去掉,也不可随意用俗。

海湄:祁鸿升,其他同意。

林雪:题目晚节,揭示的是不保。

温柔刀:这样的语境营造抒情,显得不硬朗,没有底气。

胡茗茗:结尾,连续两个成语,弱爆了。

林育辉:第二首与第一首同样的问题,作者主观议论太多余。

黄弢:结尾,连续两个成语,弱爆了。

高梁:叶子也是掉落的叶子,也到了晚年,自喻。

林育辉:(林育辉评)艾略特在评论法国诗人圣-琼·佩斯时如是说:“诗的晦涩是由于略去了链条中的链接物,略去了解释性和连接性的东西,而不是由于前后不连贯,或爱好别人看不懂的东西...读者须让意象沉入他的记忆,这样做时对每一个意象的合理性不抱任何怀疑;到头来,一个总的效果就得以产生了。”

用上述这段话来体察这首诗的写作意图很管用。很显然,作者延续了他喜爱的在意象表述中插入主观的议论,而这恰恰又破坏的诗歌固有内涵的提升。本来一首意气奋发的意象组图就这样硬邦邦地被多余的议论给糟蹋了,作者是在挑战读者的智信吗?我大胆设想:诗的第1、2、10、11行均可连根拔起。

水边的阿雅:这首形容太多了。

海湄:最后二句删。

黄弢:胡茗茗,所以我说最后一节简直是初学者水平。不像第一首的作者。

胡茗茗:尽量避免使用成语。

未来:矫情了。

祁鸿升:在连缀性的拆解与融合之中,诗人写出了独特、微妙的人生体悟。

海湄:林雪,同意。

樵夫?:《枕秋》:读完这首诗,就觉得这个名字首先就有问题了,这是一首行走诗,诗从一个悬涯进入,然后一点点带出黄金的叶子,墓地,一丝不挂在的树,背影,悬念,寂寞的波澜等待等待,然后一点点把我们带到那块刻头字的石头旁,两行字,表达了诗的内核。但从整个过程来看,诗并没有真正创作那种自然之境,水到渠成地,来到这块警世之石,而是刻意制造了一个环境,这个环境所使用的意象,内部逻辑是松散的,没有有效地制造出诗人想要的意境,因此,当我们读到:风雨兼程和一路平安,觉得这些句子,一下子跳出诗外了。

胡茗茗:林育辉,功课做得到家!

林育辉:完全可以更加简洁,作者却要硬邦邦插入多余的议论。

水边的阿雅:林育辉功课做的到家!

乐乐乐:到“吗'可以结束。后面的狗狗尾巴。

河北阿平:总体不如第一首好。

河北阿平:有些句子牵强,矫情。

伊夫:题目就显得俗套,不大气。

温柔刀:作品开口很大,抒情的架子端得高了,结果由于气不能沉丹田,漏了,所以很可惜。

楚茗:结尾太过平常了。

河北阿平:题目一般。

高梁:第一句就有大问题——踢开悬崖。

祁鸿升:这首诗其实是用心之作。

温柔刀:相对上一个作品,此首事件交待得较为清晰,景观摄入上也做了不少铺垫,由于缺少情感渗透和爱的营养滋润,情与景显得不十分契合,尽管作者本人一直有意在朝向“调和”这个方面做着努力和尝试,甚至刻意用冷笔淡色调手法来处置,这个秋意秋思在没有秋兴的前提下展开,却显得黯然失色,心灰意冷,不能抓人。建议不如让“我”干脆原原本本地参与进来,用活生生的语言直接体验生活,横在生活面前,让读者自己辨认。

林育辉:第一,二首均无看点,同样的毛病同样的累赘。

馨怡轻舞:高梁梁,同感。

未来:林育辉,大体同意。

胡茗茗:长篙,批斗会就是以提建设性意见为主的。

长篙:浅析:这件作品善用动词,如“踢”“卷”。虽然动词能带活陈叙,但不免会产生故意之嫌。因此,显的动作稍大而不成熟。而且“踢开悬崖”给人不清晰与突兀的感觉,“一丝不挂”引用也显突兀,虽然有着与自然共生,宁可去掉,也不可随意用俗。

这件作品看的出作者表现的无畏与自然的享受,并滋生出浪漫的意境。这种情调是认可和唯美的,但也表现出用词的不精准和收尾偏俗的口号。(开始复制不完整,这个稍完整)

卢卫平:人老色衰这类的句子作为一首诗的第一句要慎用!很容易让人有突兀之感和生硬之嫌。

河北阿平:这首,面目不太清晰,一般。

高梁:祁鸿升 过于用心,用力,都不会有好结果。

祁鸿升:踢开悬崖不可以?

河北阿平:踢开悬崖,我觉得可以。

祁鸿升:主观抒情,是抒情诗歌的一大特点。

高梁:祁鸿升,我觉得不可以。

杨松霖:看了半晌,似乎是说白发魔女戒掉杀人后,寂寞难耐,于是乎跳崖了…

祁鸿升:写实的东西,没有艺术张力。

胡茗茗:杨松霖让我说你什么好!

祁鸿升:一我指的一般情况下。

林育辉:作者太喜欢自言自语似的议论了,就生怕读者不懂他的心思。

温柔刀:主观抒情,必须有足够的精神能量为底蕴@祁鸿升 ,否则就是无效的。

祁鸿升:后面的景致描写,是融情入景之笔,夕阳中跃动的叶片,墓地上空安魂的曲子,无不给诗人,给晚秋的大地烙上十分悲凉的意味。如此苍凉之境,诗人又如何不彷徨?这里为了充分展示全诗的抒情基调,诗人对安魂曲的描写非常细腻多维,出现了连珠妙语式的比拟与转喻,使这一段音乐有声、有形、有意。尤其“在山谷中堆积如寂寞的波澜”一句,将这种曲子的终极内含写得十分透彻而别致。在连缀性的拆解与融合之中,诗人写出了独特、微妙的人生体悟。

河北阿平:题目限制诗歌飞翔。

乐乐乐:不如劈开悬崖,到象开门。

胡茗茗:林育辉,这是很明显的毛病。

林育辉:同意温柔刀的观念。

祁鸿升:这首诗的精神能量充满了字里行间,你读出了这种苍凉之境吗?

兴刚:同意温柔刀的观念。

楚茗茗:

温柔刀:林育辉,我们从不反对抒情,但要有能力抒情。

樵夫 ?:祁鸿升,诗意是散开的

林育辉:诗人浓厚的个人化情绪喷张以及过于明朗的注解让作品丧失现代诗歌固有的神秘感及内涵的飙升。

兴刚:祁鸿升,那就成了。

未来:第一首尚有苍凉,这第二首真是读不出来,鸿升兄。

祁鸿升:散而不化。

伊夫:接下來請看第三首。

温柔刀:就说当土匪吧,你得有个身体好或胆子大或敢吃苦为前提。

伊夫:第三首。

月如钩

桑木扁担轻得不能再轻

弯在一条山路上,心思

比大山沉重。寂静的山谷

孤独的脚印蜿蜒而出

如果大雪不来,我将

去哪里打探花开的讯息

溪流抬起的峡谷悬下冰峰

映照沧桑的脸

我的目光里藏着海

大海不喜欢风平浪静

只有用心,才能听懂

睡熟的鼾声,才能

牵一缕清辉缠绕着梦

我仰望星辰陪伴的天空

月牙儿用最锋利的刃刺中

最柔软胸怀,以敞开的方式

迎接疼痛,呻吟,颤抖

——都不是拒绝

我捧着泪水模糊的脸

不说别离。何时

我才能学会以柔克刚

因为有寸断的肝肠,让我仰望

朗月冲出云隙,如新欢的脸……

林雪:祁鸿升,解读成立。

祁鸿升:谢谢林雪的支持。

祁鸿升:读不出来,是未入诗人的内心。

伊夫:单宇飞(阿雅)?代主持。

海湄:祁鸿升,解读成立。

林育辉:

我在替LK《冰上的皮娜》做评时,有过如此描述:“时过境迁,我们已经彻底厌倦了浪漫主义诗歌固有虚伪的深奥、拜占庭式的浮夸,感情的卖弄以及文字的雕琢……”

林雪:单宇飞(阿雅)?二首结尾有反讽。

樵夫:《月如钩》这是一首散射形的诗,所有的诗意,是向外的,张扬开的,从开始进入,到后边,一直有新的意象出来,每个意象都是并列的,没有递进感,桑木扁担一出场,这个意象就带引着我们,只走了一两步,意象消失,我们只能跟着转换,山路,寂静的大山,我们刚刚贴近大山,诗人又转向了大雪,大海,鼾声,然后才停下脚步,对着一枚月牙敞开胸怀,对着月色仰望,然后感概。在这首诗里,有很多岔道,每个岔道都会把我们带离,诗人又都主观地再把我们带回来。

整首诗的语境可以再个性化一点。

河北阿平:看了他的三首诗,总体感觉是写的不错,但是里面句子夹杂水分,稀释了诗歌的力量,减低了诗歌原本可以达到的高度,使诗歌的格局变小了。这首与前两首一样,但不如前第一首好。

祁鸿升:谢谢海海。

兴刚:太一般了。

未来:关键是入戏太深,这有点麻烦

温柔刀:林育辉,同感,漂浮了些。

林育辉:花哨式的轻浮。同样的富有浓重个人色彩的主观议论成了最大的硬伤。

祁鸿升:这位诗人的风格多杂化

祁鸿升:这首诗不同于上一首。

长篙:浅析:这件作品用传统的方式陈叙内心的情绪,形象刻画。缺陷是给人一览无余,不能让读者更深地打动,就好像观众在看一个痛苦的表情而麻木一样。这是什么原因造成,打动不了我的原因是什么?缺乏一种纯净地表现,有些词用的很苦很痛,但那只是表外,有些词很浅,却给人印象很深,给人感受很沉。这就是语言的真。若有一丝偏假,气氛就会终止,她显的虚妄而故态。虽然诗歌的布境与营造很重要,但一定要在自然的角度去考虑,不然就文艺化了。

祁鸿升:显得更舒放些。

高梁:语言老套了些。

林育辉:我在替LK《冰上的皮娜》做评时,有过如此描述:“时过境迁,我们已经彻底厌倦了浪漫主义诗歌固有虚伪的深奥、拜占庭式的浮夸,感情的卖弄以及文字的雕琢……”不知道各位怎么理解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兴刚:没有太想读的欲望。

未来:如飘萍,沉不下来。

乐乐乐:第一节最后两去掉。

祁鸿升:第一首是分裂的自我,第二首则是非常融合的自我。

温柔刀:樵夫,的评读罢,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如坠雾里。

胡茗茗:长篙,同意。

杨松霖:这个是在写已经离婚或准备离婚的。看上去不好受…

祁鸿升:有情有境。

祁鸿升:张力突显。

樊子:

林育辉:现代诗歌是有门槛的,而不是意气风发就能够一蹴而就的伪高度创作。

祁鸿升:松霖兄说得了,其实境界还可以更高远些。

胡茗茗:杨松霖,你这个犊子扯得有点远了。

祁鸿升:诗人是有些胸怀的人。

樵夫 ?:温柔刀,会吗。

祁鸿升:松霖兄调侃中有真实的评判 。

温柔刀:长篙 缺乏一种纯净的表达,支持这个,但具体到这个作品,主要原因不在于此,这只是整体品的通病。

河北阿平:但是里面句子夹杂水分,稀释了诗歌的力量,减低了诗歌原本可以达到的高度,使诗歌的格局变小了。

林育辉:同意祁鸿升的观点,针对现代诗歌的理论批评,我们务必本着切实、严格、深刻的批胖态度,又要以关怀者的身份进行真诚、热情、细致地触摸与感悟作品中积极因素,才是真正理性回归当代诗歌的写作范畴与诗学建设

金陵晓辉:《月如钩》语言结构老套,内核平淡干枯。

温柔刀:林育辉,支持。

祁鸿升:谢谢育辉兄。

长篙:樊兄嗓子大,骂也高声。

未来:樊哥,我自己的格局就小,跟作者一起进步吧。

楚茗:第一节到心情沉重就可以了,后面写景,让人觉得是散文,诗意不强,强加返倒让人没了兴趣,第三节写得最好,觉得结尾依旧平淡。

祁鸿升:你写出了我的心声。

林育辉:是批判态度哈。

河北阿平:这首一般。

温柔刀:从第二节看这个作品,我的目光里藏着海/大海不喜欢风平浪静只有用心,才能听懂熟的鼾声,才能/牵一缕清辉缠绕着梦。让刀刀感觉作者的诗歌建构还处于临习期——这一节本是一个过渡性的十分妥贴的比喻,内容完全可以由着“我的目光里藏着海”顺笔而下,而实际上却一直沿袭着这条思维路线惯性发展,后面所有的字都成了这句话的解释。从整体构造来看诗歌共四节,而第一节都是情感宣泄,——我的意思是说,“月如钩”只成了一个借口或幌子,它只提供了一个场景甚至只是一个场合,除此之外,它根本没有发力,就想试图收取生擒读者的好处费。

未来:如果第三首这样的诗,还无批评之音,个人觉得是全无心肝。

樵夫 ?:这首诗诗意纷繁,会有很多岔道,诗人又主观地把我们带回。

高梁:这首诗的写作方法滞后于时代。

卢卫平:这首读抢眼一看不错,细读就感觉有些空。现在这种“美而空”的诗随处可见。

楚茗:这是一首过于华丽的诗,读起来有些累。

林育辉:我们说,诗歌是所有艺术类最高的语言表现形式,这就注定要求我们写作同时拥有坚实的文化根基、敏感的艺术神经、超出物外的高度想象力、以及时刻准备能与上帝进行对白的哲思理念。

河北阿平:这首诗的写作方法滞后于时代。

温柔刀:关怀不错,建设性的批评本身就是关怀,而不应当是棒喝,祁鸿升。

河北阿平:同意高粱。

樊子:高梁梁全是假大空的虚情写作。

未来:这本身即是朋友的不负责任,你爱一个人,就像茗茗姊说的,给一点建设性的意见吧。

乐乐乐:但是里面句子夹杂水分,稀释了诗歌的力量,减低了诗歌原本可以达到的高度,使诗歌的格局变小了。如第一节最后两句。

水边的阿雅:这首与第二首大同小异。

兴刚:反正读着读着不想读了。

祁鸿升:诗歌的哲思应该是一种意味。

祁鸿升:而不是哲思本身。

河北 阿平:虚情假意太多。

祁鸿升:诗歌哪种格局变小了?要说具体一点。

祁鸿升:我倒没有感觉到这一点

未来:樊哥。

胡茗茗:两个字的套词,大量出现,掺水!

祁鸿升:倒是觉得作者的抒情格局非常舒入自然。

长篙:捧喝是批评之意。

林育辉:祁鸿升,是过度的矫情与空虚。

祁鸿升:在抒情意象的营造上,也能和谐统一。

温柔刀:未来,是的,给建设性的意见就是爱的体现。

河北阿平:虚情假意太多,掺水之后,原本不错的原料,没有写出效果,所以格局小了。

祁鸿升:问好育辉。

樊子:你们回头把上世纪30年代几个诗人读完,比该作者还有意味!这种诗也是上世纪八十年初的诗刊体,现在的小报副刊作品。

林育辉:意象的表述很到位,也有一定的意境提升的空间。

祁鸿升:阿平认为理想的效果是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