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浩雨 《荆紫关散记》

 我的大脑袋 2019-06-02

《荆紫关散记》

文/吴浩雨

荆紫关古镇三面环山,丹江自北撕开了一条八百里秦川的口子,奔涌而出。丹江水,像一个美丽的女子,经过长途跋涉,在这里变得柔软多情,甚至母爱泛滥,码头港口,酒楼茶肆,会馆客舍,石桥台阶,都依偎在她的怀抱里。贩夫走卒,想在丹江的黄金航道上一帆风顺,必须选择这块富饶的盆地,站稳脚跟,歇息转运。她的异香,也慢慢越过三省交界的重峦叠嶂,吸引着马帮商行,吸引着工绅士商;引来了财富,也引来了响马匪帮,也引来战乱匪患。从关中南端武关,向南、再向南,湖广、云、贵、川的羁旅者,似乎找到了进出的钥匙,荆紫关再也关不住历史的大门,荆紫关这把铁锁、铜锁、银锁、金锁,开开启启,锁不住天下沧桑,锁不住飘散云烟,锁不住古往今昔......

那一方古镇身世......

 

命玄鸟。丹江就是那只玄鸟,和秦巴山脉一起,诞下了荆紫关古镇。

古镇荆紫关,就停泊在那里。北望长安,万方辐凑,你可以从丹江夹岸的梳洗楼,漫步走进荆紫关古镇。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相望于道,你也可以跨越荆紫关老城门的踏脚石,开始寻找记忆。四方声音,各处有别;越有越语,吴有吴音,你也可以沿着一个古镇山水的坐标,触摸历史。

来来去去的人,走进这条古镇长街。或行色匆匆,或牵马挑担,或疲惫不堪,或志得意满,或十万火急,或开门纳市,或打烊关门,或焦灼不安,或风花雪月。

“三省四方客,五风十雨时。丹江携诗去,告与大海知。”这是上世纪90年代河南诗人王怀让,留下的诗篇。我2009年7月参加荆紫关第14届黄河诗会,第一次来到这里,这首诗已经过去12载,那时诗人也刚刚去世三个月。我喜欢一个和诗人结缘的关口,一个和诗人友好的古镇,一个和诗人有关的故事,一个和诗人一样多愁善感的瓦檐,一个和诗人一样古朴的街区,一个和诗人一样多情的山水。

尘封已久的书,不是轻易就可以打开,不是轻易就能弄明白。我先后独自来过多次,这是第6次,带着满怀的疑问而来。找到贾铁军,我似乎找到了打开疑问的钥匙,找到了进入关口的城门。熟识铁军,因为中学时一场幼稚的文学梦,几十年前已经埋下情感的种子。铁军,王雅,和我,各为淅川一高、滔河、老城文学社团的社长。我和铁军第一次见面,就彼此心灵相通,惺惺相惜,那些记忆让人回味起来满是青涩。铁军从小在这里生长,工作之余,又醉心这里的历史文化,还是一个坚持寻找抗战老人的志愿者。多亏铁军帮忙,站在荆紫关制高点上,看着一览无余的古镇,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苍山,渐渐明白它的内心,听到了它的呼吸......

同大多古镇一样,荆紫关的大码头连接南来北往的船只,也把一个个朝代搬来运往。穿越荆紫关古镇,要过一座桥,马饮桥。其实这座桥与荆紫关港口码头有关,而港口码头故址中街马饮桥一带,栏杆、石雕,古朴悠远。一座古镇码头港口,仅留下一座桥成为其重要遗存,令人叹扼。古镇富商大贾,兴起于秦汉,强于明清,盛于民国初年。天下兴乱,一隅不能偏安。铁军说,他的曾祖做过河道上巡警,维护河上治安。“马饮”许多人误为“饮马”,就像“馍夹肉”习惯读“肉夹馍”一样。唐代诗人云:“门通小径连芳草,马饮春泉踏浅沙。”而秦地长安无疑是诗歌文化的滥觞之一,马饮桥更符合三省之地人们的称谓。

荆紫关,一个被女皇驾临之地。684年,武则天巡视途中路过荆紫关,天子路经之所,官宦臣僚精心设计和安排。旅途线路是一个帝王的政治线路,一个帝王的棋局观念。距荆紫关不远,有武则天歇息梳头的历史遗址,梳洗楼。安史之乱后,因藩镇割据,阻断了淮河、汴河的漕运,当时的唐朝政府只得通过丹江航运转运货物,丹江航运逐渐繁荣起来,丹江流域上游的荆紫关,日渐发展成商业古镇。

荆紫关古镇守着一座永安城,永安城有着数千年历史。荆紫关古镇,鼎鼎大名,并非浪得虚名。永安城,就隐藏在镇南的高中学校里,传说最早为西周时期姜子牙所建。明成化年间,把总署设于此,扩建土城,建有东门、西门和南门,南门外有校场和跑马道。清顺治年间,南阳总兵镇标右营淅川汛设把总一员,并于乾隆十八年即1763年,将镇标右营守备移驻荆紫关。清嘉庆年间,荆紫关的商业超过县城,地位显赫,为加强治理,南阳府同知从淅川县城迁到这里后,在土城西边建砖城,西城门碑志“永安”,东城门碑志“旭日”。清政府在荆紫关添设协镇,设副将统辖左右两营;添设协标左营中军都司,原有的镇标右营守备改为协标右营守备;添设荆紫关右营左哨存城千总二员,存城把总三员,左营分防西坪汛千总一员,穆家垭汛把总一员,同时将南阳府同知由淅川县城移驻荆紫关。此时,荆紫关设南阳府同知署,副将署,左营都司署和城守营署。南阳府同知,驻荆紫关长达30年。荆紫关则因商业发达,且距县城较远,为便于办理公案,南阳县丞移驻荆紫关,改为荆紫关分防县丞。清咸丰以后,太平军、捻军多次在荆紫关活动,攻打淅川厅署,攻占荆紫关,甚至杀死把总沈福全。民国初年,革命军与绿林武装先后割据荆紫关,1914年8月,民国中央政府颁布县佐制令,定凡县境辽阔,地位重要,面为县署权力所难及者可设县佐,所辖区域称为分县,仍为县之一部分。淅川县佐设荆紫关,置荆紫关分县,以加强三省边区的行政管理。古镇,像宛西大地留下的灿烂的碎片,载着千百年的梦想。草青稻黄,繁华堙没,荆紫关古镇归于宁静,我忽然感觉到,历史的法则无法逆转,难道过去就让它永远过去吗?永安城,还有一段亦荣亦辱的历史。上个世纪40年代,河南大学师生一路南下,逃难到荆紫关,在永安城内与荆紫关大地结下了深厚友谊。一方古镇显赫的身世,愈加让人对一方山水人文、风土人情的产生好感、好奇、兴趣,甚至顶礼膜拜。

 由于不是节假日,古镇长街冷冷清清,空无一人。宛西土地,风云驰骋,镇平、内乡、西峡、邓州、淅川彼此交融。它们历史上互为犄角,成为中原西南盆地的一翼。最近几年,镇平的玉雕,西峡的产业,内乡的县衙,邓州的书院,淅川的崛起,星辰闪耀。宛西之西,淅川荆紫关古镇,南阳府同知派驻之地,在清代,似乎和宛西县治平起平坐,而现实是孤独的,寂寞的。一个依然生活在这座古镇的耄耋老人,卷缩在黑色的木门外,石板路宁静的等待着归人。昔日繁华的,热闹的,兴奋的,张扬的荆紫关古镇长街,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而现实的人们只能删繁就简,刮骨疗伤,让这颗珍珠继续发光发亮,照耀乡愁。

古镇像一棵参天大树,根系蔓延多少载?散落的种子,飘落到人心潮湿的地方,才会发芽。无论我走进会馆,寺庙,走进明清的人家房屋,都好像置身一处充满古韵的荒凉的宅院,也许我们在告别什么,迎来什么,我们一直向前走去。

那一街两行繁华......

 

是一个媚俗的人,一个跟风的人,一个乐于刨根问底的人。我为什么用一个现代人的目光,审视它们,追问它们?那一街两行,县署佐设衙门前的石鼓失却了往日的威严,店铺无声,户枢将朽,商贾之人早已杳无踪迹。但我还想祭奠他们,诉说他们的往事。因为他们承载了古镇太多的记忆和故事。

一街两行,是商户,是富庶的人家;是帮会,是行走全国的运转中枢;是财富,是秉承的商业规则.......等等,荆紫关数百年前的“旗舰店”还在那里,而行走的“商贾大咖”呢,他们又去哪里?他们把一处处繁华与落寞,随意丢弃在那里,便消失殆尽了,不能不令人怅然唏嘘。

民国初期,荆紫关形成了三大公司,八大帮会,二十四大商号,十二大骡马店,足见历史长河,天长日久,商业贸易传承之深远。上海商人设立的英美纸烟公司,美孚洋油公司和缝纫公司,三大公司有些像淅川的汽车配件,宛西制药,河南福森。雄踞一方,声名远扬。他们的帮会,有些像商会,但他们心更齐,不拆台,不哄抬。荆紫关的八大帮会,山陕帮,湖广帮,江西帮,山东帮,河南帮,船帮。各帮会均建有自己的会馆,如山陕会馆,江西馆,湖广馆,山东的漆帮庙,河南馆,平浪宫等。这些会馆,既是商人们治谈业务的活动场所,又是各省的货物转运行,据资料考证,作为一个镇,如此多的帮会组织集中于此,为全国所罕见。

他们确实做的比我们好,尽管政府也没有扶持,也没有引导,但遵守商业诚信法则。

他们商业运转系统是完整的,符合骡马纤夫时代。没有汽车,没有飞机,没有高铁,但有了八大转运行,有了鸿兴合、信义合、水顺康、晋太兴、同兴行、锡泰行、王行、过载行,水陆转运业务便可以畅行四方。

他们喜欢组团,十二大药材行,专门收购地产中药材,万顺行、富盛行、积运行、长胜行、兴盛行、德兴隆、全盛行、荣盛行、林茂行、丰盛行、志成行、新得奎等。它们也重视货运基础投入,十三大骡马店,做为陆路运务实体,更利于荆紫关水旱码头诸省货物集散、转运。山西人设立的兴旺马店,可以入驻上百匹骡马,甚至骆驼;南阳人设立的宛平骡马店,可以入驻七八十匹骡马。

他们自然排名,源于他们的实力比拼碰撞。十四大商号,即富商大贾们的商业招牌。这些招牌格外醒目,这些不仅是店铺名称,同时也是商家的形象品牌,经营理念,无形资产。凭着它,可以生意兴隆,通达四海。湖北黄州巨商陈明璋的“德胜利”商行,拥有流动资金50多万两白银,主要收购桐油、生漆、木耳、柴胡、核桃仁、黄花菜等土特产品,掌柜8个、帐房先生5个,勤工杂员百余名,这样一个团队,需要一个有智慧的人带队。其业务四通八达,龙驹寨、老河口、汉口、南阳、上海等城市都有陈家的分号和客栈。“复兴美”系山西韩文光开设的银庄,拥有资金40余万两白银,该银庄开出的银票,可通行于太原、西安、北京、上海、济南、开封、汉口、广州等地。据说,该银庄与乔致庸的“汇通天下”有关联,当年乔致庸家的银庄,辐射全国各大城市和重要商埠码头,从山西通往汉口交通要道的水旱码头荆紫关,自然而然成为乔家选中的发展之地。开设银行,他们没有电脑,没有计算器,但他们的运算能力一点不比今人差,一把算盘可以做到分毫不差。

他们不喜欢欺行霸市,周边商贾,无论大小,都可以经商贸易。湖北黄州陈家的“德胜利”,贾家的“公兴西”,吴家的“鸿昌祥”,兴华寺的“万寿乾”,滔河的“万寿昌”,陕西的“裕生元”,西坪“复兴伐”,还有经营银庄的“公义奎”,专做动物毛皮生意的“聚生元”、“春仁和”,收购药材的“太和祥”,经营药铺的“合顺义”、“同兴仁”,经营丝绸的“大德堂”,经营糖果的“珍发公”,等商行,它们曾在荆紫关的商业上呼风唤雨,拥有属于自己的名号,荆紫关古镇已经成为我们了解古代贸易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名号与名字,一字只差,却代表不同的寓意。名号就是商号,是万事大吉之后开张的引子,从此可以行走天下;名字属于一个人拥有,只关乎个人。荆紫关人喜好给孩子起怪名字,例如,狗娃,赖狗,黑蛋,赖娃,骡子,马娃,等等,认为名字越怪,孩子越好养活。名号一定要响亮、大气,名号关乎生意大计。荆紫关收购黄金的店铺,有三四家,唯有“宏丰”商店生意最好,其秘诀在于收购过戥子时,戥子梢低于水平线,人称“低头秤”,秤头低一点,就意味着利薄一点,但是贏得了顾主,薄利多收,多收就会多得利,因此,宏丰商号每年总要比其他商号多收上百两。再如,“鸿昌祥”商行,除了恪守商业道德本分经营以外,老板乐善好施,他采用祖传秘方,自制常用中药丸,施舍世人,无论远近亲疏,有求必应,被誉为“善人”。某种意义上讲,荆紫关古镇的商人们用个人魅力为商号赢得美名,也是一种古老的延续下来的经营秘诀吧。

林立的商铺商号,就是林立着的梦想,追求。时过境迁,商业的云烟,日渐消散。一个富甲一方、货物云集的古镇消失的背后,是历史巨轮的碾压,还是凤凰涅槃的期待?当我在猴山之巅,小陡岭之崖,遥望河流,挥手大巴山的苍翠,遥望秦岭的蜿蜒,荆紫关似乎担负太多的分量,她似乎困顿了,和我一样好想做一个美梦,然后醒来,满眼朝气蓬勃,让一切交给绿水青山。

那一份久远遗迹......

个人容易迷醉,就像我每一次来到古镇,就迷醉在明清建筑的典雅、古朴、苍劲的建筑美学里。南方建筑的玲珑剔透,精巧细致,北方建筑的粗狂庄重,宏伟壮观,都汇集在这里。

做为一种精神载体,做为一种理念的象征,做为一个时代的风尚,做为家园与财富的屏障,建筑蕴含了中国人太多的文化精髓。秦楚文化,江湖文化,商业文化,民间文化,在这里融合、交织,碰撞,汲取,杂糅,呈现......

荆紫关还是给我上了一课。我总想,宫阙殿宇只有皇都重地、仙苑神话、海市蜃楼才可以有,但在这里,除了山陕会馆、河南会馆这些名字外,禹王宫、万寿宫、平浪宫,这些名字颇具寓意。宫,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以后特指帝王之宫,如秦帝国的阿房宫,汉代未央宫。俗世和仙家为宫,江湖之远,唤名为宫阙,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神圣,是一种移花接木,是一种移风易俗。万寿宫的重叠幽深,平浪宫飘逸俊秀,禹王宫的匠心独运,都让人印象深刻。南方人,不拘小节,不像北方过多讲求礼制,除了佛门弟子道场为寺、庙、庵;道家为观;凡夫俗子、无名仙道,都可以入住宫殿。

 平浪,乃风平浪静。平浪宫,有点像沿海的妈祖庙。荆紫关的平浪宫,和南阳白河淯阳码头的妈祖庙,有着相同的虔诚和信仰。平浪宫始建清初崇德年间,位于荆紫关南街东侧,丹江流域过往船工,集资创建,既是船帮的活动场所,也是供奉着镇妖降魔、保护渔民船工平安的“杨四爷”庙宇。宫内设置有杨四的塑像,两边分别站立着虾兵、蟹将、巡海夜叉和青鱼将军,这不是龙王宫阙吗?墙壁上绘有“雄鸡报晓”、“嫦娥奔月”等壁画。宫外两侧,钟楼鼓楼增添了平浪宫的神秘和威严。这些世俗的壁画,入乡随俗,是一种图腾,一种接近地气的民风。而与凶神恶煞的兵将、夜叉,一起相互转化,获取行走的意志和力量。比起高大威猛的山陕会馆,更接民心,适宜平民百姓祈求参拜。

湖广商人建的禹王宫,虽然比不上山陕会馆建筑之美之宏大,但禹王宫点滴之间,似乎别出心裁、恰到好处,蕴含着商贾情操、人生哲学与乡土文化。禹王宫又称湖广馆,落成于嘉庆十年。现存前、中、后三宫,遗存的碑文,可以想见其规模之宏大气派。宫门高墙,彰显宫的气质不凡,与宫的形象相辅相成。

禹王宫总能先声夺人,夺人眼球的是宫之匾额:“声律身度”。它以巧妙的定位,无意之中,把禹王宫确立为荆紫关古镇唯一的,唯我独尊的气象。声律,乃五声六律,指音乐。人类起始,声律便如影随形。周衰,郑卫之音作,《诗》之声律废也。可见,声律早于诗经,伴随于诗经。五代王周《自喻》诗:“七岁辨声律,勤苦会诗赋。”声律已走进平民百姓之家。身,《诗经·大雅》大任有身,又《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度,丈尺也,《说文》法制也。《尚书·尧典疏》,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四言诗句“声律身度”,取自南方隋代的诗文,“穆穆皇祖,丕昭圣功。声律身度,乐备礼隆。祗芳旺币,祀于合宫。玉帛万国,欢心载同。”禹王宫的设计者,文化底蕴之深厚,令人叹为观止。

禹王宫不为人所瞩目的,是镶嵌在一处墙壁的碑刻。这面碑刻碑文详摘如下:“昔闻鲁公输子班,或以为鲁之巧人也,非借巧于鲁人也,实天下古今之至巧者,孟子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圣人曰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矧吾之明,虽足以尽制作之神,亦安得必天下万世,咸能师心,而如吾明即明,不如吾则吾之明穷,而吾之技亦穷矣,爰是既竭,目力复继之,以规矩准绳,俾公私欲经营宫室,驾造舟车,与置设器皿,以前民用者要不越吾一成之法,已试之方矣!然则师之缘,物尽制缘,制尽神者,顾不良且钜哉。而其淑配云氏,又天授一段神巧所制器物,固难枚举,第校之于师殆,有佳处内外,替襄用能享大名,而垂不朽耳。于是年跻四十,复隐于懋山,卒遇异人授秘诀,云游天下,白日飞升,止留斧锯在白鹿仙岩,迄今古迎如见昭然,故战国大义赠为永成待诏义士,后三年陈侯加赠智惠法师,历汉、唐、宋,犹能显综,助国屡膺。封号明朝永乐间,鼎劫北京龙圣殿,役使万匠,莫不震悚,赖师降灵指示,方获落成,妥建庙祀之偏日,鲁班门封待诏辅国大师,北成侯、春秋二祭礼用太牢,今之工人,凡有祈祷靡不随叩,随应诚悬象着明,而万古仰照。乾隆二十五年起议,鲁班圣会等首人捐助资金,后又陆续随添捐,至乾隆四十五年,历经数载,存金建修禹王拜殿一座,万岁牌位一尊,置贾大殿后党姓旱地一亩五分三厘,又贾口姓宅基地一段,至王姓前后,房屋共三十一间,坐落城隍庙后街东边,古今悬牌,勒石永流传......”禹王宫,像平浪宫一样,本是商贾祈求河运平安的一处圣宫,崇拜大禹治水,祈求神力保佑。而禹王宫的碑刻中,彰显对工匠始祖的敬仰、对工程建设的勒石纪念,足以映见建造者从对传说神仙的尊崇,到对当下劳动者的尊重。前几年,我对碑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专程去荆紫关,意外发现这面碑刻。我摘抄碑刻上面被灰尘淹没的文字,一撇一捺,就像斧凿,叩击着数百年后的寻觅人,我也与之产生了极大的共鸣。

那些厚重的叠压了太久的东西,一次又一次吸引我来到这里,古街是敞开的,免费的,不要任何门票的。仅在会馆那里,收取20元。这20元换来数百年光阴的历史,有些贱卖了它存在的价值。古镇有的地方,我走马观花。但对于山陕会馆,我留着充足的时间,从会馆外面的墙壁,风蚀的砖,狭窄的小巷,一点一点看,似乎在寻找丢失多年的情人一样,内心砰砰直跳。

看的差不多了,再徘徊进到山陕会馆的大院。居中街,坐东朝西,山陕商人于清道光年间集资兴建的会馆,见证了那个时期山陕商人的富足和强大。一进院,然后过道楼与戏楼,过道二楼中间为戏楼,北间为乐队室,南间为化妆室。楼前后均有精美的木雕组画,现残存有“唐僧取经”六组图案,皆雕绘精湛。壁画和碑刻一样,其实映现那个时候的文化传播与传承。山陕商人的精明在于此,他们直奔主题,不拐弯抹角,用专业术语叫在商言商。

             从山陕过道楼往后,穿过一条甬道,即为春秋楼,硬山式建筑,面阔3间,前后椽设木雕斗拱,楼两侧有“丹凤朝阳”、“麒麟望北斗”、“雄鹰展翅”、“习武图”、“参拜图”等形象逼真的透花木雕。楼阁内原供泥塑关公像,南北两侧,建有钟楼和鼓楼,楼高10米,方形攒尖顶,四角悬铃,楼内有“哪吒闹海”、“仙鹤送书”等故事木雕。阁前原有多块石碑,现巳散落。木雕内容,应该那个时候最流行的商业文化元素吧!商人们每一个角落都是苛求财源滚滚,大吉大利,宏图大展,三江四海,快捷通达,比起禹王宫而言,商人的投机与浅薄显露无疑。

从春秋楼北侧殿房穿过,即为后殿,三开间,歇山式建筑。从后殿往前,即为卷棚和住房。山陕会馆规模宏大,四进院落,是荆紫关现存古建房屋最多、规模最大、建筑最精致、布局最完整的商业会馆。木雕是古建筑中难得的精品,该建筑的柱础、额枋、雀替、斗拱等都有精美的石雕和木雕,无木不雕,一点也不过分。山陕会馆的建筑风格,与商人们高大上的本质是一致的。也只有成功的商人,才能匹配俨然于世外的天堂院落。

如果你无意之间,转悠到丹江河床,你会清晰看到河街吊楼。它们形成于清朝晚期,系专为河道船工提供饮食住宿服务的集市,有百余户人家。相对奢侈完美的会馆,吊脚楼简单古朴,就像下里巴人对比阳春白雪。从一个赏游者角度看,荆紫关很容易错过值得留恋的地方,景点有些散落,也缺乏统一的指示。荆紫关的建筑是一份久远之美,其中包括永安城。永安城的府衙过厅,建于1827年,吸收了南北建筑特点,是南北建筑艺术的完美统一,成为中州大地建筑史上的不朽之作。荆紫关高中的学生,能在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里上课,能在一座校园里的古城上课,课余之时合抱一下数百年的皂角树,也是一种文化熏陶和滋养。

一个后来者,有幸领略了古镇的建筑之美,窥伺了内在的神秘,你轻易把一个傲慢的女人拥入你的怀抱细细端详,你轻易走进了只有财富的掌握者才能踏入的院落。是的,我在能工巧匠打造的繁华里,流连忘返,希望不是文字匠,而是善于雕琢的、披星戴月的大国工匠。但也不得不说,我一样钟情繁华建筑群背靠着连绵无穷的大山,钟情山水彼此孕育出的小小的盆地,它们养育出古镇,女人,风情,它们交汇出三省的日月沧桑,冷暖人情,它们才更加恒久长远。

那一方女人诱惑......

一个地方是什么让人眷恋,是一方女人的诱惑吧!

荆紫关古镇涨涨落落,留下山水,留下碑刻,留下风物,留下无与伦比的建筑,留下被传唱的静若处子的美女。一个过往者,常常是感性的,多么希望遇见她们。但她们是理性的,多情的碰撞,也很难碰出火花,碰出故事。

一个地方的开卷,必然是风物人情,并以言情贯穿始终。一个地方的主题,肯定是日月沧桑,人情冷暖,幸福追梦,人间恩爱。赞誉一个地方,很多地方,是从女人开始,女人就是风物人情的主角。荆紫关的女人,在方圆百里,有着漂亮的美名。浑圆的臀部,挺起的胸脯,女人的心,像心潮不平的河水,在季节里泛滥。上个世纪,宛西四县联防司令别廷芳有句名言,“娶妻当娶荆关女人”,宛西联防副司令、淅川县民团司令陈重华专程到荆紫关娶了一房姨太太,逃亡前不忍舍弃,带到台湾去了,可见荆紫关的女人可以托付一生。

荆紫关女人外在美,内心更美。武则天留下的梳洗楼,保留至今,说明荆紫关女人爱美、爱打扮。名花美女,气味相同,有国色者,必有天香。荆紫关女人,细眉长眼,秉性柔软。荆紫关女人,手嫩,指尖,臂丰,腕厚。荆紫关古镇女人的美丽传说太久了,马尔克斯说过一句话,一个老式的幸福的爱情故事。丹淅流域流传一个,荆紫关女人心底善良,感天动地的故事。杨大瓜的女人赵氏不孕,膝下无儿无女。赵氏劝说杨大瓜另娶一房,但大瓜提出三个条件,“一不要青头女,因我年纪大,免得误了姑娘的青春;二不要活人妻,免得使人家夫妇分离;三不要公婆在,她要改嫁,那二老靠何人?”有了标准,赵氏紧忙打点行囊,打发人上路。无巧不成书,有一王姓老先生,靠教书为生,三个儿子,俱已成家,遭受早荒,一家人几天水米未沾,饿得头昏眼花。三个儿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都自告奋勇,要把自己卖了。试想,这样的好媳妇哪里找?最后三媳妇说自己尚未有孩子,自己老公将来年成好了,可以再娶,并编了一个谎言,让人领进了杨大瓜家。但杨氏夫妇一看模样,想到此女子定有难言之隐,一问原委,便认此女为义女。日后又让王家三儿子相见,成就一段佳话。故事苦涩,但可以看到荆紫关女人骨子里的仁爱孝顺,好人有好报。都说女人是善良的,乐于牺牲自己。要说真的善良,非荆紫关女人莫属。

女人与水有关,荆紫关的女人,也不例外。丹江浩浩淼淼,像荆紫关女人悠长的身段,又像荆紫关女人的眼泪,她们的泪是甜的,永不干涸,日子久了,把男人痛爱的漂浮起来,然后才可以像船行走天下。有人说荆紫关男人怕老婆,其实是荆紫关女人的贤淑,赢得男人心。女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荆紫关女人,简单而复杂,明明喜欢,却拒绝,也许是女人天生含蓄之美;其实厌恶,却说喜欢,也许是女人独有的善良之心,不愿随意伤人。古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而方圆百里的男人,似乎得荆紫关女人,便得人生。确实如此。女人管得住男人的娴熟技法,不是一般女人可以完成的。管得住男人的心,首先管得住男人的胃。荆紫关有“八大件”、“八小件”的美食,多出自荆紫关女人的手里,粉蒸肉,大攒盘,条子肉,小炒肉丝,柱鼎石,酸辣肚子汤,蒸丸子,甜米,色香味俱全。荆紫关女人兼容并蓄,饭菜里变化多端,这里的鸡鸭鱼肉,多有甜味,不似河南、陕西,也不像湖北,倒有江南苏沪风味。千变万化的美食,集合了秦岭、大巴山的丰富物产,那大盘、大碗实在的风格,酸辣苦甜不一般。    

荆紫关女人,如花的芳香,水的纯净,诗的意蕴。她们的魅力,一箩筐也说不尽。若果说荆紫关的天空是母性的,那是因为有了荆紫关女人;若果说荆紫关的河流是野性的,那也是因为有了荆紫关女人;若果说荆紫关的群山是血性的,那也是因为有了荆紫关女人。她们是稻子,是麦子,懂得生熟;她们是风,是雨,知冷知暖;她们是木,是草,与地同欢。

她们,勾魂,勾心,勾胃,其实勾的,是一方山水,一方日月,一方爱恋啊!

那一隘关口烟火......

月亮湾,两山对峙的关口,一弯月亮照着商南,照着丹江,照着白浪,照着荆紫关。我来的时候,看到的,是安静的丹江,清澈的丹江,多情的丹江。狭窄的古道,挤瘦了丹江的身段,突然在荆紫关宽阔的谷地,她开始自由欢唱。而关口,也收起了山岚的狰狞,收起了险恶的神情,在这里变得安全祥和起来。一道关口,隔开了八百里秦川,隔开了开阔的中原。打开关口,打开了秦巴群山逶迤的锦绣美景,打开了无数艰难险阻。

我想这一切就是关口文明,或文化吧。关口人生活不易,生存不易。关口地位重,吏治多,官匪多,泛滥多,战难多。荆紫关口人,就这样一步步走过来,成就繁华,毁坏陨落。

那位老人告诉我,历朝历代都这样。关口关乎江山社稷安危,非常重视吏治。随着荆紫关的商业日渐繁荣,其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清廷始终把荆紫关视为重镇,设置高规格机构,派重臣驻守。关口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扼守在关口的风水宝地荆紫关,背山靠水,进可以功,退可以守。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联合晋国南攻下都国的时候,首先攻占荆紫关扎下营盘,而后进一步南下攻打下鄀国,荆紫关被纳入秦国版图。秦朝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出于安抚各地的目的而数次南巡。当他路过荆紫关时,觉得这里的确是西北和东南的重要通道,于是打算开辟一条从这里经过的驰道。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楚怀王使刘邦、项羽联合攻秦,刘邦率大军沿丹江而上,过荆紫关西进,先于项羽克武关,建立汉朝。西汉末,王莽篡权后,汉室宗裔刘縯、刘秀兄弟起兵南阳反王养。析县人邓晔、于匡起兵响应,攻下县城和荆紫关后,进军武关。关口也是匪患觊觎之地。崇祯九年1636李自成大军会师淅川,其回回营驻扎于荆紫关。荆紫关口,近现代也经历了三次大的战斗。其一,1930年10月,蒋冯中原会战开始,冯玉祥29师正驻扎在荆紫关。驻守荆紫关,一是屏障豫南,二是防止敌军从陕南偷袭关中地区。与杨虎城是要在内乡、南阳,你追我打,双方进进退退。其二,红25军根据作战方针,1934年11月取得生死攸关的独树镇战斗胜利之后,1395年6月上旬结束在郧西地区的整训,跳出国民党军的合围圈,摆脱追兵,远程奔袭荆紫关。荆紫关是鄂豫陕三省边界要地,国民党军第44师后方临时补给站即在此地。吴焕先等人仔细研究荆紫关及周围地区的地形,分析了敌情,决定采取智取与强攻相结合的战术,红军仅用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战斗,歼灭国民党军第44师一个连和民团一个营,缴获大批军用物资。6月17日,红25军离开荆紫关,经郧西、商南向西挺进。再次,淅川大华山防御战。1945年3月22日,日军分四路向南阳发起攻击,我军在西峡口和淅川一线,对日军进行了为时4个多月的抗击,大小战斗数以百计,歼敌7000余人。其中大华山防御战,是围绕保卫荆紫关展开的一次誓死之战。大华山即猴山,1945年6月6日,从老河口方面败退下来的日寇,以及驻扎在淅川境内的日寇共两万余,从毛堂等方向对大华山形成包围态势,国民军328团组织反击。双方近距离发生白刃战,主战场老君台、豆腐岭、鹰爪山、封子山最为激烈,鲜血染红了淇河。为此,荆紫关古镇建有抗日英雄纪念碑。荆紫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恰恰是一隘关口,历经商业的纵横捭阖与喧嚣,还历经历史的血与火的重生,嬗变。

关口依旧在,青山依旧在。人们继续守着关口生活,陕西人最朴实,湖北人最精明,河南人最勤劳。千山万水是古镇的舞台,街坊邻居是生活的源头。古镇已经习惯过着散淡的日子,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做木梳的、做篦子的、编竹席的、糊油篓的、扎油纸伞的、打草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包容。日子继续,红红火火,柴万山的石子馍,杜富贵的水煎红薯,董兴章的锅贴,杜文的豆腐脑,高安子的烧饼,杜海子的锅盔,韩兆娃的包子,王歪脖儿的挂面,刘狗子的糖麻花……他们各有各的滋味。去者已矣,来者可追。荆紫关口,挡住了三省四方客,挡住了民风民俗,挡住了万千军马,挡住了炮火硝烟,但挡不住滚滚丹江,挡不住商旅往返,挡不住大雁南北往返的飞翔。

那一隘丹江之关口,还是如此险峻,苍翠,高不可攀。寻找出路的人们,携手丹江之水,出秦入关,奔向更远。关口之丹江,哺育着秦楚江汉,哺育着白浪,哺育着荆紫关。你必须把一颗心位移到高山之巅,云天之上,你会发现背后是秦,是楚,是秦岭,是大巴山,是陕南,是河南;你会发现每一块土地,每一条河流,都那么沉郁,壮美!

                [特邀校对:浅秋]

作者简介:吴浩雨,男,汉族,淅川县盛湾镇人,淅川诗词学会主席,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丹江烟雨》,自选散文集《河流的乡愁》。联系电话138389976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