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神生章第二十二:老君曰:神生形,形成神。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神常爱人,人不爱神#1。 解:有无相生。如天地之橐龠。如杯子,有体而空无可用。二者缺一不可。 - 23常安章第二十三:老君曰:圣人常安,与天地俱安,而鬼神通。众人皆安其所不安,即不安矣。盖天道减盈满,补虚空,毁强盛,益衰弱,损思虑,归童蒙,塞邪知,圣人之朴也。是以天下尚孝,可谓养母,常能爱母,身乃长久。 解:圣人常清静,可与鬼神通。若有若无全矣,若大道之清静长久矣。 - 24身心章第二十四:老君曰:身之虚也,而万物至,心之无也,而和气归。故善养身者,藏身於身而不出也,藏人於人而不见也。故君子之治,必先死於国,既死不亡,其国盛也。民不敢散,更复充也。若能知常,施行反也,众人欢乐,用生生也。动而失之,寿命竭也。夫天下大物哉,甚绵绵也,冥冥混沌不可知也。知之者去之,欲之者离之,近之者远之。是以圣人非托於天下,亦非托於鬼神,亦非托於万物。常以虚为身,亦以无为心。此两者,同谓之无身之身,无心之心,可谓守神。守神玄通,是谓道同。 解:这一章比较重要,叙述了如何做到无身无心。总结一下就是身之虚也,而万物至,心之无也,而和气归。那么如何做到呢?藏身於身而不出也,藏人於人而不见也。故君子之治,必先死於国,既死不亡,其国盛也。民不敢散,更复充也。若能知常,施行反也,众人欢乐,用生生也。藏身于身,藏人于人,就是无身无心,若有若无。先去有知有见,就是先死于国,有知有智有王,所有的有,先死于国,就是无知无见。我空无了,但是死了没有,没有,只是归于了平谈和无见无智,所以是归于了朴,归于了民,因为身体(国)没有了主见和有知,所以就万花齐放了,给予了民一个好的生存环境,一个空无的良好环境,所以民复充也,民就来了,气自来居之,神自来居之,充实了你我这身体或身心。就象一个杯子,空了无了,可以装很多东西一样。我空无了,大道自来居之,大道自来用之,大道来去自然之。身虚无国界,心虚无知界,身虽有,但却若无,心虽有,但若无,所谓无身之身,无心之心,这就是守神了,守神则玄通,玄通则道同。 - 25无思章第二十五:老君曰:智士无思虑之变,常空虚无为恬静,修其形体,而万物育焉。变者贪天下之珍,以快其情。然後兵革四起,祸生於内。国动乱者,而民劳疲也。夫国以民为本,民劳去者,国立废矣。所谓出其无极之宝,入贼利斧戟也。是以圣人无为无事,欲安其国民也。故曰:子能知一,万事毕。无心德留,而鬼神伏矣。 解:真正的智士无思虑之变,无欲无求,次来次灭了,有了必亡,他明白道理的,所以常空虚无为恬静,所谓“修其形体',就是修无身之身无心之心,而合大道而自然生育万物。所以说,能知大道,守一无为,万事毕。无心德自来留,通于万物,万物泰和。 - 26我命章第二十六:老君曰: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也。非效众人行善,非行仁义,非行忠信,非行恭敬,非行爱欲,万物即利来。常淡泊无为,大道归也。故神人无光,圣人无名。 解: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都是在大道之母下平行的存在,所以是分一气而治,所以是守其大道之根本也。所以是我命在我,不在天地,我同道一,所以与道同久。常淡泊无为,大道归也。 - 27兵者章第二十七:老君曰:兵者天下之凶事也,非国之宝。宝之者,而不用也,用之者,动有亡国失民之患也。是以圣人怀微妙,抱朴质,而不敢为#2与天下交争焉。虽有猛兽不能据也,虽有蜂趸虫蛇不能螫也,虽有兵刃弗能害也。以其积德玄通故也,是以天下莫能害焉。 解:这一章并不重要。圣人怀微妙,抱朴质,而不敢为与天下交争焉。兵者可以为兵,也可以说成是一种方法或捷径。圣人无心,别说是捷径了,连有都不有,若有必争,必害。兵者,那更不用说了。 - 28柔弱章第二十八:老君曰:天下柔弱莫过於气,气莫柔弱於道。道之所以柔弱者,包裹天地,贯穿万物。夫柔之生刚,弱之生强,而天下莫能知其根本所从生者乎。是故有以无为母,无以虚为母,虚以道为母。自然者,道之根本也。 解:这一章算是比较重要吧。这无,也有大无小无啊,小石头相比大山是小有,水相比石头是小有,空气相比水是小有,道比空气还小,所以越小越柔弱,越柔弱越不争,越柔弱越”无“,越无越能生有,越无越能包含的万物越多,或者越多的万物来居。所以,我们要退啊退,退到极柔弱,所谓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这一章算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告诉我们大道的原理。 - 29民之章第二十九:老君曰:民之所以轻命早终者,民自令之尔。非天地毁,鬼神害,以其有知,以其形动故也。是故无有生有,无形生形,何况於成事而败之乎。人欲长久,断情去欲,心意以索,命为反归之,形神合同,固能长久。 解:这一章不是很重要。那么人为什么会死?前几章已经说了。民为什么会死?因为自作自受,自咎也。并不是天地毁,鬼神害,道乃自招也嘛,也是天地毁鬼神害,但是自己招的。因为有,所以亡。也给我们指了一条明路:人欲长久,断情去欲,心意以索,命为反归之,形神合同,固能长久。 - 30天下章第三十:老君曰:人虽在天下,令意莫在天下;人虽在国,令意莫在国;人虽在乡,令意莫在乡;人虽在家,令意莫在家;神虽在身,令神莫在身,是谓道人。 解:这意思就是说不要自以为是,为是致是,眼见为是,有知为是等。是亦本非,在所用正。所字非字,乃知其诚。你我父母是我父母,也非我父母,大道也是我父母,不要被所知所见所拘束了思维。这一段就是从主观意识来说,令意莫在就可以了。若在,神如何来居?! - 31意微章第三十一:老君曰:患生不意,祸生丝微。善生於恶,利生於害,大生於小,难生於易,高生於下,远生於近,外生於内,贵生於贱,动生於安,盛生於衰,阴生於阳,是故有无之相生,虚实之相成。是以有归有,无归无也。 解:这章与28章相通。也可以连贯。有必有,无必无,有归有,无归无。若是能柔弱致极,有者次来次灭,则常无矣。这一章是意微章,大概的意思是要我们重视微小的事物,小会发展成大,所以要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32在道章第三十二:老君曰: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鱼在水中,水在鱼中。道去人死,水乾鱼终。故圣人自知返归未生,捐弃骄奢,绝除忧思。是故形隐神留,天下归焉。无为无事,国实民富,保道蓄常,是谓玄同。 解:这里给我们做了一个比喻,道如水,人如鱼,是相互包含的。如果你我固执,失道了,就如鱼缺了水,必死。 - 33有国章第三十三:老君曰:有国者,其根深也。天地覆载,万物蓄养,金玉重宝,不积留也。夫外天地者,有天地。外其身者,而寿命存也。是以君子善人之所不善。不善者吾亦善之。喜人之所不喜。乐人之所不乐。为人之所不为。信人之所不信。行人之所不行,是以道德备矣。 解:这一章与30章贯通。全有全信,同于大道自然天地万物。那么如何全有全信?必须空无,大道自然来去自然,同也。 - 34皆有章第三十四:老君曰:道非独在我,万物皆有之。万物不自知,道自居之。众人皆得神而生,不自知,神自生也。君有德施於百姓,百姓不自知受君之德也。是故圣人藏神於内,魄不出也。守其母,其子全,民炽盛,保其国也。玄虚积充,受命#3长也。人能图知#4天地万物,而不自知其所由生,反命归本,是大不知也。 解:这一章是上一章的延续。 - 35治身章第三十五:老君曰:治身之道,先隐天地,静居万物之始。夫圣人通玄元,混气思以守其身。俗人以情爱贪欲以守其身。此两者同有物而守其身,其道德各异焉。 解:这一章与26章贯通。合大道而自然。 - 36道德章第三十六:老君曰:道德天地,水火万物,高山深渊,各有所归。夫道非欲为虚,虚自归之;德非欲於神,神自归之二,天非欲於清,清自归之;地非欲於浊,浊自归之;湿非欲於水,水自归之;燥非欲於火,火自归之;万物非欲见於形,形自见之。高山大泽非欲於飞鸟虎狼,飞鸟虎狼自来归之;深渊河海非欲於鱼鳌蛟龙,鱼鳌蛟龙自来归之。人能虚空无为,非欲於道,道自归之。由此观之,物性岂非自然哉。 解:此章与20章相通。天与地守一,一是大道所生,虚无也。虽天地各异,但皆守一虚无,故能为道所用。人能虚空,并非欲空,欲空也有欲也是有,是要真空,空无了大道自来归之居之。可以多读读原文,原文叙述的很精细。不是山林让老虎来的,是山林适合老虎来,所以它就来了。 - 37善恶章第三十七:老君曰:百姓行善者,我不知也;行恶者,我不知也;行忠信者,我不知也。是以积善善气至,积恶恶气至。是故圣人言,我怀天下之始,复守天下之母,而万物益宗,以活其身。吾意常不知,安能知彼行善恶焉。积善神明辅成,天道犹佑於善人。 解:这一章是第26章的延伸。不重要。可以不读。圣人守一,无分别,那来的善恶?若有善必生恶。对比才有善恶,圣人常无,那有的比?!圣人柔弱不争,那有的比?!但是最后说了,积善神明辅成,天道佑之,也就是说是有好处的。但圣人是高于这个层次的。 - 38寂意章第三十八:老君曰:吾道淡泊寂,意死者生,静而复命也。生生积浸润,滋汋留滞,玄冒沾洽,元气包之,其根盖深。乃四固,中无心,故能致万物精华。无极之物,自然来归之,以其空虚无欲故也。 解:《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有而无极,有而空虚。 - 39戒示章第三十九:老君曰:喜,吾重告尔,古先生者,吾之身也。今将返神,还乎无名。绝身灭有,绵绵常存。吾今逝矣,亦返一原。忽焉不见,斯须,馆舍光炎,五色玄黄。喜出中庭叩头曰:愿神人复一见,授以一要,得以守元。即仰睹悬身坐空中,去地数十丈。其状金人,存亡恍惚,老少无常。〔老君〕曰:吾重诫尔,尔其守焉。除垢止念,静心守一。众垢除,万事毕,吾道之要也。诚竟复隐。喜不知所之,泣涕追慕,退官托疾,弃念守一,万事毕矣。 解:除垢止念,静心守一。众垢除,万事毕,吾道之要也。 - 西昇经卷下竟 - #1此句之下,《西昇经集注》尚有二句:『故绝圣弃智,归元知也』。#2『而不敢为』,《西昇经集注》作『而不敢有为』。#3『受命』,《西昇经集注》作『寿命』。#4『人能图知』,《西昇经集注》作『人能徒知』。 - 简化一下: 22神生形,形成神。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 23圣人常安,与天地俱安,而鬼神通。 24身之虚也,而万物至,心之无也,而和气归。常以虚为身,亦以无为心。此两者,同谓之无身之身,无心之心,可谓守神。守神玄通,是谓道同。 25智士无思虑之变,常空虚无为恬静,修其形体,而万物育焉。 26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也。常淡泊无为,大道归也。 27圣人怀微妙,抱朴质,而不敢为与天下交争焉。 28天下柔弱莫过於气,气莫柔弱於道。自然者,道之根本也。 29民之所以轻命早终者,民自令之尔。人欲长久,断情去欲,心意以索,命为反归之,形神合同,固能长久。 30人虽在天下,令意莫在天下;人虽在国,令意莫在国;人虽在乡,令意莫在乡;人虽在家,令意莫在家;神虽在身,令神莫在身,是谓道人。 31患生不意,祸生丝微。是故有无之相生,虚实之相成。是以有归有,无归无也。 32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鱼在水中,水在鱼中。道去人死,水乾鱼终。无为无事,国实民富,保道蓄常,是谓玄同。 33有国者,其根深也。天地覆载,万物蓄养,金玉重宝,不积留也。夫外天地者,有天地。外其身者,而寿命存也。 34道非独在我,万物皆有之。万物不自知,道自居之。守其母,其子全,民炽盛,保其国也。玄虚积充,受命长也。 35治身之道,先隐天地,静居万物之始。夫圣人通玄元,混气思以守其身。 36人能虚空无为,非欲於道,道自归之。 38吾道淡泊寂,意死者生,静而复命也。无极之物,自然来归之,以其空虚无欲故也。 39除垢止念,静心守一。众垢除,万事毕,吾道之要也。诚竟复隐。喜不知所之,泣涕追慕,退官托 西昇经卷下竟 - 文/迟程阳(原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