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湿热”难解?老刘教你,用好2味小药,清热燥湿!绝了

 xiefengxi 2019-06-03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湿气重”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湿气重是湿邪侵袭人体所致的一种疾病状态。湿邪和风、寒、暑、燥、火并称为外感六淫邪气。湿邪的特点就是黏黏糊糊,不清爽,呈现裹束感。致病,很少单独出现,经常和寒邪、热邪搭档组队,侵袭我们的身体,引发各种疾病。

正值夏季的到来,许多人感觉身体的湿气越来越重,这其实主要是湿热重,下面老刘就教大家用好2味草药,助大家赶走“湿热”!

1、黄芩——清热燥湿、清肺火、解毒、安胎

《本草经疏》: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

别名 淡黄芩、淡芩、子芩。

性味 性寒,味苦。

归经 入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用量 3~9克,煎服。

养生功效

黄芩本名“芩”,是为芩草,因草色黄而有俗名“黄芩”。黄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等功效。黄芩能泻上焦肺火,清肠中湿热,为临床常用药物。

清热燥湿

黄芩清热燥湿作用颇强,适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

泻火解毒

黄芩能清实热,泻肺火,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以及热毒疮疡等症。

安胎

黄芩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消炎抗菌

黄芩所含的黄芩苷等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皮肤真菌、钩端螺旋体等都有抑制作用。

服用指导

脾肺虚热者忌之。

黄芩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不可同用。

黄芩生用,清热泻火;炒用,减弱寒性,用于安胎;用酒炒制,清上焦湿热;炒至黑色,即成黄芩炭,用于止血。

黄芩配以柴胡,则清透解热;配桑白皮,则泻肺火;配黄连,则清热泻火而燥湿;配白芍,则清热止痢而除痛;配白术,则清热补脾而安胎。

药饮养生方

黄芩白术汤——清热安胎

黄芩3~5克,白术15~20克。取黄芩研为细末,用白术煎浓汤调服。有清热安胎的功用,可治热甚所致的胎动不安、滑胎等症。

黄芩茶——止呕

黄芩10克。黄芩用500毫升水煎至200毫升,分次频频饮服,可治妊娠呕吐。

2、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神农本草经》:黄连『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别名 川连、川雅莲、细川连、小川连。

性味 性寒,味苦。

归经 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用量 2~5克,煎服。

养生功效

黄连性寒,味甚苦,能泻心火、解热毒,为治痢止呕的要药。

清热燥湿

黄连清热燥湿的作用很强,适用于湿热内蕴、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黄疸,及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痔疮等症。

泻火解毒

黄连为泻火解毒要药,用于热病高热、口渴烦躁、心火亢盛、失眠、心烦、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及热毒疮疡等症。

泻胃火

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以黄连汁点眼治火盛目赤,涂口治口疮。

服用指导

黄连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者慎服。

黄连生用,清热泻火;炒用,减低寒性;用姜汁拌炒,用于止呕;用酒拌炒,上行,可清上焦火。

药饮养生方

泻心汤——泻心火

黄连35克。黄连用600毫升水煎煮,煎至余200毫升,温服,小儿减之。治心经实热。

黄连姜汁茶——清热和胃

黄连6克,绿茶10克,姜汁3克。将黄连、绿茶用沸水冲泡,加盖闷5分钟后倒入姜汁,即可饮用。每天2次,有很好的清热、和胃、止痢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