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路云裳·昆明民族时装周·人物系列】张华:编织美丽梦想 成就锦绣人生

  2019-06-04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3日 19:11: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在云南省石屏县美丽的异龙湖畔,有一位彝家女子,她不忘初心、坚持传承、不断创新,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十余年如一日不懈努力,致力非遗传承和花腰彝刺绣产业,将彝家服饰与现代流行服饰相结合,让石屏彝家服饰实现了的新发展。

编织美丽梦想·成就锦绣人生 受访者 供图

  这个人便是张华,她1983年出生在石屏县龙朋镇一个农民家庭,父亲业余喜欢琢磨根雕,长期耳濡目染,张华因此对各种艺术品产生了浓厚兴趣。2001年,张华从红河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开始走上自谋职业的漫漫长路,传承传统技艺是她心中不灭的梦想。

  2005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华接触到麦秆画,她费尽苦心找到麦秆画匠人,用自己真诚学艺的心打动了师傅,成为老匠人为数不多的弟子之一。“张华始终牢记老匠人对她说的话:“不能让老祖宗们留下的这手艺丢了!”

  创业初期缺乏资金和市场,张华省吃俭用,以常人难比的毅力艰难前行。与此同时她不断开动脑筋,教学中她发现,来自农村的大部分学员都是妇女,如何才能让更多妇女姐妹农闲时做些手工补贴家用?也就在这个时候,专门垂青有准备的人的机会来了,而这将成为张华创业之路向上的“拐点”。

编织美丽梦想·成就锦绣人生 受访者 供图

  石屏县彝族尼苏(花腰)刺绣(以下简称花腰彝刺绣)是花腰彝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世代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石屏县委、县政府决定,由县妇联牵头,发展石屏花腰彝刺绣文化产业。随后,石屏县妇联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发现花腰彝主要聚居于北部山区的哨冲、龙武两镇以及大桥乡部分村寨,辖24个村委会,150个自然村,43000余人。其中,妇女19604人,彝族花腰占总人口的95%以上。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花腰刺绣技艺,创新贫困民族地区妇女发展产业新路子,助推巾帼脱贫行动取得实效,县妇联找到张华及几名女性作为发展花腰彝刺绣产业的带头人,带领彝族妇女同胞共同发展。

编织美丽梦想·成就锦绣人生 受访者 供图

  一腔热血再次沸腾,张华保护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初心终有回想。她暗暗发誓:要将彝家服饰与现代流行服饰相结合,为石屏彝家服饰谋求新的发展!经过潜心研究石屏花腰彝族服饰的制作与发展历程,张华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制作出崭新的花腰彝族服饰,作为红河州建州六十周年庆典上石屏方阵的演出服饰。

  一炮而响,再接再厉。2018年4月,张华又带头成立了“绣美彝山刺绣专业合作社”,对全县四个乡镇20多个村委会的400余名妇女进行了刺绣培训,签约200余名绣娘,不断提高刺绣作品的制作水平和经济效益,推动刺绣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将花腰彝刺绣产业发展成为了一项实实在在的脱贫致富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张华不断创新出众多优秀作品,深受市场欢迎。“针线活”变为了“金线活”,为更多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实现增收致富铺设了一条锦绣之路。

  同时,张华还被评为了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获得红河州三八红旗手、石屏英才等荣誉,并被选举为石屏县妇联兼职副主席。

编织美丽梦想·成就锦绣人生 受访者 供图

  6月13日至19日,“丝路云裳·昆明民族时装周”将在昆明举办。目前张华正在积极筹备中,她说:“这次展示主要以刺绣产品为主,并和其他同行相互学习,进一步将彝绣文化展示出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