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八零后农村小孩的童年,是怎样的?辛苦还是快乐?

 柳云城 2019-06-04

本文参加了【我的童年趣事】有奖征文活动

八零后的童年是怎样的?

农村里的我们,欢乐中带着一点点的涩苦,苦中带着甜。到了今日,每当与朋友说起曾经,都充满了欢乐与笑声,觉得小时候怎么那么逗呢?

那时候,纯真而欢乐。

还记得小时候,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喜欢在自己的地里,或者是在无主的山沟野外种上一棵石榴或者香蕉又或者是其他的果树。每当果子成熟,小孩子就会呼朋喝友地去摘。摘完自家的,不够吃,还会把魔爪伸向别家的。要是那果树的主人大方的,只会笑骂一声皮猴子,就不大理会。要是遇见小气抠门的,就会撵着一群小萝卜头跑。他说,他自己还不够吃,怎么给你们这些皮猴子吃?想得美哦。

小时候觉得好玩,趁着大人都去做工了,大中午的跟着一群大孩子去戳别人家的香蕉。长长的竹竿,尖尖的头,挑着熟了的香蕉戳,一戳就能掉下一根香蕉。因为熟透的香蕉少,孩子多,那个大孩子就连青中带黄的半生半熟香蕉都戳下来。一口咬下去,涩涩的,香蕉特有的汁液似乎要把嘴巴都黏住。

还没来得及把“销毁”香蕉皮等证据,一群孩子就被忽然回来的大人抓了个正着。没办法,只能卷着裤脚,躺过小溪嘻嘻哈哈地跑了,留下后面一阵阵的责骂声,翻来覆去的就是那么几句皮猴子,贪吃的皮猴子。

长大后,每次想来都觉得好笑,又觉得愧疚。原来小时候就当过“贼”。或在别人甚至是自己的地里偷过香瓜、地瓜或花生等物?只为了与朋友凑够了食物去荒地烤熟它们“聚餐”?一个烤熟的小小土豆,就让我们笑开了花。

这样纯真的快乐,当我们越长越大的时候,慢慢消失,也因此变得弥足珍贵。

那时候,欢乐有辛劳。

上学了,最喜欢的是学校放假。因为放假意味着可以玩闹。但是有那么一两个假期,不单有欢乐,还有辛劳的。那就是农忙假以及暑假。

农忙假里,帮着家人收拾庄稼,深深体会到什么叫“面向黄土背朝天”,汗水如流水。打禾打麦要赶紧,天边有一点乌云,就让人惊慌,唯恐雨来打湿了收割下来的谷粒等物。因为泡水的粮食质量会下降,甚至会发芽,吃不好吃,卖也卖不了好价钱。

虽然辛苦,但是许多小孩子做不了重活,只能做轻省的活儿帮着大人,所以就有机会去抓刷么杆(蚂蚱的一种,最喜欢吃稻谷稻禾)。就是家里大人在割稻谷时看到了,也会把它们抓下来,放在衣兜里,留着回去给孩子将它们油炸了吃。还有孩子专门等在大人前面,等着他们把刷么杆赶来,自己就抓个够。

在那个年代,这是独特的零嘴。弥补了孩子们少有零嘴吃的遗憾。算不算是苦中作乐?

那时候,辛劳里有幸福。

农忙时候的辛苦劳作,大人辛苦,小孩也辛苦。因为要帮着做家务,帮做力所能及的事,好减轻大人的负担,更快地把粮食收好。一天下来,也是非常的累。一些十几岁大孩子,更是要帮着挑粮食,小小的脊梁被压得都快成一支弓。可是还要咬牙坚持。不劳动,父母会很辛苦。稍微懂事的都不会在家闲着。

又因为农忙辛苦,家家户户的,都舍得在这个时候买肉吃。只要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这个时候,通常是可以与过年相媲美的。所以,在那个物质不是很丰富的年代里,孩子们还是蛮喜欢农忙时节。即便辛苦,却有肉吃。而天天有肉吃,在孩子眼里就是莫大的幸福。

简单,纯粹,快乐,幸福。

它们就是八零年代小孩子的童年,也是他们那个时候独特的幸福。一幕幕的,像是一幅幅的画,印在脑海里,任由它们在岁月里越来越清晰难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