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米的护城河究竟是什么?

 zopoba395 2019-06-04

​​小米股价创新低,关注度高了,争议也又多了起来。一个资产充满争议时往往是对其进行价值研判的好时机,这里把一些关乎公司和行业理解的核心问题做了些简单整理,尝试着进行回答,也是个人想法的记录。

1、智能手机行业有门槛么?

做出一款产品没有,但做好一款产品有。

2、小米、OV为何能够崛起,华为为何先发落后,但后来居上?

小米OV的崛起都是中国制造业和产业链整合优势的展现,也是中国巨大市场潜力的展现。在解决了生产和销售的问题后,辅以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自然能够快速崛起。这其中,小米是借力了互联网思维风潮,辅以超高执行力的顺势而为,而OV则是基于步步高的消费电子基因,做好了下沉市场。

华为在2010年以前都没有认真做过手机,曾经的小灵通和与运营商绑定的低端定制机仍历历在目。任正非很长时间都没有把消费级产品放入核心业务,但从iPhone风起,华为开始转变。这时其2B业务积累的技术、资源等优势开始发挥作用,以2B养2C试错的模式建立。

在华为手机崛起的过程中,中间不少产品都犯过致命错误,但人才与商业经验优势让公司化损耗为经验,总结教训,学习对手,推出了更好的产品,建立了自研芯片等关键护城河,并改善营销(也包括建立水军等),逐步树立了品牌形象。这个过程中,华为的运气也非常好,在产品并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借了八项规定、信息安全、2025、民族技术等多个东风。

3、小米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

黑科技、性价比是品牌认知的部分,是表象,互联网流量思维是实质,这里面还结合了一些用户思维和生态思维。

流量思维中,羊毛出在猪身上,获取用户为核心,产品和服务利润率可以被牺牲并转化为获客成本。模式扩张的核心是一方面尽可能扩大用户覆盖面,另一方面尽可能提升用户粘性,最终目的是提升变现空间。

故在第一方面,在早期产品成功建立起品牌认知和渠道后,公司不断寻找适合的新单品,基于用户思维建设产品力,结合出让利润率后的定价,不断扩张用户群。第二方面,公司围绕智能手机建立IOT生态,打通系统,倾注财力心力优化MIUI及AI等,使用户群体有极大意愿延伸使用生态链的服务,从多个角度促进用户粘性的提升,同时也强化了品牌认知及渠道的规模放大效应。

4、小米有护城河么?

苹果核心的护城河是基于产品力的品牌认知,次要的护城河是基于封闭系统的软硬件生态。小米核心的护城河也是基于已有用户群体的品牌认知,但这个认知尚未定型,未来大概率将由性价比、黑科技等转型为好品质、良心价(精品电商逻辑,合理定价而不是廉价)、科技生活解决方案提供者等;次要护城河是基于定制化系统的软硬件生态,与苹果的差异之处在于品牌包容度更高。

5、小米是在做公益么?

关键看跟谁比。基于流量思维的公司看似在做公益,其实不是,核心在于是否盈利,盈利是否有增长。小米比起pdd、qtt、rxkf等,已经是贪婪的资本家了。

这里有个二级问题是,雷军值得信任么?同时立意用户思维和工程师思维,旗下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并早已财务自由,这里并没有不信任的逻辑。一定要较真股权激励,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6、三星为何没落,当下的苹果又为何有些式微?

三星手机其实在非智能机时代的问题就很明显了,核心款产品往往高配高价,配置吸引眼球但却缺乏用户思维。公司在智能机时代有个不错的开头,但主要在于那时诺记摩记疲软,HTC又不争气,苹果也仍在学习中。但后来华米OV一发力,加上电池门这些黑天鹅,三星的没落就有必然性了。

苹果的崛起基于其一度绝对领先的产品力,但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这个时代的技术更迭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导致其产品力太难保持绝对优势了。然后所有对手都在学习苹果的神髓,三五年学不会,十年够了。现在的苹果仍然非常领先,但领先的幅度没有那么大了,导致纯靠产品力无法维持王者地位,需要转型(由硬转软,其实长期来看是一种更为接近小米的方向:基于产品力的合理溢价,辅以强大的生态内容服务),然后转型又没有那么快,所以略现式微。

7、长期来看,智能手机厂的护城河到底是什么?生态or产品力?

这个护城河目前来看需要两条腿走路,不然行业地位如销量优势这些只是暂时的。

还是那个类似于互联网流量模式的逻辑:产品力用于挖掘市场,生态(及品牌营销渠道等)用于塑造粘性。

所以小米现在肯定只是暂时处于低谷,不可能死,也不存在所谓没有护城河或者长期商业模式。苹果同理,而且苹果的压力是更大的,因为品牌渠道等更缺乏多元化。(小米和苹果的估值水平快趋于一致了,隐含的信息量很大)

可以回答的另一个子问题是:华为OV是否能够一直强势?答案是且行且看。一个反面案例是,诺基亚一度也有非常强的产品力和技术优势,也非常市场导向,但缺乏生态和革新思维导致帝国崩溃。而过去短短10年成就了巨无霸苹果和小巨人小米,下一个十年之后格局会如何,没人能预判。

8、智能手机行业到终局了么?

折叠屏、屏下摄像头等群众们追逐的技术只是细枝末节的小浪花,而在5G正式商用后,IOT、AR/VR、甚至AI等才具备爆发条件。

智能手机,或者更应该说是智能终端行业远未到终局



作者:雨落江南ing
链接:https://xueqiu.com/6289357888/127736166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