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因为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将其称为“唐三彩”。当然,有的唐三彩并非只有三种颜色,有的只有单彩,或者二彩,也有的则有较复杂的多种颜色。 众所周知,唐代是我国陶瓷得到大发展的朝代。在隋唐时期,陶瓷生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而唐代陶瓷生产的另一个突出成就,就是唐三彩了。唐代的三彩釉陶是唐代陶瓷生产中的一支独放异彩的鲜花,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的珍品,它的出现与发展是唐代厚葬之风的产物。 唐三彩虽是陶器,但不同于一般的低温釉陶,它的胎体用高岭土制成,以多种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常见的有氧化铜、氧化铁和氧化钴,并用铅做溶剂,铅釉在器表扩散和流动,使得黄、绿、褐等多种颜色互相浸润,形成的釉面异常光亮,色彩斑斓,展现出盛唐的风采。唐三彩的烧造,需要先烧出素坯,再将素坯施釉二次烧成。 迄今已发现烧造唐三彩的窑址主要在河南巩县,但从考古出土情况看,陕西西安附近应该也会有窑场。从国外的考古发现来看,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和埃及等地均有唐三彩出土,说明当时已输出到各国。其中日本和朝鲜在唐三彩的影响下,还仿烧成了“奈良三彩”和“新罗三彩”。 唐三彩造型生动,种类丰富,常见的以人物俑、马俑和骆驼俑最为有名,特别是三彩马,头小颈长,膘肥体壮,眼睛炯炯有神,富于艺术的概括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