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仅22岁的青年科学家,有望成为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田园牧韵 2019-06-05

石墨烯传导试验终于成功了,困扰全世界107年的难题被解决了。创造这一奇迹的人,是中国青年科学家曹原。他因此荣登世界顶级科学期刊《自然》,成为2018年度十大科学家之首!

如今,数百位世界级科学家,正试图拓展他的科研成果。一旦成果落地,将为世界能源行业,节省数千亿美元资金。

为什么只有22岁的曹原会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呢?

年仅22岁的青年科学家,有望成为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一、求知若渴,兴趣广泛

曹原自幼就十分聪明,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科学的兴趣。读小学时,往往老师刚说出题目,他就能喊出答案。他还特别喜欢捣鼓电子产品,经常跑去深圳的电子市场,然后买上一大堆电子原件回家,拆了装,装了拆的去研究电子线路。他特别热衷的就是科技类课外书《科学探索者》,他就前后翻了好几遍。

2007年9月,他顺利考上,以“超常教育”闻名的深圳耀华实验学校。在课堂上经常踊跃发言的他,提出的一些问题,竟然有时让老师都难以回答。

他在学校搞个实验室,还在家里弄个实验室,当时做实验所需的硝酸银很贵,也很难买到,他就买来了硝酸,偷偷把妈妈的银镯子放了进去,人工“合成”了硝酸银。这些事惊动了校长,可校长却连连称赞:这孩子是个好苗子,是个天才!并当即决定送他进少年班,接受“超常教育”。他一个月读完初一,三个月读完初二,不到半年读完初三。2009年9月,13岁的他就考上了高中!

高中学业繁忙,他仍旧鼓捣个不停,放学回家都10点了,他还要再花1个多小时的时间,捣鼓各种化学试剂,这些实验都很折腾人,又有一定的风险,但家人的支持和学校的开明,让他尽情翱翔在科学的天空。

他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把初中、高中的课都读完了!2010年,14岁的他参加高考,考出了理科669的高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他抢到手,并送他进了驰名中外的、培养未来科研领域领军人物的“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年仅22岁的青年科学家,有望成为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二、继续深造,勇攀高峰

曹原认真钻研,经常穿梭于各大教授的办公室,一脸认真地去逐一请教,还时时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和教授一起去探讨。他的老师

对他赞赏有加:“很聪明的家伙!计算机物理课程中相关研究成果的文章,他没花多少时间,也就一个寒假就做完了!”

“这是在我实验室混过的娃,他还发了一篇PRB理论文章,当时就觉得这孩子太厉害了。我实验室出了很多位郭沫若奖,但他在其中还是非常特别。”

才气过人者往往恃才傲物,但他却非常低调沉稳,不骄不躁。少年班那些学霸们谁都不服谁,只有提起他才会表现得十分钦佩。

除了他个人的才华与努力,中国科大确实也为他创造了一切条件:2012年,他作为首批交流生,被中科大派去美国密歇根大学。2013年6月,他获得中科大“顶尖海外交流奖学金”,同时被牛津大学选中,受邀做两个月的科研实践。

2014年,他获得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不久,导师推荐他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年仅22岁的青年科学家,有望成为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三、目标锁定,一举攻关

曹原总想着中学时的一件小事,当时物理实验课上,老师黄佳堂告诉他,如果谁能在常温状态下,发现一种超导材料,就可能颠覆世界。

年少的他对此充满了好奇,继续追问,但老师却不知怎么回答才好,便摸着他的头说:“这是你们这一代人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出来了,就能改变世界。”

老师的一句话,成了他念念不忘的“梦想”。读博四年,他一直潜心研究石墨烯的超导电性,可这项研究,在国际上还没有先例,而他之后的研究成果,成为了能改变全世界的“神操作”!

我们都知道,从发电站到用户的传送过程中,能量传输是肯定会有损耗的,而且损耗量是非常巨大的。

2017年攻读博士期间,他发现了石墨烯中的非规超导电性。他推测,当叠在一起的两层石墨烯,彼此之间发生轻微偏移的时候,材料会发生剧变,有可能实现超导体性能。

为此他日夜待在实验室,克服了样品无法承受高热等,各种极端困难,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后,他依旧信心满满的说:“实验失败是家常便饭,心态平和地对待失败就没什么压力。”“吃一堑长一智,做的多了,慢慢有经验了,自然就攻克了。”

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在一次实验中,奇迹发生了!石墨烯可以在零阻力的情况下传导电子,成为超导体!

年仅22岁的青年科学家,有望成为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2018年3月5日,曹原将论文整理后,投给了世界顶级科刊《自然》。很快,一个重磅消息瞬间引爆全球,全世界学者都望尘莫及的《自然》,竟然一天之内连续刊登了两篇关于石墨烯超导的论文!

一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惊呼:“曹原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们能做的太多了!”

在曹原发表论文之后短短9个月,石墨烯的初步商业化已经开启。以手机为例,一旦安装石墨烯电池,手机的充电时间,将被缩短为16分钟。可以说,他的发现,将带动电子消费品飞速发展,未来在能源行业,能为全球省下数千亿资金!

与此同时,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甚至愿意聘请年仅22岁的他为教授。而面对全世界的赞誉和邀请,他只说了一句简单的话:“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学成以后要回到中国的。”

曹原为科学而攀登,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凸显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历史担当和时代责任。复兴中华民族的中国梦,需要曹原这样孜孜不倦追求梦想的科学家,需要曹原这样知难而进勇攀高峰的奉献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