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家古法红糖 -------熬出生活的味道 产地信息: 山间蜜语在西双版纳的嘎洒种了3亩原生态甘蔗,种了以后除了人工除草一次之外,不施肥,不打药,全程自然生长,3亩地只能产不到10吨甘蔗(常规种植在20吨到30吨),只能熬制出1吨左右傣家古法红糖。 熬制过程中不加灰不点油,全程利用小锅古法熬制。 工艺:版纳傣家小锅古法熬制 红糖特点: 1、甘蔗生长过程不打药,不施肥,自然生长,保证红糖原料纯正 2、傣家小锅古法熬制,熬制时不削甘蔗皮,红糖香甜浓郁 3、熬制时不加灰不点油,保证红糖纯正 4、野生笋叶包装,环保又健康 规格: 1斤一块。 (实物比照片颜色更深) 西双版纳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及热带季风气候,成为优质甘蔗的绝佳出产地,这里盛产的甘蔗品质上乘且久负盛名。历史记载自汉朝起傣族先民就开始种植甘蔗。 公元626年唐太宗时期,傣族先民制糖工艺最早开始了熬糖法。在古代,红糖产量极其稀少,属稀缺之物,被视为珍品。 独特的红土地,充足的日照以及高山河水的灌溉,让这里的甘蔗生长出了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特性:颜色饱满、竹节均匀、身杆硬实、糖分充足。 原料好,熬制出来的红糖才是真的好。我们的甘蔗原料选用当地原生态甘蔗,甘蔗林不施肥不打药,自然生长。只有干净的原料才配的上古老的手艺。 西双版纳傣家古法熬制的红糖久负盛名,古式手工熬糖工艺已经流传几十代人,活化石般的存在上千年,傣族的红糖熬制传统手工艺不仅得以传承和保留,甚至已走遍中国大江南北甚至海外,被很多热爱红糖的人不断发掘。 每年12月至次年4月(傣历泼水节前夕)是制作红糖的最佳季节,期间成熟的甘蔗,所含糖分较高,新鲜甘蔗做出的红糖品质也最好。我们的版纳傣族小锅老红糖就在这个时候开始熬制。 将甘蔗榨成汁后入锅熬煮,翻滚的糖汁和热气使得每个角落都是甘蔗的清甜。 柴火控火,这需要制糖艺人多年在锅边摸爬滚打的经验,才能依据糖分的变化控制好火候。 滤渣,由于甘蔗汁中存在大量酵母菌,所以在表面会有大量白沫,在熬制过程中糖渣也会自然漂浮起来,用滤勺将渣滤掉,余下的是纯纯甘蔗糖水,整个过程漫长而辛苦,十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需要时时刻刻搅拌过滤。 漫长反复的搅拌,水分渐渐蒸发,糖浆变得越来越浓稠。 没有仪表、没有计量、没有参数,所有的工序都是靠制糖师傅的眼睛和经验。师傅用古老的方法检验老红糖的粘稠度,只有火候浓度都合适的情况才会吹出来连续的长泡,而要练就这一身的熬汤本领,师傅不知道在锅边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打沙,出锅前的红糖需要长时间不停的反复搅动,这是成品红糖沙化的关键,而市场上很多为了追求效率和出产率的红糖,都缺失了或缩短了关键的这一步。 凝固,将高浓度的糖浆放到木制模具中冷却。傣家古法熬制的红糖不点灰不点油,保留最本真的口感。 包装,每一块傣家古法红糖都用干净的竹笋叶子轻轻包裹,每一块老红糖都带着淡淡的芳草气息。 这种传统的制糖技艺繁琐而劳累,与现代工业制糖工艺差别很大,产量更是不能与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相比。但是这样的做法,最大限度保留了甘蔗里面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同时也使红糖的味道更佳醇香。熬出来的红糖破之如沙,清甜不腻。 化一杯红糖水入口,更多尝到的是纯粹和天然,口感沙软、甜而不腻。 熬制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调味剂、防腐剂、无色素,不加灰不点油,遵循“道法自然”。 红糖的好处在於“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温补。 有中气不足、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问题的小孩,平日可适量饮用红糖水。受寒腹痛、易感冒的人,也可用红糖姜汤祛寒。对老年体弱,特别是大病初愈的人,红糖亦有极佳的疗虚进补作用,老人适量吃些红糖还能散瘀活血,利肠通便,缓肝明目。 附:【女性生理期4款补血甜品】 ①姜枣红糖水。具有温经散寒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 ②山楂桂枝红糖汤 。具有温经通脉,化淤止痛。适用于女子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 ③乌梅红糖饮。具有补血止血,美肤悦颜功效。 ④黑木耳红枣饮。具有补中益气,养血止血。适用月经过多,贫血及身体虚弱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