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民挖到宝物,只得了50元奖金,今鉴宝专家否定郭沫若的考证

 youxianlaozhe 2019-06-06

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夏禹时代就存在酿酒这一行业,实际上,华夏的酿酒的出现还在这一时期之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酿酒、盛酒的器具也越来越精致,出现了工艺水平很高的青铜酒樽,也称为“尊”。中国古代的青铜盛酒器多为圆腹,大侈口,下有圈足,被制成各种动物的造型,今天的出土文物中,有龙、虎、牛、羊、兔、鸭等形状的“尊”。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就收藏着一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的“错金银云纹铜犀尊”。

犀牛是一种珍稀的野生动物,目前仅生存于南亚及非洲。我国境内现在已没有野生犀牛,但是在古代,犀牛却曾大量生存于我国境内。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武丁狩猎,一次就猎获犀牛71头,可见当时犀牛在黄河流域是大量存在的。犀牛的壮硕和孔武有力,使它成为古人崇拜的对象,人们仿照犀牛的模样制成“犀尊”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1963年,陕西兴平县吴乡豆马村农民赵振秀在村北断崖取土时挖到这头“错金银云纹铜犀尊”,该地属于茂陵园区,赵振秀便将文物送至茂陵文管所,后辗转上交到国家文物局。

这头“错金银云纹铜犀尊”形体雄健,体态逼真。它的头部平视前方,上面长有双角,四只短腿粗壮结实,有力地支撑着沉重的躯体,使整个形像如同一座伸出悬岩的小山。犀牛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具有强烈的质感:颧骨和肘部突起,仿佛可以透过紧贴着的皮肤,感觉到骨骼的形状和起伏;口部和腹部的皮肉十分松弛,但结实有力,富有韧性;眼睛由珠饰镶嵌而成,虽然不大,却充满了奕奕的神采。

这尊宝物作为酒器,背部有一个形似马鞍、可以启闭的活盖,犀牛的腹部是空的,用来贮酒,在犀牛嘴的一侧有一根獠牙状细管,可以往外倒酒。更为考究的是,这尊宝物通体布满华丽的错金银云纹,断断续续的金银丝就像犀牛身上的毛,装饰效果十分明显,给铜犀尊增添了一份华丽的美感。错金银工艺到春秋中、晚期逐渐兴盛起来。可以说,这一工艺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战国秦汉时期,错金银工艺开始广泛流行,许多贵族用的日用青铜器,都披上了错金银的美丽外衣。错金银工艺主要包括镶嵌和涂画两种装饰手法,其工艺十分精密细致,用来装饰青铜器,能使生硬冰冷的器物变得华丽而富有生气,这头“错金银云纹铜犀尊”就是其中的杰作。这尊宝物全身镶嵌着非常细密的金丝,象征着身上的毛发,既显得华贵,又不影响形体完整,体现了艺术家在“错金银”技艺方面的匠心独具。

农民赵振秀发现这头“错金银云纹铜犀尊”时,它是放在一个灰色大陶瓮里的。最初,据郭沫若在内的专家们考证,此犀尊发现地为茂陵园区,而历史记载中茂陵曾多次被盗,犀尊极有可能是汉武帝刘彻的随葬品、在盗掘过程中被遗弃的。专家因此把犀尊的制作时间定位在西汉,称“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当时,中央电视台还对此发现进行过报道,并表扬了献出宝物的农民赵振秀和一些护宝的功臣。

但是,曾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队队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现任《收藏界》杂志社专家委员会主任的吴梓林先生,对犀尊是西汉文物的结论并不认同。作为一个资深鉴宝专家,他回忆说,当年是他亲自去农民赵振秀家迎回犀尊的。去之前,吴梓林先生去财务科领取了200元钱作为来去车旅费。当他第一眼见到宝贝,就断定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在谈到该给赵振秀多少奖金时,村党支部书记建议给50元。现在谈起这件事时,吴梓林都很内疚:钱给少了。

吴梓林先生之所以断定“错金银云纹铜犀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宝物,而不是郭沫若等专家推断为西汉时期的文物,是因为在那个灰色大陶瓮里还有林林总总几十件小的器皿,一共四五十斤,而这些小器皿明显带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制作痕迹,它们的制作年代和工艺手法与犀尊的制作工艺十分类似。因此,犀尊和这些小器皿都因该是同一时期的产物,可能是由于原主人为躲避战乱而匆忙埋在地下的。今天,吴梓林先生的这一结论,明显否定了郭沫若的考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