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白娘子传奇》与端午节

 文冠厚朴 2019-06-07

  说到杭州的故事,必然要提“白蛇传”。而90年代拍摄的经典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不仅重现传说,还真实记录了当年的西湖、断桥、北山街、玉皇山、胡庆余堂、西泠印社等。

  更有趣的是,《新白娘子传奇》中还出现了不少民俗,如清明、端午、婚礼、礼佛等等。其中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端午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原形一段了。但你是否注意过剧里出现的其他端午习俗?

蛇为什么怕端午?

  在《新白娘子传奇》中,临近端午,热气难耐,小青开始忍受不了。直到端午正午,终于现出原形。小青说:“这是我和姐姐一年一度大劫。”蛇为什么怕端午呢?

  每逢端午,节气变化,蛇虫繁殖,毒疫易生。而这时候又逢“重五”,五是阳数,重五也有“极阳”之意。古代讲究阴阳平衡,阳气极盛会物极必反,阴气就会产生。所以古人将端午视为“恶日”。孟尝君生日正逢端午,所以父亲不要他;宋徽宗因为这天出生,也从小被寄养宫外。

  有“恶”就要避。所以端午就形成了各种驱邪习俗,比如插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还有撒雄黄。

  剧里表现青白二蛇怕端午“热气”,其实盛夏不是更热?这里的“热”,应该正切“极阳”之意。但现代实验证明,“雄黄驱蛇”并不靠谱。在古代,雄黄的实际功效也主要是杀虫。民间深信雄黄驱蛇,恐怕也离不开“白蛇传”故事的推波助澜。

湖州粽还是嘉兴粽?

  端午节说是“恶”节,也被百姓们越过越喜庆,还成了最讲究的“一年三节”。《海上花列传》第九回写“耐搭我一年三节生意包仔下来”,“三节”指的就是端午、中秋、春节。

  端午的讲究,不仅在驱虫避邪上,更在人情往来上。《新白娘子传奇》中,大家都忙探亲送礼,小青也借口“去无锡看姑妈”脱身。而在现实中,每到“三节”,晚辈需给长辈“看节礼”。其中端午,“毛脚”女婿需要给未来丈母娘送绿豆糕、仔鸭(齐毛鸭,即刚刚长成毛的年轻鸭子)、糖烟酒等,数量要成双成对。

  端午离不开粽子。有趣的是,《新白娘子传奇》里提到粽子,最受推崇的却不是嘉兴粽,而是湖州粽。许仙放药铺掌柜回家过节时,掌柜特地强调,家乡湖州的粽子天下有名。

  编剧这么写,很尊重历史。因为过去,湖州粽才是浙江第一。金庸是嘉兴海宁人,但《鹿鼎记》写到的却也是湖州粽。许是湖州人贪图“安待”(注:湖州方言,意思是安稳),才让嘉兴粽如今“后来居上”了。

杭州人吃癞蛤蟆

  《新白娘子传奇》中,许仙和白娘子其实是在苏州过端午,而不是在杭州。那杭州有什么特别的端午习俗吗?

  比如说,吃癞蛤蟆。明《西湖游览志余》记载:“杭俗嗜虾蟆而鄙食蟹。”据说吃癞蛤蟆有祛毒壮阳的功效,杭州人还会在端午节拿它煮汤给小孩洗澡,可保夏天不生痱子。

  也有说,吃癞蛤蟆就是因为白蛇传。民间“白蛇传”故事版本多样,其中一则说,当年癞蛤蟆和白蛇争吃许仙吐出来的汤团,汤团被白蛇抢去了,癞蛤蟆变作法海和尚要报仇,才引出后面故事。杭州人同情白娘子,痛恨法海,就吃癞蛤蟆“解恨”。

  这癞蛤蟆在《新白娘子传奇》中又出场了,只是不是法海,而是一直和白娘子作对,却反被欺负的蛤蟆精。

  传说里的事终究是传说,但杭州人的节却千百年得过。荧屏上的故事再曲折,人们要的,却总是那一份平安喜乐。

【来源:杭州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