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2 09:27:16 08年11月15日, 张杨氏,女,82岁,診见其体胖,口唇、爪甲青紫,心悸,水肿,喘咳不得卧,纳呆,苔腻,脉弦。 询问其既往史及诊疗经过,平素体健,好食肥甘,因此,常住其二女儿家(其二女婿是开锅杀猪卖肉的),每顿饭必食肥肉。于11月2日清晨突然发病,遂前往医院治疗,中西医法皆用,罔效。后经我们当地一家知名的三甲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告知,老人家已病入膏肓,建议为其回家准备后事。其儿女甚孝,不忍心为其母亲放弃治疗,后经人介绍,隧来我处。其还带来病例(复印的,新农合报销用的,还没报上),观前医所用之药,都是活血化瘀之类(如西地兰、茶碱针、地米针、心痛定、硝酸甘油、双氢克尿塞、氨苯喋定、丹参针、红花针、三七针等等)。 由以上情况综合分析,按中医讲,本人认为此证属于痰浊内阻,隧用祛湿化痰,通阳宣痹之法,为患者开了瓜蒌韮(我的电脑拼音法该升级了,没有这个字,只好用其代了)白半夏汤合二陈汤(全瓜蒌20g,韮白10g,半夏10g,郁金10g,茯苓10g,陈皮10g,丹参20g,桂枝10g,枳实10g.)三剂,嘱让其用鼻导管,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三日后,其儿前来告知所有症状都已减轻,且亦能吃饭。效不更方,前后加减共服20来剂,告愈,嘱其以后饮食要清淡,少食肥甘(因其易生痰)。至今,患者健在。 讨论:1是临床辨证时一定要抓住主证。如此证的脉弦、纳呆、苔腻、好食肥甘,由此不难看出,此疾的根源在于痰浊内阻,而不是阳气暴脱、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等其他类型。2是临床辨证时“望、聞、问、切”四法,互相关联,缺一不可。此证其儿女主诉其母好食肥甘,不就是生痰最有力的佐证吗?3是前医之功不可没,虽然用药乏效,但他们又为我们的治疗指引了方向,避免了重蹈覆辙。所以,我们同仁之间应该互相提携,“三人行,必有吾师吗?”!4是辨证治疗与辨病治疗要灵活运用。 附参考文献——《中医内科急症临床诊断与治疗》 |
|
来自: 普朗克1 > 《瓜蒌 韮白 不同加味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