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阳唐三彩:沉睡千年,一朝出土惊世人

 zzm1008图书馆 2019-06-09

唐三彩仕女俑

她,斑斓多彩,是大唐文明灿烂如花的物证和最好的解读;她,造型丰富,展示了海纳百川和开放包容的大国气度;她,不见经传,在近代被发现之前甚至没人知道这一陶器品类的存在……洛阳唐三彩,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华贵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一出土,便惊艳了世界!

唐三彩胡人俑

沉睡千年 一鸣惊人

说起唐三彩的发现,与陇海铁路有莫大的关系。

1905年至1909年,陇海铁路修筑,其间,施工队毁坏了洛阳北邙山一带的一批唐代墓葬,于是,为数众多、造型丰富,色彩鲜艳的陶器随葬品惊艳亮相——三彩骆驼,背载丝绸或驮着乐队,仰首嘶鸣;牵骆驼俑,身着窄袖衫,头戴翻檐帽,赤髯碧眼,再现了中亚胡人的生活形象;武士俑、天王俑以及镇墓兽,个个肌肉发达,面目狰狞,甚至让当地百姓看到后十分恐惧,将其摔碎;当然,出土的也有十分温柔可爱的女俑,高髻广袖,亭亭玉立,悠然娴雅……

随后,一批古董商将这些彩陶运至北京琉璃厂,引起轰动。因史书对其几乎没有详细记载,数字“三”在古代是极数,用以形容彩陶颜色之多恰好合适,再加上著名学者王国维、罗振玉等人对之研究后证明,这一大批彩陶确实为唐代遗存,因此,这批彩陶就有了一个后来享誉世界的名字——唐三彩。1942年,清末古玩收藏家赵汝珍所著《古玩指南》一书,就有“唐三彩”之名。而唐三彩的发现被考古学界定为20世纪初的重大发现之一。

在此之后,洛阳地区不断有唐三彩出土,数量之多、形态之美,令人惊叹,后来又在洛阳地区发现烧制唐三彩窑的遗址,因此,唐三彩又被称为“洛阳三彩”。

唐三彩凤兽壶

入土千年 出土灿烂

为何唐三彩一经问世,就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其原因有许多,颜色华贵艳丽、吸引眼球是不可忽略的关键原因之一。

市流散文物管理所所长李国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文物鉴定研究员、担任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的文物鉴赏专家,研究唐三彩三十余年。近日,笔者来到市流散文物管理所的文物展示室,立刻被一片绚烂的色彩吸引了眼球。“在一屋子的文物中,你是不是首先看到的就是唐三彩?”李国强说,这就是唐三彩的魅力所在。

唐三彩属于铅釉陶器。我国铅釉陶器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东汉,釉陶的生产已遍布南北各地,并成功烧制出深绿、浅绿、栗黄、茶黄色等釉色的陶器,这说明当时的工匠对各种呈色金属原料特性的认识、化学技术的掌握和运用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在洛阳出土的北魏司马金龙墓里,人们又发现了为数众多的绿釉和黄釉俑,色调比例配合恰当,造型风格美观大方。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俑都是单色釉,且釉厚、流动性不大,器物制作较为粗糙,原料为一般黏土,器物一次烧成,和唐三彩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到北朝时期,釉陶生产的原料开始使用高岭土,在白色或黄绿色釉里又挂上了绿色彩,与唐三彩比只存在单彩和多彩之别了,这时的釉陶已是唐三彩的雏形。

至隋代,两色釉的陶器出现。

唐代,釉陶工艺更是出现了一个大的飞跃,在同器物上,多种釉色交错使用,于是奇迹出现了——五彩缤纷的唐三彩被工匠们创造出来了!

李国强介绍,唐三彩的色彩包括绿、黄、赭(zhě)、褐、红、白、蓝、黑等,基本色调以黄、褐、绿为主。有一色单用,也有多色混合使用。其富丽堂皇、精彩异常之状,远非汉代釉陶或其他彩绘陶器所能相比。而且由于唐三彩用料精细、制作规整、工艺独特,具有不变形、不裂缝、不脱釉的特点,其斑斓华丽的色彩具有入土千年不褪色之华美,因此,唐三彩在洛阳一被发现,就备受关注。

唐三彩天王俑

盛唐气象 一俑窥之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唐三彩是明器,只有在随葬时才会用到。其实,这是个认识误区,唐三彩不仅因色彩绚丽而闻名于世,其品种齐全,造型夸张、丰富,也是唐三彩让世人爱不释手的原因之一。

李国强介绍,唐三彩品种之多,内容之丰富,可以说是概括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其性质而言,有实用器和明器之分。就其种类而言,又可分为生活用具、儿童用具、俑等三大类。其中生活用品除水器、酒器等常见品种外,还有粉盒、脉枕、灯具,甚至乐器。

我们常见的唐三彩是人物俑、动物俑。人们在惊叹这些俑的造型高大丰腴时,最先想到的是盛唐气象、雄浑博大。的确,在陶瓷艺术中,唐三彩除色彩美外,其造型之美也在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

先就人物形象的造型看,既有艳若桃李的少女,又有鲜丽耀眼的贵妇;既有峨冠博带的文官,又有剑拔弩张的武士;既有高髻宽袖的侍女,也有圆领窄袖的男僮;既有震慑邪魔的天王,又有手按剑盾的力士;既有高鼻深目的胡人,也有短袍毡靴的胡姬……人物表情千差万别,但又特别符合身份特点。

比如侍女俑,有胖的、有瘦的,有立的、有坐的、有行走的、有照镜子的、有演奏的、有跳舞的,有高兴的、有愁苦的、有开朗的、有郁闷的。但她们有一共性——态度是谦恭而卑微的,因为她们是侍奉主人生活与娱乐的。工匠师傅赋予这些侍女以鲜活的生命,不仅表现出人们身份地位的异同,同时揭示了人们性格的差异,体现出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内涵,具有“状欢娱之情,含不尽之意”的艺术魅力。这些人物形象折射出大唐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生动而有趣的历史教科书。甚至有学者认为,唐三彩的工匠肯定聘请了模特,否则他们决不可能创造出如此鲜活的人物形象。

唐三彩仕女俑

兼容并蓄 丝路见证

如果说唐三彩最初是凭借色彩和造型夺人眼球的话,如今,“一带一路”带给三彩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琳琅满目的唐三彩制品,特别是反映中外友好往来的唐三彩,是唐王朝与各国各族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这也是唐三彩备受青睐的原因之一。

唐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有了高度的发展,中外友好往来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据《唐六典》记载,当时有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王朝建立了友好关系。洛阳是唐王朝的两京之一,是通往西域、地中海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与南线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中转站和起点站,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处于特殊地位。唐三彩中栩栩如生的胡俑、骆驼俑、三彩狮子狗俑、三彩大白象俑、三彩狮子俑等,无不是这种特殊地位的见证,也无一不是中外友好往来的见证。

“唐三彩,特别是那些具有西方特点的俑,应该是当时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商品。”李国强认为,唐代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兼容并进的多元文化飞速发展,大大刺激了唐三彩陶器的生产,使唐三彩陶器有了十分广阔的海外市场。这既是唐朝兼容并蓄、对外交往广泛的一种反映,又是王维著名诗句“九天开阊阖,万国衣冠拜冕旒”情景的再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