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艳文谭 | 陈希伋及其残文

 风吟楼 2019-06-09

◆  陈希伋及其残文

 作者:彭妙艳

陈希伋,字思仲,北宋揭阳渔湖都(今塘埔村)人。元祐中举经明行修第一,六年(1091)成进士,累官梅州知军州事,卒于官。从政以有担当著称,曾为梅州之民减轻重赋之累。善诗文,有“广南夫子”美誉。史载其著作有《揭阳集》10卷,是见诸文献的揭阳第一部别集,可惜早已散佚,存世者唯《三阳志》收录的《栖凤寺》(一些地方志作《栖凤楼》)七绝一首而已。

笔者日前读到台湾新竹彭氏编纂的《彭氏大族谱》,见到所录陈希伋祭奠彭延年祭文,后部分缺失,是重要的佚文。虽有残缺,但吉光片羽,弥足珍贵。抄录原文于下(标点为笔者所加):

陈希伋谨以香帛、牲荤之仪,顿首拜祭于宋大郡侯、老公祖延年彭老先生大人灵位之前而唁曰:嗟夫!圣贤之学,遇以时贞。时君之住,时夷之清。清而勇退,仕则偕行。求吏治之程,标明允于理署,懋平友于吕刑。恋[銮]坡视藻,鳌禁谈经。弘开启沃,惟献忠诚。玉牒辉其乎泽,金门聆其履声。道君尧舜之治,教子箕裘之成。思公之威望也,驱孤[狐]迹而远遁,息鳄浪于不惊。三军安如狭纩,百姓倚苏长城。鞮鞑载纳款旅裘,交臂以乞伻;思公之勋伐也,半壁东南砥柱,驰而欢生,扆被纶音播,而功耀宗旌;思公之高风也(以下缺)

宋绍圣丙子,一阴之始,赐进士,知梅州事,同邑陈希伋敬撰。

残缺部分,我们现在几乎无法找到,这当然是一遗憾。但以陈希伋此文,来印证补充府、县志中所载彭延年生平事迹、道德文章,却也难能可贵。

被祭奠者彭延年,字舜章,北宋江西庐陵山口(今属吉水县)人。进士,按旧志及族谱所载,历官福州推官,大理寺评事、少卿,因在青苗法推行上,与王安石政见相左,于元丰初年(1078)被贬为知州军事(相当于明、清的知府)。以在潮政绩显著,任满被召为大理寺正卿,因潮民遮道挽留,而又眷恋此方山水,遂于致仕之后定居官溪都浦口村(今榕城区梅云镇厚洋),筑园林一丘,以耕读自娱。绍圣二年(1095)八月初三日病逝于家。

陈希伋祭文中所叙彭延年“吏治之程”,除方志所载推官、大理寺诸职外,还应在翰林院或国子监做过教官与讲官,也就是当时的学士之类,“銮坡视藻,鳌禁谈经”是指此而言,既校诸生,又为皇帝讲经,是侍讲学士之类文官的职责。此外,他还应在拟旨部门供职,“玉牒辉其乎泽,金门聆其履声”,是形象的写照。

我们说这篇残文“难能可贵”,从上面所述可以见其一半。另一半呢,则是比之《栖凤寺》一诗,此文更加全面地表现了陈希伋的才艺与笔力。潮汕所存北宋文章甚罕,揭阳愈近空白,所以这篇残文的价值,毋庸低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