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雪芹为什么安排众人二月二十二日搬进大观园?与李商隐有关

 君笺雅侃红楼 2019-06-10

贾宝玉等搬进大观园的二月二十二日是好日子?事实恰恰相反,二月二十二日非但不好,还强烈的影射大观园最后的悲剧结局。

两人正计较,就有贾政遣人来回贾母说:“二月二十二曰子好,哥儿姐儿们好搬进去的。这几日内遣人进去分派收拾。”

《红楼梦》中有明确的日期并不多,除了各个节日外,二月二十二,五月初一,九月初三等日期是特别明确写在原文中的。曹雪芹为什么安排众人在二月二十二搬进大观园?除了黄历好日子外,还有什么隐喻?这事要从李商隐说起。

木兰  唐代:李商隐

二月二十二,木兰开坼初。初当新病酒,复自久离居。 

愁绝更倾国,惊新闻远书。紫丝何日障,油壁几时车。 

弄粉知伤重,调红或有馀。波痕空映袜,烟态不胜裾。 

桂岭含芳远,莲塘属意疏。瑶姬与神女,长短定何如。

李商隐此诗通过对木兰意态的描述,将即将绽放的花苞裂开用“开坼”阐述,再用“病酒”形容新花之纤弱,用“离居”形容孤芳自赏之孤寂、用“愁绝”二字形容因美丽带来的愁绪,全篇用拟人的笔法描写木兰的美丽。但通篇所带来的离愁和孤独,将女子之情伤描绘的十分清晰。《木兰》诗的内容非常契合大观园群芳从绽放到凋敝,尤其林黛玉凄苦的一生,多有印证。个人认为,曹雪芹借鉴了《木兰》诗中群芳离丧之意,借二月二十二点出大观园众人即将经历“木兰”一般从绽放到凋敝的短暂命运,更影射出林黛玉的命运。

《木兰》开篇李商隐就点出“二月二十二”。这既是木兰初开“坼”的时候,也是大观园开园之日。金陵十二钗除了秦可卿,都在大观园有密集的活动,她们在那里欢笑,也在那里哭泣,在那里凋零,在那里死去。

“弄粉知伤重,调红或有余”以花喻离伤女子,因离伤、期盼而有哀恸美。林黛玉曾说自己最不喜李义山(李商隐),实则李商隐最契合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的诗和李商隐的诗有特别多的契合处。都是哀婉凄绝,情不知所起,情不知所归。林黛玉说她不喜欢李商隐,是不喜欢李商隐没有未来的“爱情”,对不明朗的宝黛爱情通过“不喜欢”李商隐表示拒绝。可她的结局,还是在这首“木兰”中找到了答案。

“愁绝更倾国,惊新闻远书”,从表面理解这句诗,讲述木兰花名远播,四海多有慕名求之者。借以拟人,则一个倾国倾城的美色,被远方的势力倾慕求聘。“愁”字和“惊”字更表明美人心中不愿之情。

种种迹象表明贾家大观园中应有两位女子远嫁合番,效法娥皇女英同嫁。七十回大观园中飞出两只凤凰风筝和一个双喜字就是例证。而林黛玉的潇湘妃子本也是娥皇女英二人称呼。在在指出林黛玉会与贾探春一起出嫁。而《木兰》最后一句“瑶姬与神女,长短定何如”出自宋玉《神女赋》和《好色登徒子赋》,再次二女对比,不是巧合。

“波痕空映袜,烟态不胜裾”出自《洛神赋》中的“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曳雾绡之轻裾”,四十三回,贾宝玉去郊外水仙庵祭奠,原文就对洛神多有描述。

宝玉进去,也不拜洛神之像,却只管赏鉴。虽是泥塑的,却真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态,“荷出绿波,日映朝霞”之姿。宝玉不觉滴下泪来。

宝玉之泪,实则是哭心中人之离丧。林黛玉曾讽刺贾宝玉,“天下水一源,不拘哪里舀一瓢哭去”,是不知道贾宝玉之哭,正是哭她之丧!

瑶姬据传是西王母女儿,死后化为瑶草,瑶草与绛珠仙草都是草木,李商隐将木兰喻为神女瑶姬,曹雪芹却借《木兰》写出绛珠仙子林黛玉凄苦,短暂的一生。隐喻林黛玉最终远嫁后客死他乡。

另:木兰多植于寺庙,大观园群芳离散之后,贾宝玉的结局正是出家为僧寻到贾宝玉坟前守墓一生(二十三回)。“二月二十二日”是曹雪芹得自李商隐的《木兰》诗,根据诗中内容,与大观园群芳尤其林黛玉的一生作了印证。二月二十二日,并不是好日子,既是开始,也是结束。您认为呢?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