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药循证研究的典范:唐旭东教授团队胃癌前病变临床研究被欧洲指南引用

 松静空空 2019-06-12

2019年3月,欧洲胃肠内镜学会联合欧洲螺杆菌和微生物研究组、欧洲病理学会、葡萄牙消化内镜学会在内镜国际权威期刊《Endoscopy》发表了“胃上皮癌前疾病及病变的管理(Management of epithelial precancerous conditions and lesions in the stomach,MAPS Ⅱ)”,MAPS Ⅱ是欧洲全面管理胃癌前病变的最新指南,是时隔7年基于MAPS I的更新版,文中引用了唐旭东教授团队关于摩罗丹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评价的研究。

在MAPS Ⅱ治疗部分引用了唯一一篇中医药研究:摩罗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2016年发表在Chin J Integr Med第22卷第1期)。指南中引用内容:摩罗丹,一种草药制剂,在一项纳入19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中,报道显示该药可降低异型增生评分,异型增生消失率达24.6%。该研究也曾被《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上海)》引用。

唐旭东教授团队2008-2011年期间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联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家单位,采用了多中心、随机、阳性药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研究纳入38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中度异型增生患者,总体随机分为中药辨证治疗组、中成药摩罗丹组、西药叶酸组,其中中医院随机分中药辨证组和西药叶酸组,为随机盲态评价研究,西医院(1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中成药摩罗丹组和西药叶酸组,为随机双盲双模拟研究,疗程均为6个月,以病理组织学评分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症状积分、胃镜下黏膜病变评分及患者报告结局量表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本研究采用了浙江大学姒健敏教授发明的胃黏膜定标活检技术,属国内外首次将该技术应用到胃癌前病变领域,保证了治疗前后活检部位的一致性,提高了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临床疗效评价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综合治疗组(中药辨证治疗组和摩罗丹治疗组)改善病理组织学积分优于叶酸组,其中,中医院中药辨证治疗组异型增生消失率比较高,但由于汤剂剂型的原因没有实行双盲方法,存在方法学缺陷,该团队只发表了在西医院开展的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研究(196例患者),结果显示:摩罗丹治疗组异型增生消失率为24.6%,具有高于叶酸对照组(15.2%)的趋势,但由于样本量少,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萎缩和肠化的消失率摩罗丹治疗组分别为34.6%、23.0%,叶酸对照组分别为24.3%、13.6%;摩罗丹可改善镜下红斑及胆汁反流;摩罗丹在改善上腹痛、上腹部堵闷、嗳气和食欲减退方面明显优于叶酸,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唐旭东教授团队致力于胃癌前病变研究20余年,在全面梳理胃癌前病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解决临床研究关键技术为突破口,重视方法学的完善,坚持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协作,追求高质量的证据和有效干预方案,先后承担了“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北京科技首都特色专项等课题,围绕胃癌前病变的病理诊断标准、治疗目标定位、临床疗效评价关键技术、癌变风险预测和评估、癌变相关因素权重、中药复方干预胃黏膜“炎-癌”转化的作用机制,幽门螺杆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评价、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评价等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指出了既往中医药防治胃癌前病变研究不被广泛认同的关键问题。同时致力于胃癌前病变研究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化工作,牵头制定了胃脘痛(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中医诊疗方案与临床路径、中医内科常见病(慢性胃炎、痞满)诊疗指南(2008)、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慢性胃炎中医临床实践指南(2011)、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胃黏膜定标活检技术临床应用共识(2018)等。未来,唐旭东教授研究团队将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平台胃癌前病变试点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区域诊疗中心,围绕胃癌前病变研究的关键问题,制定胃癌前病变一系列内镜下诊治规范、中西医协作深入开展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我们期待更多的研究成果出现。

2019年3月12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了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将大力开展全球中医药循证医学平台建设,利用最新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与全球循证医学优势团队合作,实现高质量证据的存储、共享和转化,促使中医药循证证据在全球范围内被更广泛的接受及推广。中医药正逐渐被世界所认知和接受,2019年5月25日,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有助于中国建立与国际标准相衔接并体现中国中医药卫生服务信息的统计网络,为彰显中国中医药服务在人类健康服务中的能力和地位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中医药要更好地走向世界,需要拿出更多循证医学证据,这就要求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针对临床科学问题更加扎实地开展研究工作,不浮躁,不张扬,唐旭东教授团队的研究具有示范作用,值得学习。

MAPS Ⅱ全文链接:

https://www./products/ejournals/html/10.1055/a-0859-1883

正文引用部分

参考文献部分

喜欢,就让我看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